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簡單的人生,

沒有生存的價值。

——蘇格拉底

世界有名的記憶大師,在訴說自己的記憶秘訣時,只例舉了3個要素:集中力+形象化+反覆。

集中力是所有學習與工作的基礎前提之一,有者做任何事都會效率倍升,無者則一天學下來都不知道看了什麼。

這裡有個問題,你知道人的集中力能持續多久嗎?

正解是8秒。

這是美國微軟的加拿大研究組,在進行了2000人以上的實驗者的腦波測定後發表的實際數字顯示。

順便說一下,金魚的集中力是9秒—人的集中力持續時間甚至比金魚還要短。

也就是說,人本來就是集中力持續很艱難的生物,為此,要效率學,怎樣維持好集中力是剛需,必須要找到適合的,相應的,科學上已經驗證可行的方法和對策。

科學的保持集中力的方法1

為了維持集中力,首先要考慮的是環境,即如何營造出能比較容易維持集中力的學習環境。

* 如果你是右撇子,那麼照射學習桌的光源需要設置在左側—窗子,照明等等,這樣才不會被光影影響到。

* 學習桌前要有空間—如果桌前馬上是牆壁,時間久了很容易產生壓迫感,自己可能不會很有感覺,但是大腦其實已經開始「憂鬱」,極易產生壓力。

所以,學習桌盡量要和牆壁保持「距離」,最好前面沒有阻隔。

* 顏色對學習時的集中力也會產生影響。

多色存在的環境中,很有可能會妨礙到集中力,所以,面向的學習桌前面,映入視線中的東西或者情報越少越好,其中也包括顏色。

實在不行,可用一色的窗帘、布料等佔據大面積的東西隔在學習桌的前面。

* 活用「電影院效果」。

電影院的基本就是屏幕亮,院內漆黑一片。

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起其他地方要明亮的效果,很自然地可以讓觀影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該注意的屏幕上。

這就是「電影院效果」。

學習時也需要活用這個效果,特別是晚上,房間內其他地方的燈光都關掉,只留下照亮手頭學習處的燈光。

然後,學習桌以外的多餘的情報就不會進入視線,結果是可以讓注意力只集中到學習的內容上。

* 學習桌上和周圍,吸引人轉移視線的東西不要放。

學習和整理看似沒有什麼關係,實則,整理是學習前必須做的一個步驟—一個雜亂,分散集中力的空間環境,是學習的大忌。

所以,讓孩子離開自己的房間,在客廳、餐廳學習,是很好的「抵制誘惑」的解決方法。

我常去的浦東圖書館,3~5層幾千人的座位常常是座無虛席,搶位子和等位子是常事,特別是休日。

照理說,這些學習者都可以在家學,為什麼都要到圖書館去學習?我想大家到這裡就應該明白物以類聚和單純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了。

能集中起來真正學習的好的環境(就像星巴克的第三空間...)的稀缺,其實也是一個現代「知識焦慮」的後遺症(痛點),其實教育創業者可以在這個方面大有可為,而無需都拚命擠嚮往在線教育和線下培訓的賽道上。

科學的保持集中力的方法2

簡單來說,就是學習過程中,如何讓集中力可以一直持續下去,而不是「30分鐘過後,學什麼都沒有入腦,不在狀態」。

而科學上業已驗證,最有效的解決策,是「交叉學習(Interleave Study)」。

說到學習,反覆學肯定是學好的基本,而交叉學可能就是高效學的「入口」(還有「知識的輸出」)。

交叉學習,顧名思義,一次學習時,複數的教課隨機地穿插進行學習的方法。

其效率遠大於長時間的一次性地專於某一科目的學習,比如2小時連續複習數學等。

學習討厭或者不喜的科目時,集中力會很快開始分散,那麼利用這個交叉學習法,讓喜歡的科目和討厭的科目,交互折進行學習,能有效維持集中力的發揮。

科學的保持集中力的方法3

第3方法也很關鍵,那就是學習過程中的如何有效地休息好,為接下去的學習「充電輸血」。

不管什麼人,即使愛因斯坦也不行,不可能一直持續集中力。

所以,如果你在學習中,感到了困意,疲勞感(特別是眼睛酸痛時—大腦的疲勞第一反應的就是眼睛),那麼接下去就必須好好休息了。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在休息中儘可能地不用大腦,完全放開眼前與學習相關的一切思考。

