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什麼從曹操曹丕開始準備的怕是真司馬懿黑

曹操從挾天子到廢三公任丞相用了12年,這之前曹操只是小軍閥,之後曹魏代漢的大勢就定了。所以曹操從有心思到完成佈置大概用了12年。

劉裕從平定孫恩桓玄開始發跡,從消滅司馬休之定晉宋禪代大局用了17年,到完全奪位也只用了21年。

蕭道成從平劉休範到正式奪位只用了5年,從反劉昱開始算只用了2年。

蕭衍從做蕭鸞的馬前卒發跡到正式奪位用了8年,從反蕭寶卷開始只用了2年。

陳霸先從江陵失陷到正式奪位用了3年,從消滅王僧辯開始也只用了2年。

高歡從脫離爾朱兆到控制北魏朝廷只用了2年,之前最多算爾朱榮手下的智將。

宇文泰是割據路線不是權臣路線就不算了,如果把他當權臣路線控制孝武帝甚至一年都沒用。

這些主要權臣裏,除了曹操劉裕因為大半天下要自己打用得時間長之外,借殼上市的二蕭陳高四個權臣都是隻用二到五年就從普通的將領變成了掌握朝政的權臣。要是司馬懿這種屬於第二類借殼上市的人,從曹丕時代就開始籌劃,準備到高平陵準備了近30年才成功...你們是覺得司馬懿有多弱?


謝邀,某答案別扯淡。

什麼曹丕時期動心,曹叡時期準備。

感情這兩位命不好太短都是司馬懿操控的?

真的扯淡。

司馬懿在曹叡臨死託孤都不應該有太多心思。

而曹爽沙比,士族倒伐。

一切的一切都是歷史機遇。

司馬懿和其他人一樣抓住了這個機會,還沒有半路就跪了。

隨著司馬懿在曹魏朝廷漸漸膨脹,最終成事

正是

時無英雄,竟使豎子成名

補充:有評論指出來司馬懿先生的英雄事蹟有諫言遷都(諫言漢中之戰繼續伐蜀),伐吳抗蜀(畏蜀如虎),聯吳擊羽(好事,借刀殺人),以寡敵眾擊敗北燕(大屠遼東),死士三千搏天下!(帶忠臣)。還少了些,幫補上一個八天擒斬孟達,無信坑殺曹爽,再補點野的,張郃蔣濟牛金。

這可不是豎子啊!

那我原回答這句

時無英雄,竟使豎子成名。

給改成竟使宣王建大晉可否客觀?


應該是殺了曹爽之後吧


其實這個時候階級分析法是有點用處的。

司馬懿的個人野心也是隨著實力增長和形勢演變而變化的。

司馬懿一開始應該並沒有篡位的野心。曹操時期他的職位還不高。曹操要任用他,他還不肯去。不論他是想擺譜還是真不想去,總之這個時候不可能有篡位野心。

曹丕以後,司馬懿逐漸成為當朝名將,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在這個時期,司馬懿越來越表現出秀出羣倫的能力。剋日平遼東之類的舉動可以說已經展現出了超凡脫俗的能力。率先在關中屯田則從戰略上一舉奠定了勝局。特別是曹睿時代前後,他的地位得到了兩次關鍵提升:他兩次成為了輔政大臣。

到了曹芳時代,高平陵事變之前曹爽的飛揚跋扈成功地將名聲太盛的司馬懿塑造成了被壓制打擊的老臣。這在高平陵事變的關鍵時刻可以說產生了極大影響。正是在處理這一事件的過程中,司馬懿實際掌握到了曹魏王朝的至高權力。

在處置高平陵事變時,司馬懿大肆處決曹魏宗室、形成與曹魏徹底決裂、勢不兩立的局面,纔是關鍵的轉折點。

在此之後,司馬懿不是篡位不篡位的問題,而是篡位不篡位都已經貼上牌子了。

騎虎難下。

可以說,即便到了這個時候,司馬懿家族也不過就是自古以來常見的權臣模樣。霍光,梁冀,廢立皇帝的權臣多了去了。

然而時代不同了。司馬懿家族生活在董卓、曹操之後。自從曹操把持朝政數十年最後成功篡位之後,司馬懿站在權臣的位置上,已經自然而然地貼上了篡位者的標籤。

可以說,實力讓司馬懿具備了政變推翻曹爽的能力,形勢讓司馬懿走上了篡位道路。

這已經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事情了。

很多人喜歡看精心設計的陰謀。其實,無意卻又必然形成的陰謀,才更可怕。

即便這樣,最初司馬懿家族也談不上必然篡位。司馬師、司馬昭時代還是有過搖擺的。一切到了曹髦喋血街頭而終結。司馬懿家族把事情搞到了當街弒君的地步,不篡位已經不行了。

司馬懿本身是有很多私心的。他很善於表現自己,也很善於隱藏自己。剋日平遼東,這是在表現自己。穩坐渭水前,是隱藏自己。在這一過程中,他不但展現了自己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能力,還表現出了自己超越曹魏的執政能力,同時還剪除了一些名臣重將、擴充了自己的實力。

