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成爲孩子的課堂

  每週日“精品推薦”欄目

  分享全球創新教育優質資源與精選案例

  有一隻粉紅的小豬,它溫暖乾淨,純真中又有點傻乎乎的可愛。

  它就是麥兜,喜歡喫魚丸粗麪和菠蘿油,經常說出“大難不死,必有鍋粥”的金句讓人捧腹大笑。

  從2001年第一次出現在大熒幕,這隻小豬陪伴了一代代觀衆一起成長。

  2014年的大電影《麥兜:我和我媽媽》豆瓣評分8.4,同年獲得了第52屆金馬獎的最佳動畫片獎。

  而今年的清明假期,這部電影也將重新在電影院上映。

  這一次,麥兜的故事,不僅僅只是關於親情、成長,也在試圖探討,如何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與親人的告別。

  故事主要有兩條線,一條是主線。

  影片一開頭介紹了一個腦袋禿禿的重案組老警察。他入職三十年,破案累累但也落下了一身的傷痕。同樣他的生活也是一團糟,老婆要和他離婚,兒子嫌棄他臭。

  而與老警察形成鮮明對的,則是備受矚目的青年私家偵探波比,他就是成年後的麥兜。

  他年紀輕輕卻破獲衆多懸案,在相關動畫片熱播後,波比更是成了衆多小孩的偶像。

  一天,老警察在調查一宗密室殺人案時毫無頭緒,不得已邀請波比來協助調查。

  波比簡單觀察後,說一切只要等到下午4點就會有結論。

  爲了消除衆人的疑惑,他決定和大家一起等到答案揭曉。

  在等待的過程中,波比被崇拜他的小孩子包圍,他們好奇波比爲什麼會這麼厲害?

  這就引出了第二條線索,就是關於麥兜的整個成長經歷,他是如何從一個憨憨傻傻的小粉豬成爲家喻戶曉的大偵探?

  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人,他的媽媽麥太。

  麥兜和麥太住在一個靠海的小鎮上。在麥兜心裏,麥太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

  她是春花電視臺監製、編劇、主持兼演員的全能手。

  她可以穿着漂亮的裙子唱着悠揚動聽的歌曲,也可以變身爲生活節目中的家居萬能俠,用鐵衣架和繩索就可以給大家帶來各種生活小妙招。

  而麥太也讓我們看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變得善良樂觀。

  雖然日子拮据,她也會盡力給麥兜最好的一切,用自己積極的態度去影響麥兜。

  在麥兜覺得牀太小不夠睡時,告訴它斜着睡空間會變得大一些。

  有時候買不了肉,麥太就把蔬菜燒出肉味,讓麥兜喫得津津有味。

  麥太生病要在醫院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麥兜問她,:“媽媽,你要去多久呢?”

  她笑着給麥兜一個生動的比喻,住院就像是要參加太空計劃,“說不準啊,做宇航員,要做很多身體檢查的。”

  她沒有迴避生老病死的話題,而是用麥兜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是人總會生病的,但是不要害怕,要用一個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把它變成一件好玩的事情。

  而麥太對麥兜無條件的信任與愛護,也讓麥兜懂得感恩。

  麥兜負責電視臺六合彩的號碼抽取,只要是麥兜選的號沒有一個人中獎,他也因此被人成爲“黴豬手”。

  後來麥兜想到一個辦法可以讓媽媽暴富,他告訴媽媽只要買自己沒有選的號,就一定可以中獎。果不其然,麥兜沒選的號碼真的中了大獎,母子兩個人抱在一起流淚。

  實際上,麥太一直都堅持買麥兜選的號碼。但是麥太沒有把事實告訴麥兜,而是假裝真的中了大獎,讓麥兜過上發達的生活。

  爲了這個美麗的謊言,中獎第二天麥太就給麥兜買了新衣服,她告訴麥兜爲了不讓別人知道他們家中了獎,他們先假旅行,就是在家裏穿上不同國家的衣服喫當地的飯菜。

  長大後的波比回憶,說:“就好像媽媽那道‘大肉羅漢齋’一樣,我們去假旅行,有時候又好像真的去過,現在我都搞不清楚,什麼是肉,什麼齋。更何況是那時的我。”

  而爲了維持這樣的生活,麥太告訴麥兜爲了裝窮,要一天打好幾份工,終於在工廠暈倒了,又一次“上了太空”。

  這一次,他終於忍不住對麥太說,“媽媽,不如我不讀書了,我不讀書就可以陪你到處走,不會沒人陪你去裝窮,又要你一個人上太空。”