休息時玩玩手機遊戲是一種快樂,但是它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候,而是要在規定的學習任務完成後,學習結束後再進行。

中間的休息,像玩手機也是在動腦,這時你更需要的是放空大腦,或者乾脆短暫地讓自己做一個「傻瓜」。

最好的放鬆是散步、是輕微讓心拍數上升的全身運動,是5~10分鐘的冥想,是閉目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歌曲。

學習過程中導入休息的方法,科學驗證高效的,且最有名的是波莫多羅技巧(Pomodoro technique)。

一般,我們熟悉的是它的另外一個名稱—番茄時間管理法

短時的學習+短暫的休息的反覆,維持集中力的學習方法。

具體來說,「25分鐘的學習+5分鐘的休息 x3次,第4次時25分鐘的學習後直接休息30分鐘,如果繼續學的話,重複以上時間切換」。

為什麼是25分鐘,而不是30分鐘,45分鐘?這裡面其實大有講究,是學習集中力周期性最大值的問題,這裡不做詳細說明,總之25分鐘的「時間切換點」是最佳優選。

高效學習體系中物理性方面,其中第一個就是「科學驗證的通用學習方法和技巧」(其次才是結合自身特點的個性方法和技巧)。

短時的25分鐘學習+5分鐘休息中包含了2個非常有效的「科學效果」—1)是「初頭和結尾效果」,記憶在開始和結束前最高效的效果,時間的切換能人為「製造」出很多的開始和結束。2)是「中斷效果」,在沒有完全學完前,途中巧妙地中止,會心中挂念,未完成的焦慮會讓之前所學的記憶更加鮮明,同時,會促進接下去想開始的動機和動力,積極性。

「切換」是提升學習效率的大關鍵詞之一,比如上述的切換時間,還包括切換姿勢,切換內容,切換方法,切換地點(環境)等等,用好「切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另外,學習中要注意的是,一切成為學習障礙的誘因都要杜絕,比如手機上的各種通知,微信的,QQ的,其他的......

包括休息時的手機、上網、電視等也要盡量剋制,對於集中力的持續非常有幫助。

集中力渙散時的科學的對策

集中力渙散時,也有科學的解決策,那就是利用「Anchoring(錨定)」的心理學現象,養成自己的恢復集中力的習慣。

具體來說,就是利用五感,把五感的情報作為契機來引出特定狀況的過程。

有點難理解,用宗教說明的話,任何宗教都有開始前的儀式,簡單來說就是這個。

還比如,C羅在踢球前的動作都會固定化,即是利用「錨定」在比賽前「製造」出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

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對自己在進行某一行動前的自我儀式化的行動。

比較簡單的儀式化行動,比如,「喝了咖啡開始學習」,「做50個深蹲後開始學習」等等—讓大腦記住並習慣化,在學習前,不管什麼地方都能實行的動作。

只要做了這個動作,大腦就會固定思維「這是要學習的節奏了」。

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集中力下降時,做做這個動作,然後讓大腦習慣性地再次煥發出「要學習開始了」的興奮,就能儘快恢復已經失去的集中力。

小結

在我們接觸的學生和社會人當中,自己感到集中力很難維持下去的人相當地多—學習是主要,遊戲是另類。

但是請你記住,人的集中力本來就是持續時間很短的東西,所以不要對自己妄自菲薄,失去自信,因為所有的人,其實都一樣。

你所要做的真的很簡單,那就是善用各種小工夫來改善自己的集中力。

【一句話】

高效學習體系的兩部分(精神性和物理性)中,精神性的條件才是基礎,比如集中力,時間&目標&計劃管理的意識,伴隨著成就感積累的自信,固定時間固定事等習慣的養成等等,都必須要先行於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實踐與掌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