曹爽和這樣的對手對決,居然只知道看錶象,輸很正常。如果只看本質,那麼司馬懿裝糊塗那一段,曹爽應該判斷為「司馬懿又出招了,這一招是老糊塗了,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而不是「司馬懿似乎老糊塗了,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一上手,曹爽就已經輸了。對方出招了,你要想一想對方為什麼出招,而不是將對方的舉動當成已知條件直接做應用題。

其實社會上很多老狐狸都像司馬懿一樣。當然,他們都說自己是劉備。

年輕人最好覺得自己是曹爽,不要覺得自己是諸葛亮,這樣還能認清形勢。學諸葛亮學成幸進之徒的人太多了。小說上的諸葛亮沒法學,因為你不會跳大神。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沒法學,因為你沒有背景。

其實社會上有很多「劉備」。只是大部分號稱劉備的傢伙,其實都是司馬懿。只不過對於司馬師來說,司馬懿也是和藹可親的。

桀之犬可以吠堯,曲婉婷稱她貪污受賄禍害千家萬戶的母親是英雄,這是常事。

這沒什麼,妖孽總是會現形的。

歷史的刀鋒總是毫不留情地劈開司馬懿的畫皮,如同翠鳥劃過秋水。


很簡單,你提這三個哪個都不對。

曹操時期,曹司空當權,他剛出仕,還是被曹家逼得,他因"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卻被曹操以牢獄相逼,當然是像徐庶一樣,求自保。而他的自保條件只有儘力幫曹丕,如果曹植登位,他作為曹丕的幕僚一定活不下去。所以他和陳羣等人合稱四友。這時候他是軍司馬,而未來的兩個老戰友孫資劉放是縣令後任丞相參軍。

到了曹丕登基,表面上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拔高士族,司馬懿的機會來了。可實際上,他頭上的兩座大山始終沒有動彈:曹真曹休。文帝給司馬懿一個"蕭何"的職稱,何其像諸葛亮,所以司馬懿這下連軍權都沒有了,開始專職搞內政,留守都城幫曹丕運糧草。甚至作過御史中丞,在文帝快死的時候,才給了他撫軍將軍的軍權用來輔佐新皇。可他的對手是誰?曹真曹休,一個是徵東大將軍,一個是中軍大將軍,兩個實打實的軍中大佬。而他的隊友呢?老好人鎮軍大將軍陳羣,和他一樣的一輩子文官。兩個實權武官對兩個沒權的文官,怎麼也看不出曹丕對司馬懿好在哪裡。而這時候,司馬懿更是被這兩個人壓得不可能有反的念頭,想得最多的除了自保,還有幫兩個兒子拼一拼仕途。

到了明帝登基,很神奇的是,曹睿居然讓司馬懿一個"蕭何"去打諸葛瑾。最後行賞的時候,兩座大山,一個作到位極人臣的大司馬,總領天下兵馬,位列上公;一個作到大將軍,同比三公,總領內外軍事。他的盟友任司空,繼續著他文官之旅,更加與軍權無緣;而他,被任為了驃騎將軍。看似同比三公的驃騎將軍,可實質上只是由原本的雜號大將軍升了一階,等同於三公;而原本還在名義上同列的兩座大山則坐上火箭,直飛雲頂。這時候,司馬懿,哪兒有的膽子敢動反心?而此時,他的老戰友孫資劉放作了散騎常侍,成了明帝身邊少有的士族紅人,掌握著朝中機密,似乎隱隱也成了司馬懿的兩座大山。

但,司馬懿要感謝諸葛亮。諸葛亮的北伐,成功讓曹真曹休這兩座大山崩盤垮塌,消失不見。明帝開始慌了,只得繼續任用起這個被壓了半輩子的"蕭何"。司馬懿玩了一手好花活,和諸葛亮打得有來有回,又在期間滅了孟達,夷了公孫淵,甚至到後來居然還拖死了諸葛亮,軍功章掛滿了前胸。似乎做到了太尉的司馬懿要掌權了,已經做到了總領內外軍事的他看到了自己的曙光,不只是自己,也有他的兒子們。

可這時候,隱形的那兩座大山,被明帝推到了司馬懿面前,兩位侍中。掌握了朝中機密的兩個老戰友,成了明帝最親近的人,而不是履歷戰功的司馬懿。他很困惑,為什麼我的戰功顯赫,卻還沒能做到上公?很快,皇帝的病讓他明白了,不姓曹就是最大得原因,曹爽作了大將軍,而這個決定,是兩位侍中幫明帝下的。兩座新起的大山,已經到了可以影響朝政的地步了。

司馬懿很明白,他在明帝期間,不可能再翻身了,軍功章似乎已經打完了,自己能祈求的,就是明帝沒有丟棄自己了。但,突然,明帝不行了的噩耗傳來,司馬懿意識到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明帝沒兒子,只有一個剛八歲的養子齊王芳,曹家除了曹爽就沒人了。當他到了寢宮門前,看到孫資,劉放和曹爽正跪在地上接受天子遺詔,自己卻握著迥異的兩紙詔書時,他發現,自己已經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以外了,何談翻身,心中剛燃起的火就瞬的消失了。

