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的一張臨帖作業。初看上去,還是比較符合臨帖規範的,甚至有很多細節都看到了而且表達了,但是稍加端詳,就會發現問題百出。

  我就通過這個案例,系統挖掘一下絕大部分同學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容易出現的問題,再談談怎樣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01

  筆法有,但基礎筆法薄弱

  這個同學是有能力識別到很多技法點的,比如下圖箭頭位置,形態,粗細,彈性,都還是不錯的。

  然而,他的基礎筆法卻很薄弱,一是頂紙,一是中鋒,來看——

  箭頭所標識的地方爲什麼會出現鋸齒?

  長撇爲什麼會出現肥厚之後的忽然變細?

  根本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用筆習慣。缺乏對顏體楷書最重要的特徵“篆籀氣”的筆法理解,沒有頂住紙,也沒有在起筆之後把調鋒動作做到位。

  拖筆,而不是頂紙,側鋒,而不是側轉中,這兩個基本動作沒有做到位,這個字就顯得拖沓,沒有精神。

  02

  筆畫形態塑造的粗疏

  緊接着上一筆短橫的順入,變成了重新起筆。

  長撇起筆的逆入,完全變成了順入,橫折銜接處交代不清晰。這些地方沒有照顧到,體現出這位同學專業水準欠佳,讓內行人一看就有破綻。而這些專業水準的習得並不困難,只是意識沒到。

  03

  造型的缺憾

  顏體的開闊、豪邁,變成了侷促、猥瑣,長寬比顯然失調,右半邊過於侷促。

  疏密關係失調,不知聚散擒縱。長撇的筆勢完全不對。

  04

  工具體系不對

  請看墨汁反光的地方。都到了拍照的階段,墨汁還不入紙,只能說明,紙不對,不受墨。

  這些問題的核心是什麼?

  √ 筆法意識淡漠

  √ 造型分析不夠專業

  √ 臨帖態度散漫,沒有深入讀帖的方法和習慣。

  丨關注後每天第一時間閱讀精彩書畫內容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