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對於這些業界新瑞,我並不太關注,只是針對這類爭論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什麼是創業者?

創業肯定不是蹭熱度,造效應,撈好處,它是通過創業者辛苦努力,創造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它可以是一個物品,也可以是一種精神食糧,前提是消費者購買了感覺物有所值!

二,什麼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是把創業者公司的產品兜售給消費者,或者把市場有需求的產品信息整理後,讓公司研發生產。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產品經理可以在渠道模式,產品投放與促銷手段上,設定自己的營銷方案。

對照以上兩點,看一下咪蒙和新世相張偉,他們理所當然是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如果說他們是創業者,高抬了他們,名不副實!

就回答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的創業知識與你分享!


咪蒙的文章我經常看,說實話咪蒙文學水平確定高,有思想、有見解,她針對職場人羣的文章能引起閱讀者共鳴,所以產生的影響比較大。張偉文章沒讀過,有空會認真讀讀。

為什麼說她們是優秀的產品經理,因為他們的文章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後,把自媒體當成了產品在認真經營。咪蒙前一陣招聘優秀人才,承諾的年薪都在百萬以上,可以相象他們的自媒體發展的空間有多大。

咪蒙、張偉的成功給做自媒體人提供了經驗,即你的文章針對什麼的羣體,怎樣去定位自己。咪蒙的文章也被封殺過,但絲毫沒影響咪蒙的影響力。所以寫文章必須要有思想,就如產品一樣,你的產品核心是什麼,能不能吸引用戶。

沒有思想的文章如同白開水,無色無味,思想纔是文章的重點。光宣傳一種旋律,別說自己看了煩,讀者也看不下去。咪蒙,張偉等人的成功,其實就是文章的效應。沒有思想的文章,再怎麼包裝,也做不出好的產品。


很多人抨擊咪蒙、張偉,認為他們賣文藝、賣焦慮,文章一點閱讀價值也沒有,筆者也這麼認為,但今天不談這些,只談優秀。

優秀這詞用在學生身上就是三好學生,用在職場人身上那就是業績好,從這一點看,都不能否認,咪蒙和張偉確實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咪蒙,煽動情緒的高手,在一片罵聲中,越來越火,根據《GQ中國》對咪蒙的深度報道,咪蒙的第一條廣告費用是1萬5,《致賤人》之後是15萬,而今天已達到了68萬。就從這個數字看,她不優秀麼?陳獨秀都沒她秀。

再說張偉,通過各種方式、各種套路、各種忽悠中成功賺到吆喝。像什麼逃離北上廣、地鐵丟書大作戰。舉個身邊的例子,筆者看到很多做這行的人,每次都想從他們的成功營銷中汲取套路,進行情感忽悠。

儘管說他們的文章在販賣情緒,但卻依然有大量受眾從其中的「共鳴感」中尋求安慰,從而獲得產品效益。愛他們也好,恨他們也好,都是用戶的一種選擇,不能否認的是他們的優秀。

他們都善於開闢新市場,像一個搞傳銷的,變相的進行知識、情緒洗腦情緒,但其實這也不算什麼稀罕事了。

大家也不小了,還記得上過一門功課,叫政治不?


咪蒙。編輯、作家,於1976年12月21日出生於四川南充,畢業於山東大學,文學碩士、專欄作者、媒體編輯,於韓寒雜誌《獨唱團》首期發表文章《好疼的金聖嘆》。公眾號「咪蒙」創始人,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2015年9月15日, 「咪蒙」公號發出了第一篇文章《女友對你作?你應該謝天謝地,因為她愛你》走上了自媒體創作之路。短短兩年過去了, 「咪蒙」公號訂閱數1200多萬,每天的頭條文章平均閱讀量200萬。

張偉,公眾號「新世相」創始人。新世相是張偉於2013年開辦的個人公號,目前是世相科技(北京世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內容生產前端。張偉曾經策劃過的「4 小時內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等活動一下子把這個公眾號推到風口浪尖。

兩位都是現象級「網紅」,而為什麼說他們是優秀的產品經理呢?

因為他們懂得抓住用戶啊!

