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無力反抗。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也就是高平陵之變,當時是沒有殺曹爽的,而是許諾只要交出兵權,可保曹爽富貴。

之後曹爽及兄弟投降,交出兵權,被司馬懿軟禁監視,其間曹爽的親信張當犯事,結果供出曹爽及兄弟親信一班人預謀起事造反,司馬懿以此為藉口,將曹爽及兄弟親信一班人全部逮捕,誅滅三族,受此牽連被誅殺者達五千餘人。

曹氏宗親本來就人才凋零,經此役被司馬懿殺得差不多了,餘下的都不足以對司馬懿再產生威脅,並且支持曹氏的勢力也被司馬氏以各種方式除去,或奪兵權、或免職、或殺之。

高平陵事變兩年後,倒是有人反抗,但不是曹室宗親,也被司馬氏鎮壓下去,司馬氏基本控制了整個曹魏的政權,曹魏宗室基本滅亡,司馬氏為後代篡魏掃清了道路。


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前,受到了曹爽的排擠。司馬懿丟了兵權當了太傅後,也不計較,推病在家冷眼看起天下大勢來。在曹爽耍小心眼派人來試探他時,司馬懿給他演了一出精彩的老邁將死的大戲,曹爽等人竟信以為真。

曹爽獨掌大權,又不再顧忌司馬懿後,飛揚跋扈,為所欲為。終於,好四處招搖的曹爽決定陪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祀先帝。於是曹爽帶了他三個弟弟曹羲、曹訓、曹彥,以及一幫心腹出發了。臨行前,桓範勸曹爽最好不要全帶兄弟們去,防止生變。得意忘形的曹爽全然不聽,帶領親信一擁而出。

司馬懿聞訓後,立即起用跟隨自己衝鋒陷陣的軍士和家將,帶領二子先去奪了兵權,又佔領了曹爽及其兄弟的軍營。曹爽妻子和家人得知司馬懿政變後,曹家守門將潘舉曾帶弓駑手阻擊過司馬懿,卻被偏將孫謙勸了幾句就放行了。

政變消息傳出後,正在飛鷹走犬的曹爽大驚失措,嚇得幾乎落馬。此時,有人勸曹爽挾天子去許都,調兵馬討伐司馬懿;也有人勸投降。未經過大陣磨鍊的曹爽,終無主見,選擇了投降。司馬懿將曹爽及其兄弟三人回私宅,其餘人員全部監禁。

在曹爽以為司馬懿必無加害之心時,司馬懿卻從曹爽心腹外圍打開了突破口,得到了曹氏及其心腹謀逆造反的供詞坐實了罪名,將曹爽兄弟三人及其心腹們,皆斬於市,滅了三族,曹氏勢力基本上清除,只剩下在外守邊的夏侯玄和其叔夏侯霸,自感難以自保,投降了蜀國。

司馬懿誅殺曹爽,在京在外的,都被司馬懿算計清楚,一次滅三族,曹氏再沒有反抗力量了。


魏明帝曹睿死的時候指明要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但是曹爽通過給司馬懿陞官使司馬懿失去了軍權,隨後利用自己皇族的優勢逐漸架空了司馬懿,司馬懿只好閉門不出裝病才使得曹爽最終沒有殺他,司馬懿韜光養晦之後積蓄力量乘曹爽出城祭祀之時控制了京城最終迫使曹爽投降,為防其復起只好殺之,殺了曹爽之後,曹氏宗親問什麼不反抗呢?

因為在當時,皇帝還是個黃毛小子,主要是靠曹爽的輔佐,而且曹爽就是曹氏宗親的領頭人,曹爽被殺以後,司馬懿拿到了政權,而且還把剩下的曹家人都關入了大牢,所以當時曹爽被殺,曹家人根本沒人能反抗,後來司馬懿掌握了兵權,曹家人更不敢反抗了,連曹家最有權勢的曹爽都被殺了,所以只能忍氣吞聲,為的就是保住一條性命。


因為朝政實權已為司馬懿掌控,曹氏宗親反抗則亡,順從或可活,在生死存亡之際,絕大多數會選擇生,即識時務者為俊傑,沒有或極少人願為虛名惹實禍。一樣的道理,嶽飛被殺時,嶽部無一人為其鳴冤,相反王貴等還落井下石。


我的觀點,中國人的本性,當一個人在窮的時候,就會眼饞別人有錢又勢,高高在上享受生活,。當自己有了錢,和權,就不思進取,開始看不起別人,又擔心別人來搶自己的位子,。司馬懿殺曹爽,當時的曹氏都在享受榮華富貴,只要司馬懿說,你放心,我不會殺你的,口頭,空頭支票,開一張就好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