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我們都習以爲常的養生生活小常識,大家都認爲是對的,但實際上有很多知識是不那麼正確的。

  還有很多的誤區

  你,被懵了嗎?

  誤區1 :多喝維C泡騰片,好不?

  維生素C大家都不陌生知道,因爲它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等功能,很多的商家開始大打美容養顏牌!

  往杯里扔一片維C泡騰片,杯中水瞬間沸騰起來,好玩極了!還能補充美容養顏的維生素C,味道也是酸酸甜甜。因此維C泡騰片深受衆多寵愛。

  可效果好不好呢?

  先看看爲什麼喝維生素C!

  維生素C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並且作爲羥化過程底物和酶的輔助因子,促進細胞合成、皮膚膠原蛋白的合成,而且還可清除過多的自由基,所以在美容抗衰老方面大顯身手,讓皮膚緊緻而有彈性,促進傷口創傷癒合;

  維生素C可以促進神經遞質的合成,幫助維持正常的學習記憶能力;

  維生素C還能促進抗體的形成,促進鐵、鈣、葉酸等重要營養素的吸收,維持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

  多吃幾片維C泡騰片,行不?

  維C功能強大,但是也不是越多越好。根據資料顯示:維C毒性很低,長期攝入1000毫克/天無不良反應。但是,當大量服用,攝入量超過3000毫克/天會出現腹瀉、胃腸紊亂、草酸和尿酸排泄量增加、腎結石的形成增多等不良反應。

  我國推薦維生素C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爲2000毫克/天。有的人因爲泡騰片口感好,當飲料喝,一天會服用兩三片(維C泡騰片維生素C含量一般爲1000毫克/片),再加上日常飲食的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一天攝入的維生素C就超過了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另外,維生素C泡騰片中加入了很多糖、鈉和香精等,這些成分的過多攝入也給健康造成了負擔。

  維生素C少了不行,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所以,對於正常人,千萬不要長期把泡騰片當做日常必備,有可能會得不償失,最好的補充方法還是通過日常飲食的蔬菜水果中獲取必需的維生素C,這樣才最靠譜的方法。

  誤區2 :剩菜剩飯都得扔?

  作爲家庭主婦的人,每次做飯,做多了怕剩,做少了怕不夠,糾結!剩了更糾結,真的是“食之心驚,棄之肉痛”!

  都得扔嗎?

  剩的飯菜真的都得扔嗎?

  全部扔掉肯定是不可取,把冰箱當保險箱當然也是不行的!怎麼能既保證食品安全,又不至於造成浪費呢?

  其實剩菜要不要扔,能不能吃,要看剩的是什麼,剩了多久,剩了後怎麼儲存的,再吃的時候如何加熱的,不能一概而論。

  不同的食材,妥善處理,冷藏,下一餐還是可以安全的變成美味佳餚:

  剩蔬菜

  首先,蔬菜含有的能量特別低,建議一餐全部吃完。如果實在吃不完呢?因蔬菜含有較高水平的硝酸鹽,在存放過程中因細菌活動可能逐漸轉變成亞硝酸鹽。建議就餐時不要用筷子肆意的翻動蔬菜,剩餘的涼涼放到冰箱裏,而且只放一個晚上,其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很微量,不足以到危及食品安全的程度。

  但是,隨着存放時間延長,亞硝酸鹽的量逐漸增多,所以剩的蔬菜不建議存放超過24小時。下一餐的時候將剩菜充分加熱再食用。

  【剩肉類或豆製品】

  這類食品的麻煩可能是細菌繁殖,而且會含有危險致病菌,所以這類食物在室溫下放的時間不能太久,放入冰箱中的時間越晚,微生物繁殖的“基數”就越大,存放之後越不安全。但是這些危險致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在100℃以上加熱幾分鐘就能被破壞,如果沒有熱透,就比較危險。所以剩的肉類和豆製品要儘快放入冰箱,而且製冷效果要好,保存時間不宜太久,再吃的時候充分加熱。

  剩主食

  剩的麪食或者米飯等主食主要的麻煩也是細菌,所以這類食物放涼後儘快放入冰箱,避免不適宜的溫度儲存產生髮黴或變質,而且冷藏時間不宜太久,避免造成食物“垃圾”。再次食用時一定充分加熱。

  對於再次利用的剩菜剩飯,最好是直接加熱食用,也可做成稀飯、蔬菜粥、炒飯以及其他菜餚的配料。肉類可以把大塊變成小塊肉或者肉絲,加入新鮮蔬菜再次人鍋成爲新菜;還可以與米飯一起烹飪做成炒飯。

  誤區3 : “非油炸”薯片有油嗎?

  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都提高了,都知道油炸食品吃多了不好,因此,商家也緊跟趨勢,熱推“非油炸”薯片。“非油炸”的字眼着實讓很多消費者認爲這個薯片沒有油,但是,“非油炸”是指沒有油嗎?

  “非油炸”只是指沒有經過油炸的工藝

  其實,薯片的酥、香、脆怎能離開油脂的幫助?事實上,薯片的加工方式有油炸型和烘烤型兩種,油炸型就是用油炸出來的,自然脂肪含量不低,但是非油炸薯片只是工藝上不經過油炸,用烘烤的方式取而代之,這絕不代表配料中不含油脂,相反烘烤之前同樣要放很多油才能達到酥香脆的口感,所以,“非油炸”不是沒有油。

  油炸與非油炸不是判斷脂肪含量是否高低的標準。

  無論是油炸還是非油炸,薯片的脂肪含量高是一定的,建議少吃。

  本文感

  歡迎大家關注公衆號“中國營養與健康”,瞭解更多資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