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等量異種電荷重合,電場抵消,抵消的理解1,就是電場消失了,電場能量釋放了,沒有了電場能也就沒有了電場,就是疊加處 是沒有電場和任何能量的。。2,還是兩個電場依然客觀存在的,只不過電性相反,合場強為0,但兩個電場和疊加處兩個電場能量密度依然存在,,只不過不表現出來了,,好比隱而不顯的能量性質的。。可是這麼理解通過數學計算,場強為0,明明能量密度為0的,能量為0不就是沒有能量嗎??怎麼感覺和第二種理解隱而不顯的能量性質說不通的。。。哪個對呢 老師們 謝謝了


你的理解都沒有錯,只要將整體和部分的關係理清就好。一個平衡系統的維持是有條件和範圍的,當我們縱觀全局時,條件是整個系統或者全部整體,當我們注意力集中在某個局部時,邊界條件是劃分在整體的某個區域。就比如,核電荷和外圍電子的平衡,二者距離不同時,體現電子的能量狀態和整個原子的穩定情況也不同,但只要不失去電子,總體還是電中性的,就按你理解的隱而不顯也不是不可以。再舉個宏觀上的例子,就像靜電屏蔽或者通常看到的導線裏的金屬屏蔽網,這個金屬網的整體一定也是電中性的,但是我們就是利用其內側和外側可能存在的兩個電場來達到屏蔽的目的。


電場重新分佈了,所以電場能量也重新分佈了,集中到了異種電荷重合的空間附近


樓主的問題我猜就是:為什麼能量都是正的,疊加應該越來越多;但是電場可以相互抵消。

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對於兩個等量異種電荷,當它們離得很遠,電場互不影響,那麼總能量當然就是直接相加;假設把它們慢慢地移在一起,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庫侖力對外做功,能量越來越少,移到一起的時候可以計算,正好把所有能量都用掉了。


按照量子力學,就是這兩個電場存在,但是在中間的電荷會兩邊交換作用力粒子,導致受力平衡,在近代物理研究裡面因為沒有測出對帶電粒子的力而認為沒有電場。


異種電荷重合,導致周圍產生的電場強度為零,我對問題的理解有兩個,以下分別回答。

1,題中所謂異種電荷重合指,分別帶正電荷和帶負電荷的物體碰在一起。這種情況下,周圍電場消失的原因是,正負電荷中和,沒有帶電物體了,於是不存在電場。

理解這個要從微觀的角度上,帶電體的產生開始。帶電體是由於某些原因,如摩擦、光照等,原本不帶電的物體的分子或者晶體結構失去原子核外的電子,變成帶電體。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沾染了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如果題中正負電荷重合指帶正電的物體與帶負電的物體相接觸,電子重新回到失去電子而顯正電性的物體上,就兩個物體都不顯電性了,周圍的空間裏就沒有電場了。

2,題中所謂異種電荷重合指,分別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物體距離很近,正負電荷相互很強,強到電場從正電荷指向負電荷,而沒有「溢出」,電場線(有沒有這個概念?類似於磁感線的概念。畢業太久,忘了,反正類似的那個假想出來的線)曲率很大,約束於很小的空間,以至於周圍空間檢測不到這個電場。


電荷周圍存在電場,電場對進入其中的電荷會有作用,這種作用過程也就是電場做功過程,做功可以改變能量的存在形式,也可以改變能量在空間的分佈。

題主這裡所說的兩個等量異種電荷重合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放電過程,或者說是電場做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原來以勢能形式存在的電場能,或者是空間分佈發生了變化,或者是轉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說你的第一種理解是對的。

比如放電過程中會產生光和熱,那麼這部分光能和熱能就是由電場勢能轉換來的。電場做功還可以將電場勢能轉化為機械能,也可以轉換成分子間的結合能(也就是化學能,其實這就是一種空間分佈變化)。

所以,電中和後,電場消失,電場中分佈的電勢能消失,但並不表示說這種形式的能量就憑空消失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