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

記者鄒景雯/特稿

二○一三年,馬英九政府時代,成立了一個紅頂政商組織「兩岸企業家峰會」,每年輪流在台灣、中國舉行,今年十二月初,也就是選舉後,循例將在台北召開,理事長蕭萬長找陸委會溝通,政府以中方人士大陣仗來台的安全維護困難之由,婉拒了老蕭的活動申請。結果老蕭決定要率台灣工商界與中小企業,轉而再往中國如期照辦峰會,消息傳來,真是令人納悶:在這個台商亟思外移的特殊時候,怎麼還會有「買辦」招攬的行情?

所謂的「兩岸企業家峰會」,老蕭的對口、對岸的理事長已經由曾培炎改為郭金龍接任,他做過北京市長、北京市委書記,現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如此背景的人要來台灣,若無法達成對我有利的評估規劃,當然很有問題,陸委會加以保留的考慮,一點也不意外。第二個不意外是,既然是對台工作的目的,在「三十一項措施」之下,北京不論如何想要擴大兩岸民間重點式的連結,也屬必然,因此不會被台北的軟釘子所阻。

比較意外的是,老蕭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他當過台灣的行政院長、副總統,什麼理由要在這個時機不宜之際,配合北京的需要,把台灣企業扣去中國,唱和「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中國製造二○二五」的調?

美中大戰下的中國,面對川普直拳狂揮,陷入被動拆招,其高債務、房市泡沫與影子銀行問題造成投資環境的四處危機,實束手無策,也不必再多做贅述。僅僅就一個最單純的問題,試問準備與老蕭一起去大拜拜的台企、台青,就知道此行的投報率如何,那就是萬一中國不幸發生金融危機,哪些企業會受到波及?易言之,就是此時到中國「賺吃」的保障如何?

其實,習近平早就公布了答案。九月下旬,習大大到東北巡視,針對美中貿易戰提出「自力更生」的指導原則,據說甚至講了「大不了回到計畫經濟」的話;當時,他雖然國企與民企看似雨露均霑,但是主從之別,再清楚不過。例如他講「黨中央歷來支援和鼓勵民企發展」,但是更強調國企「不可替代」,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依靠力量」,這意味著中共體制形塑的必然選項,習政權一旦遭遇危機,他只會鞏固央企,照顧國企,藉以支撐共產黨,並且維繫由習近平主導的中國。中國民企尚且如此,台灣的中小企業在這種政權底下,又算哪根蔥呢?

中國經濟的本質,自由世界無不透徹,上週李克強訪歐,呼籲各國捍衛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規則體系,言下之意以對抗川普的保護主義,然歐盟更提防中國毫無客觀規則的黨國體制,不但推動「歐亞聯通戰略」,來抗衡一帶一路,美歐的貿易代表更就改革WTO達成懲罰國家補貼共識,擺明衝著扭曲市場的中國而來。

在這種情況下,老蕭居然反其道而行,準備帶領台灣企業界去中國舉行「峰會」,這不是老糊塗迷路了嗎?

  • 蕭萬長決定要率台灣工商界與中小企業,前往中國舉辦兩岸企業家峰會。(資料照)

    蕭萬長決定要率台灣工商界與中小企業,前往中國舉辦兩岸企業家峰會。(資料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