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薩拉熱窩冬奧會,南斯拉夫最後的輝煌

有個謎語:“寡婦搶親——打一國名”。

年長點的朋友可能會一樂:“是不是南斯拉夫?”

對,“男死,拉夫”嘛。

當然是開玩笑,現在能聽懂這個玩笑的人少了,因爲南斯拉夫,那個在上個世紀的中期某個特定的時間段曾經左右逢源的國家已經消失了。

其實,南斯拉夫的消失也是必然的,這個國家的消失說明了“國家”是一個歷史的自然的概念,無法人爲任意製造,也說明了原來在異族統治下的多民族在那種外來統治消失之後平等共存的困難性。

歷史上並沒有“南斯拉夫”這麼一個國家。如果看歷史資料,在提到這片土地時出現最多的國名是“門的內哥羅”,也就是現在不知道爲什麼給意譯成了“黑山”的那個國家,以至於筆者在上中學的時候還一直以爲“門的內哥羅”是南斯拉夫的原名,就像“俄羅斯”和蘇聯、“埃及”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以及“剛果金”和扎伊爾的關係那樣,到很久以後才知道門的內格羅只是構成南斯拉夫的土地上的爲數衆多國家之一。

那是在第一次大戰之後的1922年,歐洲的列強們在處理大戰的善後時拍腦袋弄出來了這麼一個國家。他們把奧匈帝國南部的塞爾維亞人、斯洛文尼亞人以及克羅地亞人居住的區域和在1867年就從基督教的敵人奧斯曼帝國完全獨立出來了的塞爾維亞王國合併起來弄出來了一個“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以塞爾維亞王國的王室爲國王。

大概是這個名稱太長了不方便,從1929年10月起改名爲“南斯拉夫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這是因爲這個王國的構成民族主要是南部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在歐洲分佈相當廣,有了“南斯拉夫人”這個概念之後,其餘的斯拉夫人就可以稱爲“北斯拉夫人”了。其實北斯拉夫人還能進一步細分爲“西斯拉夫人”和“東斯拉夫人”的概念。西斯拉夫人是指捷克人、波蘭人、卡舒比人、斯洛伐克人和索布人,東斯拉夫人則是指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

可以看到,冷戰之後各斯拉夫民族基本都分爲了不同的國家,像捷克斯洛伐克就分成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而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和俄羅斯分了開來。但別的斯拉夫民族分離都是和平進程,而構成南斯拉夫的各斯拉夫民族在分離過程中使用了武力,而且相當慘烈。

南斯拉夫位於巴爾幹半島上,這是歷史上基督徒對峙穆斯林的最前線,歷史上就一直戰亂不斷,被稱爲“歐洲火藥桶”。上世紀初發生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組建這個“南斯拉夫”本身就不是個好主意。

南斯拉夫立國不到20年又趕上了二戰,先後被意大利和德國佔領。南共領導了抵抗運動,戰後王室被放逐,南共領導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又更名爲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有一個很有名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段子來形容南斯拉夫:“一”是指一個國家(南斯拉夫)、“二”是指兩種文字(俄文字母和拉丁字母)、“三”是指三種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馬其頓語、斯洛文尼亞語)、“四”是指四種宗教(東正教、天主教、耶穌教、伊斯蘭教)、“五”是指五個民族(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六”是指六個共和國(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波黑、克羅地亞、黑山、馬其頓)、最後的“七”是指七個鄰國(阿爾巴尼亞、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奧地利、意大利)。

是不是太複雜了?本身巴爾幹半島在歷史上就因爲宗教和民族的原因成爲不斷地殺戮和被殺戮的戰場,基督徒和穆斯林在這裏衝突,歐洲列強們和俄羅斯南下的企圖也在這裏發生衝突,這塊土地上的住民還要企圖擴張自己的家園。

有這麼一種說法:國界,就是兩邊的人都再也無法攻過去的界限。兩次巴爾幹戰爭其實都沒有解決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需求,一戰之後的匆忙聯合就顯得沒有根基,只是二戰的到來掩蓋了分裂。

二戰之後能夠維持統一也只是因爲其領導人鐵托的魅力和才能這個唯一的原因。

維繫南斯拉夫統一的唯一理由:鐵托元帥

鐵托雖然是共產黨人,但刻意和蘇聯人保持了距離,因爲同屬斯拉夫民族的蘇聯在巴爾幹半島勢力擴大會影響到南斯拉夫的穩定。因爲這個原因南斯拉夫在1948年就被開除出了蘇聯主導的共產黨情報局,被認爲“已完全蛻化爲法西斯主義並投入了世界帝國主義陣營”。

斯大林去世之後,蘇南關係開始緩和,兩國恢復了外交關係,但中國反對這種關係緩和,認爲這是蘇聯修正主義的表現。中蘇交惡之後,中共發表的批判蘇共內外政策“九評”系列中第三篇的題目就是《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嗎?》,表明了對南斯拉夫的態度。

但和蘇聯緩和了關係的南斯拉夫還是拒絕加入蘇聯的國際經濟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華沙條約軍事組織,反而和印度的尼赫魯、埃及的納賽爾一起倡導不結盟運動,保持和歐美的良好關係。南斯拉夫成爲北大西洋條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之間的緩衝和平衡,爲雙方所借重。

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們:左起尼赫魯、恩克魯瑪、納賽爾、蘇加諾、鐵托

鐵托於1980年去世。鐵托維持了南斯拉夫能夠統一,但鐵托沒有也無法改變各民族間不和的歷史原因、文化原因和宗教原因,沒有了鐵托,南斯拉夫的統一就沒有了維繫,再加上冷戰結束,原來被華沙條約和北大西洋條約雙方所藉助的南斯拉夫的平衡作用也消失了。各民族再也無法在一起混,只能解體了。

現在,就只有這座鐵托出生的故居前的銅像還在表示鐵托依舊被人們懷念

南斯拉夫的解體給足球帶來的是利好,南斯拉夫的足球不錯,貝爾格萊德紅星隊在1991年曾經拿過豐田杯冠軍,解體之後的南斯拉夫給足球歐洲盃和世界盃貢獻了兩個強隊,除了繼承前南斯拉夫隊的塞爾維亞隊之外,還有了一個克羅地亞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