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思想觀以及宇宙觀念當中,認爲整個世界天圓地方,我們國家處在整個世界的中心,因此我們國家的名字便是中國。如果按照這樣一個邏輯思考問題,當下的我們在現代地理知識的幫助下,清楚知道我們並不是整個世界的中心,也不是最強大的國家,那爲什麼還稱呼自己國家爲中國呢?

參考學術界的說法,一般情況都認爲,“中國”成爲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的名稱,是在中華民國建立之後,即近現代人們依然把我們國家稱作“中國”的原因這是中華民國的簡稱,這個說法無論在國內外,都是衆口一詞,沒有任何的疑問。然而這個說法存在一個非常巨大的缺陷:如果假如在民國時,因爲這是中華民國的簡稱,當時的人們叫做“中國”,可以解釋的過去。但是現在不一樣,中華民國早已經被代替,但是新的政權仍然沿用着上一個政權的國家名稱的簡稱?這分明是不可能的事情。

同時,從法律的角度來時,自中華民國成立以來,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文件,甚至是草案都沒有規定過中華民國的簡稱是“中國”。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來說明這個說法的不成立,即1911年11月11日,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公開聲明五項決定:其中第二項就是稱中國爲中華民國。這說明在民國成立之前,“中國”的稱呼早已經存在,他並不是所謂的是中華民國的簡稱。

那麼如何解釋現代我們的國名還是中國呢?或許會有人想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其實這樣的說法在邏輯上和所謂中華民國的簡稱一樣,只是人們從字面上的推斷而已。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不妨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一些從歷史的繼承與延續說起。

文章在最開頭雖然提到,古人把我們國家稱作爲中國是因爲其特殊的世界觀宇宙觀,在我們瞭解了古人的這一套世界觀與這個世界並不相符時,只能說明“中國”這個稱呼其背後的一種內涵出現了偏差,但是卻並不能就因此否定這個稱呼延續了數千年的歷史意義。因爲漢朝時稱“中國”,宋朝也稱“中國”,甚至是滿人建立的清朝也稱“中國”,那麼“中國”他並不是哪一個叫法的簡稱,他是數千年這個歷史悠久國家的一種歷史延續。同時,就“中國”的內涵與意義而言,它也並不只是一種地理概念,而是在歲月悠長的歷史變化當中,擁有着極其豐富的內涵。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長達兩千年的王朝體制,因爲中華民國的建立王朝體制徹底轉型。但是轉型並不意味着否定,“中國”、“中華”從之前一個王朝的通稱也成爲了新的政權中華民國可以對等互換的另外一個習慣性國名。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基於同樣的法理和歷史傳統。

當然,在“中國”一詞轉化爲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名仍然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知道現代意義上的國名他只是一個稱呼,一箇中性的代表一個國家的名稱,沒有高貴低劣之分。但是在古代王朝,“中國”是帶着非常明顯的華夷觀念以及一種高高在上的天朝觀念。舉一個例子,日本長時間在東亞文化圈當中,它深知中國這一名稱後的華夷觀念,他對於這其中蘊含的一種文化上的高傲與自大十分反感,從1871年開始,中日一系列的條約談判中,日本都提出對於“中國”這一國名的不滿。但是清政府對於這一無理的要求嚴詞拒絕。

但是由於國力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西方近代國家思想觀唸的傳播,之前所堅持的“中國”這一稱呼當中的一些文化內涵逐漸褪去,它字面帶有的那種華夷觀唸的內涵不斷消解,日益中性化,成爲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名稱。這與清末新政一系列的法規的訂立密不可分。

雖然縱觀整個清王朝,尤其是從康熙開始後,清朝皇帝以及大臣在他們的認知當中,大清與“中國”是等同的,這從官方的正式文件以及非官方的論述中都是如此。但是到晚清尤其是清末新政時期,這樣的隨意的狀態出現了轉變。

隨便舉一個例子,1909年,正在籌備預備立憲的清政府頒發了一部非常重要的法令,即《大清國籍條例》。這是有史以來關係重大,體現着近代中國人國籍的法令,是代表着對這個國家人民的認同。但是這樣重要的法令全文當中竟然只有在題目中才有所體現,正文中沒有一處“大清”的字樣,全部是“中國”,“中國人民”之類。從某一個角度說,這部法律名爲《大清國籍條例》,但是他似乎規定的是“中國人”的國籍,而不是“大清國人”的國籍。由此可以表現此時即便在清朝中央決策層當中,“中國”完完全全就是“大清”。按照這樣一種邏輯思考,第一次用國際規範的法律來規定中國人國籍的政權並不是中華民國,而是當時革命黨人眼中來自東北的“韃虜”。因爲把《大清國籍條例》改爲“中國國籍條例”是完全說的通的。

除了正式的法律條文之外,在其他諸如教材、地方法令等等正式的文件與場合當中都開始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正式的國名的使用。同時清政府當時與外國國家簽訂的條約也都以“中國”代表自己,並且得到了這些國家的認可,從國際的角度來講,“中國”作爲一個現代國家的國名也被國際所承認。而且這裏的“中國人”不僅僅只是當時革命黨人嚴重的漢人,而是包含滿、漢族、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在內的“中國人”現代國民身份的認同。爲現代中華民族觀唸的形成,創造了直接的社會歷史條件。

因此,晚清對於“中國”作爲具有現代意義的國家名稱進行改造重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撰稿/素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