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導報老友週刊

  新知故交都在這裏

  父親掃墓是有儀式感的。他每次在墓前擺上祭品後,便開始講述家族歷史,從爺爺早逝,奶奶揹着他從河北要飯要到東北,其間有多少人幫助過奶奶,以及奶奶怎麼將他拉扯大。父親說了無數次了。如今,父親和哥哥都不在人世了,每逢清明,我都會帶着弟弟子侄按父親的方式掃墓,這已經不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傳承。

  父親在世時,每年清明節前一週,便開始打電話通知我和哥哥弟弟,清明節那天一定要返鄉掃墓祭祖。

  一年之中的大小節日都是母親在張羅,唯獨清明節例外。清明節前一天,父親已經準備好了祭品,還特意去山中採兩束迎春花,我知道父親還要去看望一位故友孫大爺。

  孫大爺已經去世多年。每年清明節父親領着家人,先是給爺爺奶奶掃墓,祭祀完畢,再去孫大爺墓地。

  父親掃墓是有儀式感的。他每次在墓前擺上祭品後,便開始講述家族歷史,從爺爺早逝,奶奶揹着他從河北要飯要到東北,其間有多少人幫助過奶奶,以及奶奶怎麼將他拉扯大,喫的苦受的累,父親說了無數次了,但他每次說,我們都得認真聽。父親說完家族史,還要向爺爺奶奶彙報一年來家中發生的一切大小事情,當然只報喜不報憂。父親每次彙報時都不忘提起當年那些幫助過他和奶奶的人,說過年時去看望過他們了,請奶奶放心,他沒有忘恩。

  父親說完後,再輪到我們哥仨彙報工作、生活,最後子侄們再彙報各自的學習情況。我們家的掃墓和別人家不同,更像是一場墓前的“年會”。

  去給孫大爺掃墓,儀式感更重了。孫大爺是父親的救命恩人,這話孫大爺在世時,父親便常掛嘴邊,逢年過節父親都要攜全家去孫大爺家走訪。

  父親六歲那年,在河邊玩時不下心掉到了河裏,恰好河邊走過一羣少年,孫大爺那年才15歲,他見狀衣服都沒脫,跳下河便將父親救了起來。據說孫大爺回到家高燒不退,又打針又喫藥,感冒了一個禮拜。父親說,後來想想都後怕,據說那次孫大爺將自己託上岸後,已經精疲力盡,差點兒就上不了岸。

  孫大爺在世時,父親經常說這些往事,他去世後,父親在他墓前還唸叨當年的救命之恩,並囑咐我們,要記得孫大爺的恩情。

  那些年,孫大爺家有事情,父親都全力幫忙。有一年孫大爺大兒子生病住院,父親讓我們哥仨輪流去醫院看護。父親和孫大爺情同手足,我們哥仨和孫大爺的孩子也經常來往。

  記得有一年春節過後,我辭職在家,心煩氣躁。父親喊我清明節返鄉掃墓,我謊說,生病了,身體不好,掃墓讓哥哥和弟弟陪同即可。

  誰知道我這話兒剛出口,父親便發火了,朝我吼道,不去不行。

  到了公墓,父親讓我看看一排排墓碑上的碑文,有年長的,有年少的。父親邊讓我看邊說,相比生死,一切都是小事,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父親沒讀多少書,他也講不出高深的道理,但他懂得追憶逝者,從而更好地善待身邊人,通過掃墓,懂得人生苦短,珍惜生命,不必太過分地去計較成敗得失。如今,父親和哥哥都不在人世了,每逢清明,我都會帶着弟弟子侄按父親的方式掃墓,這已經不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傳承。

  作者:肖春榮(圖片來源於網絡)

  END

  審覈:滿淑涵

  責編:李 鵬

  編輯:楊 晶

  其他人都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