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洛帶領紅花會羣雄去福建少林寺,查找他的義父被逐出師門的真相,完完全全揭開陳家洛的身世之謎。此行的目的,是陳家洛的謹細之處,他要擔當光復漢家的大業,必須對這一切祕密的恩怨查個清楚,否則就怕功虧一簣。

  寫陳家洛闖少林鬥智鬥勇,頗有可觀之處。金大俠的武俠小說,往往武打只是其中的鋪陳和過渡,而閃光之處卻在於人生哲理,對俠義的高貴品質的解析。陳家洛和天虹禪師講經說法一段,正是如此,深化了全書的主題,提高了小說的境界。救人危難,奮不顧身,雖受牽累,終也不悔。此書最後以悲劇收場,但無悔二字,卻是價值的凸現之處,安身立命之所。

  陳家洛的義父和陳家洛的母親之間的一段故事,寫得半明半暗,半遮半掩,隱晦含糊,陳家洛讀得驚疑,心中突突亂跳。這一段,提示了陳家洛性格中血緣所遺傳的底蘊。陳家洛的義父情深意重,他的母親也是極重感情之人,而陳家洛自己也是在感情上放不開之人。義父和母親之間的那種傷痛的慘苦戀情,震撼着陳家洛,使他對人生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有了反省。陳家洛的戀母情結,於此披露到了極至,他的書生的柔弱的一面,傷情的憂鬱,是來自於此的。

  書生的幼稚終於上演出最後的悲劇。陳家洛一廂情願地要在國家大事中做出取捨,要爲事業的大計而做出慘痛的個人幸福的犧牲。這是殘忍的一幕,陳家洛終於忍心向香香公主攤了牌。他甚至還用那個瑪米兒的故事來說動香香公主。香香公主又能怎樣?她只是一個絕美而沒有主見的花瓶般單純的少女,她完全地崇拜着她心中最高大的英雄陳家洛,她心中再慘苦再不願意,也只能順從殘酷的安排。這是一柄雙刃的利劍,香香公主無辜地受傷,但陳家洛的心頭又何嘗不是在滴血。

  陳家洛苦心的支撐看得又真讓人不忍和憐惜。他的性格中有書生的軟弱和被動的致命弱點,但他擔負紅花會總舵主的大責任,是形勢所逼,他實施去找乾隆的計劃,也並非是一時心血來潮的主意,是他的義父安排,衆人認可的。但他的最可貴之處,是他一旦接下了就勇於去承擔,而且是全身心地投入,完全地放棄了自我,一切都以大局爲重。他做得很累,很苦,但他真實地盡了全力。當他知道了香香公主的死訊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的悲哀,他還支撐着,不讓衆人受他的情緒的影響而亂了局面。他還能儘量控制心神,繼續和無塵道長過招,還能裝出笑臉,直到最後實在撐不下去,才一口鮮血噴出,此處寫得感人,而又極合其書生的性格和身份。

  陳家洛的一片苦心,不能不讓人同情和原諒他。霍青桐雖然傷心憤恨,質問陳家洛"你怎地如此糊塗,竟會去相信皇帝",但也能體諒他"是爲了要救天下蒼生,卻也難怪"。

  仇恨入心要發芽。衆人在毒藥罐裏浸熬暗器要去報仇,陳家洛想到乾隆與自己是同母所生,一時不忍,但終也太氣憤乾隆的陰狠毒辣,將自己的短劍也在毒藥中熬了一會。

  金庸在書中讓陳家洛以納蘭容若的詞與乾隆對答,似乎以納蘭容若之才情來描寫陳家洛的文學修養,以襯托同位相府公子的身份。

  沒有開始的開始,沒有結束的結束。我終究是完成了諾言,對她許下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諾言,腦海中還依稀記得他的笑臉,但卻,永遠的失去了她。烽火臺之上,長城依舊,我卻形單影隻……時間的流逝停不住腳步,如果可以選擇,可以重來,我情願和她做回族部落裏最平凡的夫妻。一個江山,一句“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最終改變了我的軌跡,使我們成爲平行線,不再相交。我不得不是英雄,只因爲我的名字——陳家洛。紅花會總舵主,看似強悍的虛名,而我卻連心愛的人也保護不好,只能在這裏遙望天國。

  我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輸了江山,也輸了她。六合塔之上“驅除韃虜,興復漢室”的諾言成了騙局。受騙的是我,設局的是他——本該是我最親的人,我的兄長:當今皇上。我識破了這局,我勝了。勝的代價卻是永遠的失去她。當她微笑着用匕首刺穿心臟,已決定了我輸的宿命。“不要相信皇帝”!鮮血掩蓋下的文字是對我最後的代價“我勝了,我勝了皇帝,你可知道。”我對飛着雨的天吶喊。但她卻再也聽不見了。依然記得:她最愛高山上的雪蓮:生長在懸崖峭壁上,卻將芬芳帶給人間。但手中的雪蓮卻早已凋零。也許美的東西最終逃不過香銷玉殞的命運:雪蓮如此,她也如此。也許我們的相遇是一個意外:我不該遇上她,她也不該愛上我。美麗的邂逅只能以她生命的句號作爲句號。我曾答應她要帶她遊歷長城,長城之上,我卻向她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我將她如玩物般丟給皇帝——爲了所謂的江山。我以爲我此生無悔,卻成了我一生最大的遺憾。痛苦中沉淪……

  英雄二字實在揹負了太多的重量。英雄沒有眼淚,只能同雨水一起哭泣。手中的溫玉隨着淚水墜落。“情深不壽,強則極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霎時成爲玉屑。雨水打溼的臉早已沾滿了淚水……不知何時,趙半山站在我的身後“總舵主你……又在思念香香公主了?”“走罷。”我沒有回答,卻似乎給了他最好的答案。望一眼天,拭去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