  她抱住麥兜說,“我只會賣你選的號碼。你的手從小就又厚,又軟,不是黴豬手。就算全世界不信你,我都會信你;就算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也會愛你。我愛你愛到心肝裏,我信你信到腳指頭。”

  麥兜哭着抱住媽媽,心裏說,“媽媽,我愛你。”

  回憶暫告一段落,密室殺人案的受害者醒了,原來他只是喫撐躺在了地上。

  案件解決了,可是麥兜是怎麼變成波比的故事還沒有講完。

  漸漸地麥兜長大了,媽媽又做了很多工作,最後決定和以前電臺的同事一起賣檸檬茶,能幹的媽媽變成了檸檬大王。

  麥兜依舊不是很聰明,中學畢業後換過很多工作。有時候他也會想,如果媽媽買了他沒選的號碼日子會不會不一樣。

  在經歷了工作感情不順後,他決定跟着同學出海,臨走時收拾行李,麥太讓麥兜有機會在外多讀書,擔心揹包太重會壓到麥兜的肩膀,給他的揹包放了衣架,麥兜轉身卻取了出來。

  也許那時候他是有點怨麥太的。

  航海的生活豐富多彩,麥兜和媽媽的交流卻越來越少。

  直到某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接到了舊電視臺長的電話,:“兜,你在哪?你媽媽前兩天,哎呀,你快回來吧。”

  小朋友們問波比,“前兩天,哎呀”是什麼意思啊。

  他們爭先恐後地說是不是三急,也有人說是崴腳,直到有個小孩說,:“是不是又要上太空啊。”

  波比望着窗外說,“是啊。”

  臺長告訴麥兜,在他走了之後,媽媽工作更加拼命,也還會買六合彩,永遠只買當初麥兜選的6張36個號碼。

  而麥太沒有等到麥兜回來,就去了太空總署。

  在媽媽走後,麥兜去遍了當初和麥太假扮環遊世界的地方,他卻發現再美的美景也變得無趣,而他想念的只是當初和媽媽一起喫的一碗方便麪。

  直到有一天他去到蕭邦的故居,突然很想彈琴,琴聲響起的一瞬,他第一次在媽媽離開後流淚,而他終於清醒了。

  他開始認真學習,他說每一次看到自己能幹,每一次覺得自己聰明,每一次行動靈巧,都能真實地感覺到他現在和媽媽在一起。

  我想,麥兜意識到,和媽媽之間用溫柔和愛填充的美好記憶不會隨着她的離去而消失,早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讓他變得堅強,他可以把對媽媽的思念,轉化成對未來生活的動力,可以更勇敢面對未來,過得精彩無畏。

  他說,”面對命運,媽媽可以輸的,已經通通輸光。面對命運,媽媽可以贏的,都已經贏了回來。贏的都給了我,輸的都留給了自己。”

  面對親人的離開,沒有人可以不難過。我們難過的是,再也沒有機會去創造未來更多美好的時光,去彌補過去犯下的過錯。

  這是一開始麥兜無法釋懷的原因,也是爲什麼我們很多家長不願意向孩子解釋死亡是什麼的原因。

  家長不知道如何談起這個嚴肅的話題,害怕孩子們在理解之後會難過。

  但緘口不言,並不能讓孩子的困惑得到解決,難過得以排解。

  而麥太對麥兜的全心全意的信任和愛,把麥兜培養成了一個溫柔堅強的小豬,麥太纔有信心很早就用一個輕鬆的比喻告訴了麥兜什麼是生病,什麼是離開。

  麥兜知道這次媽媽去太空不會再回來了,面對親人的離去,難過是無可避免的,但是越難過,代表着愛越深。這些難過是生活的見證,只要他還記得和媽媽之間快樂的記憶,他就可以繼續生活。而媽媽也一直活在他心裏,激勵他成爲一個更好的自己,才能讓麥兜成長爲現在的波比探長。

  就像《尋夢環遊記》中誤闖亡靈世界的米格,他發現,如果亡靈生前認識的人忘記了自己,他就會徹底消失。

  真正的死亡,是再也沒有人記住你。 至親之人死後,只是到了另一個美好的世界,只要我們記住他們,他們就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這也正是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對於死亡的正確理解。

  在故事最後,最開始嫌棄警察爸爸臭的小男孩哭的稀里嘩啦,麥兜牽起他的手,對他說:“不要哭,去找你爸爸吧。好好照顧爸爸,不要學我。”

  而小男孩也撲進爸爸的懷裏,說:“爸爸,你不要去太空啊。”

  正是明白了死亡意味着什麼,小男孩才懂得珍惜與愛的人的相處時間。

  溫柔和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讓孩子成長得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強大。他們可以更加懂得珍惜,也無畏告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