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經濟日報4月7日消息,頁岩氣最近又火了起來。隨着最近幾個勘探開發重大發現的發佈,頁岩氣已經逐漸成爲我國天然氣產業核心增長點。在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攀升至45.3%之際,這些消息很是引人關注。

  產業發展小步快跑

  3月底,中國石化發佈消息稱,中國石化頁岩氣勘探開發獲重大突破:威(遠)榮(縣)頁岩氣田提交探明儲量1247億立方米,今年將建成10億立方米產能;丁山—東溪區塊國內首口埋深大於4200米的高產頁岩氣井——東頁深1井,試獲日產31萬立方米高產氣流,突破了埋深超4000米頁岩氣井壓裂工藝技術。

  兩個月前,中國地質調查局剛剛宣佈,我國鄂西地區(湖北西部)頁岩氣調查取得重大突破,頁岩氣地質資源量達11.68萬億立方米,具有建成年產能100億立方米的資源基礎。由此,鄂西地區有望成爲我國頁岩氣勘查開發和天然氣增儲上產新的基地,形成與重慶涪陵、長寧—威遠“三足鼎立”的資源格局,打破我國頁岩氣開發均集中在長江上游的局面。

  天然氣是傳統化石能源中最爲清潔的能源,隨着綠色低碳發展的深入人心,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不斷增加。

  今年1月份,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約1254億立方米,增幅高達31.7%,進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這意味着我國有接近一半的天然氣需要從國外進口。

  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司長鞠建華表示,我國頁岩氣可採資源量達21.8萬億立方米,高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頁岩氣探明率僅4.79%,資源潛力巨大。

  頁岩氣,這種非常規天然氣貯存於富有機質泥頁岩及其夾層中,成分以甲烷爲主,以前被認爲很難經濟有效地開發。但是,隨着水平井大規模壓裂技術的成功應用,頁岩氣的開發利用得以快速發展。

  作爲儲量大國,我國完全有理由在頁岩氣產業大有作爲。鞠建華介紹,從2014年9月份到2018年4月份,不到4年時間,我國在四川盆地探明涪陵、威遠、長寧、威榮4個整裝頁岩氣田,頁岩氣累計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突破萬億方,產能達135億立方米,累計產氣225.80億立方米。我國已成爲繼北美之後又一個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發頁岩氣田的國家。

  目前,我國最大的頁岩氣田是涪陵頁岩氣田。去年3月份,中國石化宣佈涪陵頁岩氣田具備100億立方米年產能,相當於建成一個千萬噸級大油田。2018年,涪陵頁岩氣田共生產頁岩氣60.2億立方米,銷售57.8億立方米。

  爲什麼能快速發展

  毫無疑問,世界第一的儲量和巨大的市場缺口推動了我國頁岩氣在短短几年內迅速發展。其中,政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1年底,經國務院批准,頁岩氣成爲我國第172個獨立礦種。

  2013年10月份,國家能源局公佈《頁岩氣產業政策》,明確國家將按頁岩氣開發利用量,對頁岩氣生產企業直接給予財政補貼。2012年至2015年的中央財政補貼標準爲0.4元/立方米,這一幅度比煤層氣補貼標準高出1倍。“十三五”期間,頁岩氣補貼標準調整爲前三年0.3元/立方米、後兩年0.2元/立方米。

  同時,頁岩氣開採企業還享有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等政策。從2018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對頁岩氣資源稅(按6%的規定稅率)減徵30%。

  與此同時,我國頁岩氣勘探開採技術開始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已經創新形成了適合頁岩氣開發特點的系列清潔生產實用技術,實現了氣田勘探開發全過程清潔生產,同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頁岩氣成藏理論、核心勘探開發技術等,爲我國頁岩氣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鞠建華表示。

  據媒體報道,我國最大的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單井成本較2014年開發初期已經降低30%以上。

  此次中國石化頁岩氣勘探開發新的突破中,技術突破也是重要亮點之一。在丁山—東溪區塊,中國石化深層頁岩氣攻關試驗井——東頁深1井,在埋深4270米的優質頁岩氣層試獲日產31萬立方米高產氣流,突破了埋深超4000米頁岩氣井壓裂工藝技術,爲深層頁岩氣大規模商業開發奠定了技術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針對地調局在鄂西地區的頁岩氣突破錶示,鄂西頁岩氣調查取得的成果是戰略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引領作用,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較大增長前景可期

  當前,頁岩氣勘探開發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首先,頁岩氣建設投資規模大,實施週期長,不確定因素較多,部分中小型企業投資積極性有所減退。

  2011年,頁岩氣被列爲我國第172個獨立礦種,其初衷是嘗試在頁岩氣行業引入多個投資主體,實行與天然氣行業高度集中不同的體制。2011年和2012年,原國土資源部先後舉辦兩次探礦權出讓招標,其中第二次的20個招標區塊吸引了83家企業參與。但隨後因國際油價下滑,中小企業對頁岩氣熱度大爲下降。第三次頁岩氣招標也一拖再拖,直到2017年才舉行。此前拿到頁岩氣探礦權的企業,不少也因資金需求過大、前景不明,陷入“圈而不探”的怪圈。

  其次,因我國頁岩氣儲量普遍埋藏較深,且多在山區,大規模作業難以開展,勘探開發存在一定難度。

  此外,有關專家表示,政策層面雖對頁岩氣有不少政策支持,但目前國內仍缺乏針對頁岩氣勘探開發的管理政策,大多仍參考傳統油氣操作規程,所以有必要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監管政策。

  國家能源局曾在《關於印發頁岩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2020年力爭實現頁岩氣產量300億立方米,2030年實現頁岩氣產量800億立方米至1000億立方米。

  實現這一目標,目前看尚有難度。不過,在資源環境倒逼下,未來頁岩氣定會有較大增長空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