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因其產品製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故有“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美稱,在中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在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

  葉志向是一名德化白瓷的收藏愛好者,從2001年收藏至今已經擁有了100多件白瓷的收藏品。

  葉志向的收藏品主要瞄準的是宋、元、明、清到民國期間的德化瓷器。

  收藏愛好者 葉志向:

  “這尊是釋迦牟尼佛,明代中期偏後一點點,通過網站上看到美國藏家有這麼一尊陶瓷,我就讓他發細圖,發品相報告過來,一看,我們真正的德化窯,明代的,非常好的一件雕塑作品,他開了一個價錢,就直接跟他成交了。”

  葉志向介紹說,前幾年在香港,也有一尊和他這件藏品很像的釋迦摩尼白瓷佛像拍賣成功,他記得拍賣價達到了700多萬,而他這件藏品也有其他藏友開出了很有誘惑力的價格,可他一直沒捨得出手。

  葉志向介紹說,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德化的白瓷被大量販運到歐洲,它首先進入的是歐洲的宮廷,受到他們的追捧,所以當時就成爲歐洲貴族收藏的一個重要的產品。如今在很多國外藏家的眼中,來自德化的白瓷依然佔據了一個很重的位置。

  魏芳漢,因爲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白瓷,從2003年到2019年,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自己已經擁有了從宋、元、明、清到當下的國家級大師的各種白瓷作品5500多件,涵蓋了上千年的歷史。

  更令魏芳漢得意的是,近些年德化白瓷收藏市場持續火爆,很多收藏品的價格一路走高,進一步驗證了他的投資眼光,也給了他繼續堅持收藏白瓷的信心。

  收藏愛好者 魏芳漢:

  “比如說,蘇清河在2003年的時候,他最好的作品1萬多元,現在拿到市場上,賣20萬元、30萬元是沒問題的。”

  擁有了如此衆多的收藏品,魏芳漢並沒有敝帚自珍,而是把它們全部對外公開展出,所有喜愛白瓷的收藏愛好者都可以免費參觀。

  德化白瓷從器型上,大致可以分爲日用器、陳設器和雕塑器三大類型。

  目前在一般的市場上,普通消費者比較常見的都是屬於日用器,因爲瓷器本身經久耐用的特點,幾千元級別的日用器都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

  而作爲德化白瓷巔峯代表作的瓷塑作品,則一般市面上不是很容易見到,需要到一些大師的工作室裏纔有機會看到。

  隨着近幾年茶文化的普及,白瓷製作的茶具也開始在市場大行其道。德化茶具已經佔據了全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它不僅有實用價值,還能作爲一種收藏產品使用。

  銷售商 陳耀忠:

  “德化白瓷茶器這個領域,應該說最近三到五年是呈30%到50%這種遞增趨勢在做,說明整個市場認可度,包括需求量,都不斷增加。”

  陳耀忠介紹說,白瓷茶具生產使用的是環保材料,加上1300多度的燒製,消費者不必擔心裏面還有什麼有害物質。

  銷售商 陳耀忠:

  “白瓷有個好處就是,不管是烏龍茶系列、紅茶系列、普洱茶系列,通過白瓷,茶湯的本色有個很好呈現。”

  陳耀忠的產品,市場定價一般都在千元左右,高端的可以達到每套茶具五千元左右。

  白瓷製作的茶具,還有一些增加了手繪藝術元素在上面,看上去更加漂亮。

  店鋪經營者介紹說,從銷售情況來看,這幾年都是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瞭解並接受德化白瓷的製品。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蘭全勝介紹說,同其他的收藏品動輒天價相比,他認爲德化白瓷的市場價值被低估了。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蘭全盛:

  “我覺得未來空間還是非常大的,因爲外面的收藏家對德化之前瞭解得不夠多,我相信在媒體或者現在這種網絡時代,慢慢很多人會對德化陶瓷有一個比較容易接觸的渠道,只要接觸的人越多,這個上升空間就越大。”

  連紫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從事德化瓷塑藝術至今已有30多年。他介紹說,明代嘉靖到萬曆年間,德化出現了以何朝宗爲代表的一大批白瓷工藝大師,他們尤其擅長以佛教題材爲主的白瓷雕塑作品。經過歷代傳承,目前在德化的匠人尤其擅長這類型題材,也涌現出了以蘇清河爲代表的一批現代工藝製作大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連紫華:

  “其實我的作品當中,低到幾千元錢的也有,高到幾十萬元、上百萬元都有,看這個作品的製作難度、燒成難度、體量大小,但是我覺得衡量一個作品的價值,最重要是自身藝術價值,包含一些作品深層次的文化價值。”

  隨着這些年大衆對德化白瓷的深入瞭解,德化白瓷的市場行情屬於上漲趨勢,逐漸成爲人們熱衷收藏的藏品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