要想抓住用戶的錢,先要抓住用戶的心。怎麼抓住用戶的心?請往下看。

定位用戶,瞭解用戶需求,當然,心靈層面的需求。

咪蒙姐的用戶定位就是被婚姻困住、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少婦羣體。前幾年,她們在家看電視裏鬥小三、鬥婆婆,捧起一眾家庭倫理電視劇。如今,她們在微信裏看文章談女人、說感情、喝雞湯,時不時對號入座或轉發給自己的小姐妹們,捧起了一個咪蒙。

微信官方2015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情感是最受關注的一個類目。咪蒙恰恰就經常寫情感,70篇文章裏,有52篇都是情感方面。可謂是抓住了一眾女讀者的心,瞬間飆升網紅。

新聞晨報專版報道

但隨著寫雞湯的人越來越多,雞湯不新鮮了,怎麼辦呢?

咪蒙又定位了另一羣用戶——上班族。抓住用戶需求,開始轉移到音頻課程談加薪了。2017年,咪蒙團隊宣佈推出付費音頻《咪蒙教你月薪5萬》,並表示聽課3年後加薪不超 50% 可申請退款。該消息迅速在朋友圈刷屏,又圈了不少流量。

張偉,更是高。他不但能抓住用戶心理造出一篇篇流量神文,他還會製造話題,挑動你的心理。也就是很多人所評價的「製造焦慮然後再販賣焦慮」。他策劃一系列活動,發布一系列文章,引領了一個時期的人的心理。

他本人也說過:「情緒性的內容會像病毒一樣傳播,其傳播速度和力度遠勝過觀點性的內容······當你以為你在分享信息的時候,其實你在分享一種情緒。」這就不單單是定位用戶抓住用戶需求了,而是創造你的需求。他們的產品能不成功嗎?


咪矇事件背後不僅僅是一個IP的崩塌,更是闡述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快速,甚至飛速的時代,有人靠積累沉澱,有人靠瞬間爆發。如果把我們外在所追求的的看作是「物」,那麼我們的德行就可以看作是承載物的「桌子」,如果這個桌子只能承受500斤,你突然來了1000斤的「物」,那麼桌子是一定會崩塌的。

現在的年輕人都想快速成功,瞬間讓自己火一把,成為時代的寵兒,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厚德才能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其實咪蒙創建自己的品牌不易,更應該珍惜。


首先產品經理需要做什麼?

實際上,我們通常所說的產品經理就是可以對一款產品負責任的一個人。負責的要求,就是能夠整合公司戰略,協調多方資源,達到計劃中的目標。

至於那款產品,不一定就非得是一個實體的物件或者軟體,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款產品,或者說任何東西都可以是一款產品。

從用戶、產品的角度出發,考慮到準備工作和時間、資源等條件,什麼樣的產品才能達到用戶的要求?這樣的思維模式其實就是產品經理的思維模式。

咪蒙當然是符合的。她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瞄準了某類固定的用戶的,說出用戶們想說卻不能說、說不好的話,關注度、點擊率自然會高。目標用戶定位精準、滿足用戶需求,不得不說,咪蒙在這方面的能力很強。新世相的張偉也是一樣,他們都非常擅長於找到用戶的痛點,深諳營銷的奧祕,然後一擊即中。

實際上,咪蒙或者張偉,到底是內容創業者,還是產品經理,那個Title或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對於用戶痛點的把握,以及對用戶思維的瞭解,這纔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術業有專攻,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市場營銷等工種都是一個好產品所必需的生產組合。

但所有功能複合型產品(服務)只要其中,只要有1-2個環節的工作效果特別優秀,就又可能在快速傳播的領域裡成為爆款。

產品設計作為產品生產的龍頭工序,其設計意識、水平很大程度的決定著後續工作的層次和最終產品的營銷結果。

而產品經理是產品設計的中間環節(下有產品助理、上有總監等領導),在很多小公司(沒有業務上級)時也是主要環節。

好的產品設計,一般是從產品部門領導(副總、總監)根據公司業務整體佈局、行業制約等情況來確定產品體系、方向,再由中層(總監、部門經理)具體行程產品設計規劃、任務,然後由產品經理(或產品設計組)來實現產品設計。(設計後交由技術部門開發,開發階段會有部門間互動,完成補充設計或修改設計)

