安徽歙縣西溪南村人字形屋頂的鏡像,清晰,完美

  三月,正是徽州最好的時節,值得來看看江南最美的房子

  古老的徽州傳承既久的文明和記憶

  新安江山水畫廊

  在街道的轉角邂逅這個有趣的朝代

  徽州有江南最美的老房子,那些散落在鄉間的煙火氣,在漸漸傾頹中掙扎

  呈坎村寶綸閣,有一種巴洛克式的華美

  文/圖 許志偉

  大概是乍暖還寒的緣故,安徽歙縣西溪南村,綠繞亭邊上的池塘裏浮萍都沉了底。清淺的水面,沒有漣漪,只有人字形屋頂的鏡像,清晰,完美。顯示出那個朝代特有的簡約和雋永。一擡頭,你就看到亭子上鷹嘴蜀柱和栱頭彩繪已經模糊了,那種幾何圖案,叫包袱錦,他們都來自大明。當然,這些華美也會出現在粉牆黛瓦的徽派民居里,他們是徽州最美的老房子,且非常稀有,當然值得在這個江南春雨潤如玉的好時節裏,慢慢找尋,細細鑑賞。

  A那些保存下來的傳統民居,都彌足珍貴

  二十年前的1996年,南希·波琳來到安徽休寧縣黃村,她在蔭餘堂裏仔細觀看每一個角落。“哎,你買不買?”主人說。然後,在裝滿19個集裝箱,花費1.25億美金,歷時七年後,建於康熙年間的蔭餘堂,出現在美國波士頓的塞萊姆小鎮。美國人對這座老房子滿含敬意,很用心地恢復了它在家鄉的原貌,甚至包括鋤頭擺放的位置。蔭餘堂的原主人獲邀赴美國參觀,在祖居前潸然淚下……

  徽州,或許是中國最後的江南耕讀文化孑遺,高鐵和高速會帶來資本和效率。正如當年漁梁壩上穿梭不息的商船,徽杭古道上影影綽綽的商隊,造就了富可敵國的徽州商幫,但老徽州再也回不去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農耕文明的印記,正在漸漸模糊。田園將蕪,有牧笛和白鷺的阡陌,粉牆黛瓦的棲居,那些被無數畫筆臨摹過的山水田園,那些笑容已經泛黃。

  溼潤的氣候,讓江南富足而華美。但對於木結構的傳統民居來說,水氣是十足的殺手。煙雨江南固然畫意,卻保存不了多少老房子。尤其是明代的建築,傳世至今,彌足珍貴,需要足夠多的運氣。

  B在轉角處邂逅那個朝代的簡約與頹靡

  初春,空氣裏溼潤得能捏出水來,我在黟縣老城百無聊賴,巷子裏有石頭餜的香氣,狗子趴在廢棄的柱礎上打盹,這個老物件應該來自某個祠堂,五個世紀前的雲紋和仙鶴,似乎還想飛出禁錮它們的石頭。老城地方不大,漫無目的也不至於迷路,我就是在轉角遇到了那些頹靡的線條:大朵的如意雲紋,曼妙而且對仗工整,線條圓潤得像一粒碩大的海珠。那些雲拱衛着仙鶴,而那隻鶴偏偏團成了一團,無比嬌羞的樣子。它們從一整塊杉木上被雕刻出來,當年的工匠以鏟底起線的方式,反覆強調那些曲線,雲捲雲舒,淺吟低唱;鶴鳴九皋,其聲於野,至今依然喃喃自語。這樣華美的明代建築,即便在遍地古蹟的徽州,也屬鳳毛麟角,如果有足夠的緣分,也許就在街道的轉角,你就可以邂逅這個有趣的朝代,極簡主義與浮華繁縟矛盾與分裂看起來卻沒有絲毫違和感。

  徽州有江南最美的老房子,那些散落在鄉間的煙火氣,在漸漸傾頹中掙扎,雖然木與石的藝術在與時間的對抗中,必然會敗下陣來。但還是有一些珍貴的孑遺足堪鑑賞。秩序、態度、尊嚴,木頭上的線條,是一個朝代的審美。日落月升,年復一年,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至少要明白來處。

