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家中小企業,如果被一家上市公司看上,那一定是因爲這家公司的業績以及前景受到對方關注,如果對方出巨資收購自己,那簡直做夢都要笑醒。2018年,美都能源宣佈以29.06億收購瑞福鋰業98.51%的股權。其中需要向瑞福鋰業第一大股東王明悅支付11.8億元,然而一年過去了,美都能源突然宣佈撤回收購案,這是爲什麼?

  併購起家的美都能源

  美都能源被業內稱爲併購撐起的公司,其業務範圍涉及新能源、石油勘探、金融、商貿服務等等。最出名的一次收購案當屬其在2013年收購美國油氣開發公司Woodbine Acquisition LLC,成爲其海外併購的第一步。前期將近85億的投入並沒有帶來相應的收益,收購該公司的四年裏,美都能源該業務的淨利潤逐年下滑,且保持虧損狀態。但由於石油市場波動較大,且美國國內加大對頁巖氣開發力度,產量劇增,目前的美國是世界上產油量最大的國家,石油價格一直低迷。但是到了2018年,全球油價上漲明顯,美都能源的業績依然不溫不火。

  鋰電池市場前景廣闊

  瑞福鋰業是一家研發生產碳酸鋰、氫氧化鋰、金屬鋰電池材料的企業,其生產能力卓越,包括每年兩萬五千噸的碳酸鋰,一萬噸的氫氧化鋰,2018年時,該公司擁有年生產近4萬噸鋰鹽的能力。瑞福鋰業的創始人王明悅來自外商雲集的山東肥城,早早輟學的王明悅可以說是白手起家。1994年時收購了一個硫鐵礦,新泰的硫鐵礦礦藏量高達104萬噸,且山東全省只有新泰擁有,王明悅的礦場瞬間變成了“金礦”。2010年,王明悅又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急需的鋰電池行業,雖然這個行業剛開始時虧損嚴重,但是由於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場前景的推動,2016年時公司扭虧爲盈實現盈利。

  新能源汽車促進鋰電池行業發展

  2018年3月8日,美都能源收購瑞福鋰業98.51%的股份,一共需要支付29.06億元。而作爲瑞福鋰業最大的股東,王明悅可以在此次收購案中獲得11.8億。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概念盛行,而作爲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能源的鋰電池行業也跟着水漲船高,2016年時就有企業表達出對瑞福鋰業的關注,希望以22億元的價格收購其100%的股權,但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未能達成。僅兩年之後,瑞福鋰業的估值就漲了7億元,表現出市場依舊看好其在未來的表現。但是時間來到2018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減少,汽車企業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興趣退卻,碳酸鋰價格一路走低,瑞福鋰業的業績跟着下滑,這也是美都能源近日取消收購瑞福鋰業的重要原因。

  產能遠未達標利潤較低

  其實在2015年到2017年間,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對於鋰電池的需求量急劇增長,而作爲鋰電池的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也從每噸不到5萬元,一路狂飈至每噸18萬元。直到2018年價格回落依然有7萬元每噸的售價。作爲主要生產碳酸鋰的企業本該在此次漲價潮中獲利,但是翻看瑞福鋰業2015年至2017年的業績,遠未達到其先前承諾的2018年淨利潤4.2億元。原來,其生產能力是一個重要問題,原本披露的年產2.5萬噸,2015年只有5000噸,2016年依然是5000噸,2017年行情大好,產量有所提升但只有8000噸,與計劃的2.5萬噸相去甚遠。在單價最高的時候,產量上不去,淨利潤當然不可能有明顯提升。2016年公司盈利只有1.6億元,2017年爲1.87億元。

  美都能源撤回收購計劃

  2019年在美都能源披露其2018年財報前夕,宣佈終止收購瑞福鋰業的計劃,後者需要向美都能源支付6.07億元,理由就是瑞福鋰業未能實現先前關於2018年淨利潤4.2億元的承諾。瑞福鋰業此前披露2018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僅爲1.77億元,在鋰電池市場不景氣的現在,想要全年淨利潤4.2億元並且保持增長直到2020年,肯定是不可能的了。原本可以獲得美都能源11.8億元的王明悅,在支付相應款項後仍然可以獲得大約4000萬,但是這與11.8億一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況且在2018年以來,國家對於重污染企業的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重工業企業聚集的山東,僅2018年就有四家冶金行業五百強民營企業宣告破產,全省一共關停87家落後產能企業,瑞福鋰業的2019年恐怕將會非常難過。

  此次收購被撤銷,是否會成爲鋰電池原材料行業的一個風向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