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提出5周年。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從理念轉變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成果豐碩。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推進建設75個經貿合作區,上繳東道國稅費22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21萬個。

這些「一帶一路」建設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各方的共同努力。其中,作為「走出去」的主力,中國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的作用格外突出,其建設者們更是和相關國家民眾共同演繹了一系列精彩動人的故事,「我建設,我綻放」成為建設者們的心聲。今天,跟大家分享幾位紮根海外建設項目的央企一線員工的故事,讓我們共同了解他們的工作經歷。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工程

「幹活聽溫度計的」拿出「繡花功夫」,在沙漠上建起一座大學城

薛彪已經在科威特過了兩個春節。「不是不想回家過年。但是在這裡,幹活得聽溫度計的。每年春節前後,就是幹活的最好時段,我們必須抓緊作業、搶工期。」薛彪笑著說。

3年前,薛彪被任命為由中國建築承建的科威特大學城附屬設施項目副經理,作為公司海外業務開拓者的他帶領4名員工第一次去往科威特這片陌生的土地。

中國建築承建的科威特大學城附屬設施項目,當地白天平均氣溫高達45℃以上

每年11月到第二年2月,是科威特氣溫最低的時候,白天氣溫在22℃左右。而到了6-9月份,當地白天平均氣溫高達45℃以上,根據政府要求,上午11點到下午4點是不能進行戶外作業的。

「高溫難不住我們。」項目部更改工作時間,實行夜間施工作業。白班轉夜班,可不僅僅是工作人員作息時間的改變,對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當地要求混凝土澆築必須在監理在場監督的情況下進行,室外溫度40℃以下才可作業。所以每當混凝土澆築時,施工人員每個人都緊盯著溫度計,只要溫度降到40℃以下,馬上聯繫監理,讓他們抵達現場監督施工。「當地監理有固定上班時間,沒有加班的概念,如果下班了只能等第二天再開工,所以每到澆築時,我們都得爭分奪秒。」薛彪說。

科威特的沙漠地質也曾讓薛彪團隊碰了釘子。地基承載力不足,只能換土施工,還要讓回填後的土密實度必須達到100%。薛彪團隊拿出了「繡花功夫」,將1米深的基坑分為5層,每層填20厘米就壓土一次,同時進行澆水作業,然後等半天再壓實,在國內全部完成僅需2-3天的工作,在當地干一層需要3-5天。「有時候檢測時就差百分之零點幾,但我們也決定重新施工,直到達到100%。我們必須對結果負責任。」

項目建設融入當地,薛彪和團隊自身也在加快融入。科威特大學城項目是完全的國際招標項目,整個項目部110人,中方人員僅有40人,聘請的項目經理是埃及人,建築師是約旦人,安全主管是印度人,質量主管是巴基斯坦人。如何與各方交流成為薛彪團隊的頭等大事。薛彪在項目部建立起微信群、英語角,每天大家都在微信群里念項目英文讀法,互相糾錯。經過3個月的培訓,整個項目部連最不敢開口的同事都能應付一般日常工作英語交流,後來每個人還學會了簡單的阿拉伯語。

據悉,作為科威特國家戰略投資項目,科威特大學城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學之一。目前項目履約情況良好,有望明年底竣工。屆時,一棟棟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將在這片沙漠上拔地而起,科威特的學子們將會迎來更加先進的教育設施和學習資源。

打敗「不可能」

連續6年奮戰於兩條鐵路項目,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

2018年6月14日18時27分,寮國楠科內河特大橋最後一個橋墩——214號墩身順利澆築完成。這標誌著歷時383天、兩個雨季的中老鐵路全線最長橋樑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祝賀的人群中,有一位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中國工程師」的年輕人,他就是中鐵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州,這是他在「一帶一路」沿線參與修建的第二條鐵路。

早在2012年6月,29歲的徐州遠赴衣索比亞,參與亞吉鐵路(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地首都吉布地鐵路)建設。亞吉鐵路是由中國企業採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非洲第一條跨國現代電氣化鐵路。

一到任,徐州就面臨難題:項目部標段地層以火山岩等為主,沿線找不到符合標準的常規填料。如何改良「火山灰」?他帶領12名工作室成員,帶上試驗儀器,頭頂烈日,每天徒步十幾公里,對沿線土源進行取樣、分析。半個月下來,腳磨破了皮,手搓出了繭。走完鐵路沿線100多公里,經過上千次的配比實驗,徐州帶領團隊成功解決了路基填料問題。

在寮國首都萬象,徐州(左一)在施工現場與工作人員交談

今年1月,亞吉鐵路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從吉布地至亞的斯亞貝巴的貨運時間從3至7天縮減為十幾個小時。「亞吉鐵路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很多吉布地居民還是第一次見到滿載100個集裝箱的列車駛過田野的景象。」吉布地鐵路公司總經理馬哈茂德·達巴爾笑著說,現在亞吉鐵路已成為吉布地的名片,許多非洲國家代表專程到此參觀。

參加完亞吉鐵路建設不久,2017年5月,徐州又從非洲轉戰寮國,負責包括中老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楠科內河特大橋在內的項目建設。中老鐵路北起中老邊境,南抵寮國首都萬象,全長414公里,項目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計劃在2021年12月建成通車。

「在這裡,雨季施工是項目面臨的首個難題。」徐州介紹,雨季的寮國,大雨滂沱、無休無止,橋樑樁基施工過程中,由於水位線較高和地層大部分為砂夾卵石層的原因,基坑剛挖成型又被淹沒坍塌,橋樑鑽孔樁難以成孔,嚴重影響橋樑後續施工。

