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在相關領導人的授權下,並在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默許之下,突然越過“三八線”向韓國發動攻擊。僅僅用了不到三天,朝鮮軍隊便已經攻佔韓國首都。在如此情形之下,以美國爲首的西方陣營假借聯合國的名義出兵朝鮮。9月15日,以美國爲首的幾十萬大軍登陸仁川,朝鮮軍隊在“聯合國軍”的攻打下潰不成軍。隨後不久朝鮮領導人便向中國求援,以求中國能出兵援助朝鮮。

  1950年10月5日,中央軍委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這場抗美援朝戰役一直持續到1953年,雙方走上談判桌。其實這場戰爭對於世界的影響還是頗大的。雖說它沒有二戰那般影響廣泛,但在這場戰爭的背後也是有着很多“高手過招”“大國博弈”。有人說此次戰爭的爆發,其實就是朝鮮領導人的莽撞所導致。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當時的朝鮮若是沒有蘇聯的授意,它是無論如何沒有膽量,敢直接打韓國的。

  故此,在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中,陰謀陽謀盡顯風采,大國博弈下的智慧受益匪淺。那麼在這場博弈的背後,各個國家的得失情況又是如何呢?對於美國來說,新中國的成立讓美國剝離太平洋,美國失去對東亞地區的掌握。而美軍進攻朝鮮的目的便是向重新掌控東亞影響力,但卻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雖說美國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重返東亞的目的,但就以造成的影響力而言並沒有達到,尤其是美軍的戰敗,更讓美國威信大跌。

  對於蘇聯而言,斯大林以爲美國的戰略重心而歐洲,不會出兵幹預朝鮮半島之時。但隨着美國以各種藉口介入朝鮮戰爭後,斯大林也同樣以各種藉口拉中國下水。斯大林準備將這一團水攪渾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但中國志願軍的獲勝,讓斯大林徹底懵了。但若是從意識形態方面來看,蘇聯還是有一定的收穫,畢竟社會主義陣營的擴大,對於美國而言,是一種潛在的威脅。而屆時,蘇聯的壓力會減輕不少。

  其實對於韓國與朝鮮而言,都沒有所謂的成功。朝鮮雖說在戰後,各項水平要優於韓國。但隨着蘇聯的解體,美國的介入,韓國的水平卻要優於朝鮮,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韓國並沒有所謂的自主權。但對於中國而言,抗美援朝的意義就顯得尤爲重要。中國憑藉抗美援朝,讓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迄今爲止,美國等西方國家依舊避免與中國軍隊交手,很大原因是因爲朝鮮戰爭中的陰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