到了齊王登基,郭太后垂簾聽政,曹爽開始了他稱霸朝廷的道路。司馬懿被任命為了太傅,當上了他做夢都想當的上公,卻付出了遠離尚書臺的代價,他徹底無法接觸核心了,而曹爽背後站著太后,他動不得。

到了正始五年,天子元服,正始八年,曹爽讓太后回了永寧宮,不再垂簾聽政,曹爽自己斷了自己的後臺,而是選擇控制小皇帝。司馬懿覺得他瘋了,為了權力,曾經以父禮對待自己的孩子,瘋了。他只能沉默下去,看著自己背上的那兩座大山也選擇暫避鋒芒,掛名朝政,司馬懿只能是無力,自己為之奮鬥了一生大魏,眼看就要被曹爽弄亂。

這時,司馬師告訴司馬懿,自己陰養五千死士,沒有公位王位居然陰養家兵,兒子可行了謀逆的大罪。但是,不如此,怎麼能救自己,救兒子呢?自己可是靠著裝病才躲過去的,自己大限將至,兩個兒子怎麼辦?難道也要像自己一樣,一輩子被大山壓著?不,他要改變。所以他叫來了司徒高柔,太尉蔣濟,密謀推翻曹爽,這時,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孫資一言不發,默默的看著司馬懿的所作所為,司馬懿明白,這次不只是他自己,而是朝內整個元老士族和親族的交鋒。為了明確太后的立場,司馬懿毅然決定請示太后,以表明,幾位四朝元老以太后為尊,太后也不是傻的,立刻站好隊伍,支持司馬懿匡扶朝政。就這樣,公元249年,在高平陵,司馬懿屯兵司馬門,開始了他長達三年的專政生涯。

曹爽被罷官了,可司馬懿覺得不穩,自己的大兒子剛剛做到中護軍,一個提拔下級士官的小將銜,大限將至的司馬懿怎麼能把希望再寄託到曹氏身上。所以很巧的,小黃門張當舉報曹爽何晏等謀逆。司馬懿奏請太后的是曹爽亂政當罷官,可突然謀逆的罪名又來了,這次不可能輕饒,請天子夷曹爽三族,讓曹家的旁支再難站起來,曹氏宗親當權的日子就此結束。他保住了自己,也保住了兒子,甚至,在他最後的時光裏當上了這個帝國的代名詞。

蔣濟死了,多少是怨司馬懿的,司馬懿對曹氏太狠了,這位四朝老臣受不住。劉放也死了,當了一輩子君主近臣的他,沒機會和司馬懿爭鋒了,只能交給孫資了。沒了大山,沒了競爭者,司馬家平安了,一個太傅頤養天年也是夠了的,所以他相國不受,九錫不受,所有封賞都不收,但收了皇帝令的宗廟,他想要天下人記住司馬家,記住他司馬懿為魏國做的事。251年,司馬懿和孫資同年病逝。

而司馬家,因為他的重孫子司馬衷以及他的小兒子和孫子們,被列在了中華民族的恥辱柱上,司馬懿也許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是以亂臣賊子寫入了史冊為人們所銘記,而不是他心心念的大魏江山。


曹操,曹丕,曹睿時期司馬懿有什麼資格想去篡權。司馬懿真正到有奪權之心也就是在曹芳時代,曹爽瞎搞之後。曹爽折騰了12年,和朝廷各個大臣都離心離德,大家都等著收拾曹爽。司馬懿站出來後發動政變後。陳泰,蔣濟,孫禮等重臣都站司馬懿,曹爽腦抽投降。司馬懿開始大權在手,開始打擊異己,但終司馬懿一生也沒有奪位的可能。


具體的操作我也不太清楚,畢竟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按照一般的想法,想要奪權,至少要達到1君主無能2自身強大其中一個,否則這種風險極大的事情是不會有人做的。所以當條件滿足的時候,一個野心家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奪位的想法,而且當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如果正趕上被上司懷疑,行動也就接踵而至了。


恕我說幾句可能有些YY之嫌的言論:曹丕、曹睿兩個人都死得看起來不是那麼正常。他們的死都很短促很急,很大概率不是善終。還有,曹睿死的時候是處於孫資劉放的控制之中的,那份讓司馬懿和曹爽輔政的遺詔是孫資和劉放架著曹睿的手「讓」他寫的。

有人說,孫資和劉放是司馬懿放在宮裡的內線。


大概曹睿時期打下的基礎吧,曹丕不相信親族,十分信任司馬懿,這個時期司馬懿應該還算老實。

曹睿時期趕上諸葛亮北伐,雖然受了不少罪,但還是把諸葛亮熬死了,威望基本都是這個時期奠定的。諸葛亮死後曹睿大興土木,給了魏國一個亡國的先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