面對難題,徐州帶領團隊反覆研究,在雨季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在寮國人民眼中的「不可能」:創下中老鐵路全線第一個橋樑樁基成樁、第一個橋樑墩台成型、12天建成鋼筋廠、20天建成中老鐵路展示館和安全體驗館、1個月打造出楠科內河特大橋和萬象北站兩個標準化施工示範段共計2.7公里。如今,楠科內河特大橋已成為了中老鐵路上的一道絢爛長虹,多次接待中老各部門代表團,乃至泰國鐵路總公司、大湄公河區域鐵路聯盟等參觀。

年過半百學英語

每天清晨項目部傳來的聲音,激勵著大家跟上語言學習潮流

從尚比亞首都盧薩卡驅車沿東南方向行駛約19公里,在一個小山谷里,可以看到一個寫著「中國建材尚比亞工業園」的標誌牌和高聳的預熱器,那裡就是由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中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億美元建設的包括水泥生產線、建材產品貿易的工業園。

譜寫中贊友誼之歌的中國建材尚比亞工業園

對負責工業園機電、工藝、安全環保等方面工作的李建江來說,推進工業園建設的過程中,做好與當地人的溝通交流是一項重要工作。在非洲,供電常常困擾著人們。2017年1月初到尚比亞的李建江就遇到了這一問題:尚比亞國家電力公司與工業園的總降壓變電站相距十幾公里,沒有現成的輸變線路。

經過與電力公司多次商談交涉後,線路建設的資金問題談妥了,但後面兩條高壓輸電線路的征地談判、土建施工等問題仍需要李建江及其團隊來完成。

132千伏線路總共需要建設45座塔架,根據線路走向,要修建的塔基有的在荒無人煙的山頭,有的在農場里。為了能讓農場主同意在他們的私人土地上豎立塔架,李建江一趟一趟登門拜訪,門不開就等,對方臉色不好就始終微笑,賠償數額也是一次次的談。功夫不負有心人,塔基征地的問題終於得以解決。當地政府官員得知後頗為驚訝,因為在他們看來,不花上一年的時間,這些農場主是無法「擺平」的。2018年4月9日,33千伏備用電源正式供電,為園區設備單機試車提供了保障。

尚比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為了解決與贊籍員工的語言交流問題,50多歲的李建江再次拿起書本,利用空餘時間學習英語。每天清晨天剛微亮,項目部的草地上都會傳來一個大粗嗓門讀英語的聲音,那是李建江按照自己總結的方法在練習英語。目前,他已經能使用英語和贊籍員工進行順暢溝通。「老李學英語」成為園區內激勵大家跟上語言學習潮流的生動案例。

老李的團隊在推動工業園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也在積極履行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參與公益活動。他們投入150萬美元捐建了醫院和學校,同時為園區周邊村民打井修路,為孤兒院捐贈食品及生活用品。目前,一條長約9公里的高等級公路正在籌備建設中,該路建成後,一條困擾周邊居民幾十年的坎坷黃泥路將變成柏油大道。

結緣甘再水電站

「能在離家近、待遇好、平台大的中國企業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柬埔寨甘再河上,有一個已連續運行6年、成為柬埔寨國家電力公司示範教育展示窗口的工程——甘再水電站,這裡也是中國小夥子陳宇、柬埔寨姑娘黃玉華結緣的地方。

甘再水電站項目圖

甘再水電站項目是中國電建以BOT(建設-運營-移交)方式進行投資開發的境外水電投資項目,特許運營期44年,其中施工期4年,商業運行期40年。甘再水電站運營發電頭兩年,承擔了柬埔寨首都金邊白天80%、晚上100%電量供應,目前仍是其重要的電量供應來源。

甘再水電站建起來後,所在地區的村民黃玉華放下手頭的榴槤生意,和朋友們一起來到甘再項目公司應聘,成為公司的一名後勤助理。「水電站就在家門口,待遇也超出當地平均水平很多,今後的生活有了保障,可以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了!」回憶起剛剛入職時的場景,黃玉華仍然有些激動。

黃玉華格外珍惜這次工作機會,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請教。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黃玉華結識了來自湖南長沙的電建小伙陳宇。

帥氣的陳宇是檢修班的技術骨幹,每次加班加點維護機組,都得向黃玉華「報到」點餐定飯。黃玉華的周到細心,陳宇的誠實刻苦,讓彼此都產生了好感。從互相配合工作,到相約旅行,在美麗的象山之下,浪漫的甘再河畔,兩個年輕人越走越近。2015年11月,在親朋同事的祝福聲中,黃玉華成為了陳宇的「洋媳婦」。

前不久,已是電站生產技術部主管的陳宇,為了編寫300多頁的水電站七台機組的總結報告,連續半個月每天加班到晚上11點鐘。為了給丈夫準備晚上的宵夜,黃玉華每隔兩天便會騎車到15公里外的貢布省,專門購買從中國進口的牛奶和餅乾。

安排餐飲和管理宿舍是黃玉華每天的工作,憑藉著細緻和耐心,黃玉華把各項工作都料理得一絲不苟、井井有條。隨著工作的出色和收入的提高,幾年的工夫,黃玉華不僅把家裡的高腳屋修葺一新,還添置了電冰箱等家用電器,讓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現在,黃玉華的兩個表妹和一個表弟也都進入了當地的中文學校學習,他們希望能和表姐一樣,學好中文,以後到像甘再項目公司這樣的優秀中資企業去工作。

「甘再是我們倆結緣的地方,也是為生活事業打拚的平台,能在離家近、待遇好、平台大的中國企業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黃玉華動情地說。

本文章的內容來源:人民日報,如有問題,請隨時聯繫小編,謝謝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