好的產品經理,可以根據上級工作要求,完成具體產品的設計,並在設計中不僅考慮到用戶需求的痛點,還要考慮到後續營銷模式、手段的便利,這樣完成的產品纔有更好的競爭力。

但產品經理一般不具備站在公司層面考慮產品體系如何切合行業特徵、以產品體系為基礎讓公司擁有更長遠的發展前景這樣的眼界和長期佈局能力。

對比你所關注的人,看他們設計的產品是在哪個層面做到了優秀,產品的後續發展上證明是缺乏哪些事先需要關注的問題,就可以大致對照這個人的業務能力,主要優秀在哪個層次上了。


謝邀:

為什麼有人說咪蒙,張偉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某個互聯網大佬私下稱咪蒙,新世相張偉纔不是內容創業者,他們其實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產品經理,他們是用產品思維做內容,如何評價這種說法?

對咪蒙,張偉不太怎麼瞭解,但知道他們是文藝職業者,唱過歌,又是(愛情公寓)節目的演員。從藝術娛樂的角度要求講,主觀是以創意新藝術成就為夢想起航,給觀眾帶來有趣的藝術演藝枝巧水平,創作出更多豐富多彩的精彩藝術價值。符合一個藝人的職業生涯,服務於人民的娛樂需求。而不是利用企業經營手段為企業營銷產品。

曾記得張偉在(愛情公寓)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留著吊牌別人怎知道這衣服是998元還是98元」,一個從藝職業者,說出這樣的話,是否有企業經濟人的思維想像。

從近年來的演藝細分析,那位大佬對咪蒙,張偉評價較真,本來沒有什麼文化新生活內容創意,說到位,就是把文藝職業轉向於企業經濟一方,變相推銷經濟產品,謀取利益。


謝邀。

總覺得首先要把所有概念和背景搞清楚。所以在回答之前我查了幾個名詞概念。還看了「新世相」的幾篇推文。以及一些大佬對其評價。

(圖片來源:搜狗百科)

在火之前,他們也都是時代的文人,內容創造者。咪蒙的畢業論文《阮籍詩歌與玄學本體論》驚為天人,多少人認認真真學一輩子,都寫不出這樣的水平。剛剛看了咪蒙2010年在獨唱團發的《好疼的金聖嘆》,這真的是一代的天之驕子,老天爺賞飯喫的典範。才華大多是天生的,刻苦的人會有完滿的人生,但多數也只是循規蹈矩,雖然我不喜歡咪蒙微信公眾號裏的文章,覺得幾分「社會欺詐」的感覺,但還是佩服她的才華橫溢。即便賣時代焦慮、社會痛點。總歸都有自己的目的,可以很好的生活甚至在這個時代,留一個名字。

《好疼的金聖嘆》文筆犀利風趣,故事架構清晰飽滿。看他寫的金聖嘆,感覺也滲透出她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規劃似的。多多少少能有一些影子——跑在時代前頭,打破時代規則,在很多人眼中質疑的存在著,自己又樂得逍遙自在。不同的是,她還是為了錢變得俗氣。。。

張偉和咪蒙一樣,都是自媒體人。之前的公眾號「世相」發的也都是滿滿的乾貨,自己認認真真寫點東西。可關注度少,還一度封號。於是誕生了「新世相」。針對北上廣深都市白領量身定做。賣文藝賣焦慮,集結與放大痛點,搞一些新奇活動(開始的時候真的很有意思,我還蠻喜歡看)沒有咪蒙的直白粗魯,但也算得上異曲同工。

他們的文章,都有數達千萬的粉絲量,單篇文章百萬閱讀,還有上萬的點贊與評論。順搭著文章賣廣告賣課程,這不都涉及到產品的營銷部分。在建號之初,都要確定讀者羣體,寫作風格。結合時代風向與受眾心理,進行大量的價值觀輸出,變得「喜聞樂見」,產品效益也應運而生。他們的文章不在具有多大的閱讀價值,但卻依然有大量受眾從其中的「共鳴感」中尋求安慰。從而獲得產品效益,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

這纔是張偉,不是你們唱歌跳舞的大張偉,也不是愛情公寓裏的律師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