  呈坎村寶綸閣,寶瓶狀的蜀柱上,明黃色的礦彩依舊鮮亮;近乎圓雕的蓮瓣和雲紋簇擁着樑架上的平盤鬥(一種古建築構件);雀替上雕刻着螭龍,從龍嘴裏縹緲而出的是奇幻的如意雲;冬瓜樑無比簡潔,只在兩端各刻了一道龍鬚,卻又似吳鉤,一刀而過,絕無拖泥帶水,鋒利得讓人生畏……這是一個浮誇的錦瑟華年,處處都與標榜簡約雋永的明代格格不入,充滿了炫技和奢靡,但似乎又極耐看,完全不同於清代的媚俗臃腫,而有一種巴洛克式的華美。晚明的徽州,物質充盈,開始摒棄不重視感官體驗的審美。安平樂道,被懷疑和諷刺,玩賞與詩書並重,簡約與儂華共存,高度提煉的線條與浮誇頹廢的巴洛克風,在混着牛糞和燒過秸稈的空氣裏,若隱若現。

  潛口鎮,或許也未曾想到能成爲徽州明代建築的庇護所,上世紀80年代,出於保護目的,一批藝術價值極高的徽州古民居被異地保護在這裏,其中就有珍貴的明代民居。你走進其中一座,就可以看見那些高度提煉的線條,一樓的窗戶被簡練到無法省去一根木條,素雅得讓人神骨俱冷。而二樓的飛來椅卻極盡奢華迤邐。飛馬、麒麟、瑞鹿皆於怒濤中隱現,那些怒放的蓮花被裝飾在欄杆的望柱上,依稀可見宋畫中的模樣,這種相映成趣的簡與繁,樸與奢,沒有任何違和之感。當年,這座宅子的主人是明末的一位退休返鄉的縣令,遙想當年,也算是衣錦而歸。退休的仕宦和文人們開始和商賈們競爭,佔據現世生命中一切美好的東西,實現在黑暗政治中的逃離。大隱於市顯然比獨釣寒江來得實在,知識和品位也可以待價而沽。而後代代遞藏,將這些近五個世紀的絢麗妥善保管,穿越而來。

  荒野中的牌坊,油菜花正在蔓延。老屋已經傾頹,嶄新的羅馬柱代替了馬頭牆,如果時光必須帶來改變,可否不要疾風驟雨,能讓古老的徽州,拄着柺杖,緩緩而歸,能讓傳承既久的文明和記憶,有一個安逸而溫暖的去處……

  徽州明代民居珍賞攻略

  1、徽州地處江南,潮溼多雨,加之累世天災兵戎,能傳世的明代民居寥若晨星,極其珍貴。所見保存相對完好的,基本都是國家級文保單位。重點推薦呈坎村的寶綸閣,其彩畫爲江南古建翹楚。大木作更是明代建築的“官窯”,值得細細品鑑。此外,位於屯溪的程氏三宅、潛口民居中的明代古建築區、徽州區巖寺鎮洪坑村洪氏家廟、歙縣桂林鎮江村的七間樓,都是江南明代建築的珍品,重點推薦。

  2、徽州明代民居的藝術特徵很明顯,大量運用高浮雕、圓雕、如意雲紋,蓮瓣紋。題材多以花鳥、走獸爲主,走刀犀利,紋飾雋永清麗,遠非清代俗制可比,雲泥之別。

  3、三月,正是徽州最美的時節,推薦歙縣許村、昌溪村,休寧縣黃村、績溪縣磡頭村、祁門縣歷溪村,相對於人頭攢動的景點,這些古村落纔是徽州本來的樣子。另,強烈推薦新安江山水畫廊,可從歙縣的南源口鄉進入,終點在深渡碼頭,沿途一覽新安如畫。

  4、攝影器材的選擇上,以70—200的鏡頭爲主,若有無人機航拍,則有左右逢源,如虎添翼之感,尤其適合油菜花盛開時,拍攝大場景。

  5、徽州春宴正當其時,推薦臭鱖魚,野蕨菜炒徽式火腿,新安江雜魚暖鍋,徽州包袱餃,醃篤鮮。

  (許志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