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上午,吉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保同仁及愛心人士來到伊通縣情暖至親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爲這裏的孩子們送來牛奶等慰問品,並組織現場捐款。

  “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到自閉症兒童這個羣體,能爲這些孩子們多做一些事情。”吉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蔡鴻亮說。

  愛心人搭橋結緣自閉症兒童

  蔡鴻亮說,他能關注到自閉症兒童這個羣體,是李彥大姐搭的橋,李彥已經連續幾年幫助這些孩子們了。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得知伊通縣情暖至親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照顧幾十個自閉症孩子,但經常面臨經營困難,我們協會成員單位的很多人一聽,都願意幫這些孩子一把,所以一拍即合,大家決定到這裏來看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李彥說,這些自閉症孩子很多來自特困家庭,爲了減輕他們家庭的負擔,創始人於明輝靠着小額高息貸款和社會幫助在維持着康復中心的運行,“現在社會上缺少這樣照顧自閉症孩子的託管機構,於明輝把這項工作做了起來,我們應該支持一下,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他們。”

  自閉症孩子帶來《感恩的心》

  到了服務中心,隔着門就能看到孩子們“咦,咦,啪,啪……”的聲音,有的孩子見了人知道打招呼,但眼神飄忽不定,大多孩子只能發出幾種聲音和簡單的拍手動作。

  於明輝說,創立服務中心的初衷,是源自於他的自閉症兒子,照顧兒子20多年,深刻體會到,一個自閉症孩子給一個家庭帶來的痛苦,可是由於在智力和溝通能力方面的缺陷,對於自閉症兒童,無論是孤兒院還是養老院都不肯收養。“我是一個父親,想爲兒子的將來找一個歸宿,也想爲像他兒子一樣的智障兒童打造一個永遠可以棲息的溫暖港灣,這才創辦了服務中心。”如今一共託養了50名自閉症兒童,根據他們的智力程度分成了幾個班級,他們每天在這裏生活和接受簡單的康復訓練。”創辦康復中心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可以通過康復訓練,恢復一部分行爲能力,走入社會參加工作。

  6日上午,一些自閉症孩子化好了妝,還爲愛心人士表演了《感恩的心》,看着孩子們的變化,一些自閉症孩子家長流下了眼淚。

  愛心人士現場捐款1萬元

  李彥說,她連續多年關注服務中心的孩子們,於明輝的託養模式給這些孩子家庭帶來了一線希望,一個殘疾兒童的家庭已經很不幸了,不能再讓他們獨自承擔着精神與經濟的雙重負擔。“我們現在就是想盡自己的能力,爲殘疾兒童找到一條通向溫暖的路。”

  “在服務中心,50個孩子就是一個家,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已經30多歲,還將繼續在這裏生活下去,‘情暖至親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有了愛心人士的支持,就是再難,我也會堅持和孩子們一路同行,一直走下去。”於明輝說。

  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成員單位的愛心人士聽着孩子們的變化,除了帶來了牛奶等物資,很多人自掏腰包捐款捐物,樸顯澤見到孩子們的變化,當場捐款1萬元,樸顯澤的妻子自掏腰包捐款1000元,“這些孩子家長不容易,於明輝創辦的中心更不容易,中心現在運轉困難,和大家一樣,獻點愛心。”樸顯澤說。

  其他環保同仁及愛心人士也紛紛捐款捐物,並通過轉發朋友圈等形式爲服務中心募捐。

  蔡鴻亮說,將來協會還將繼續關注這些孩子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情暖至親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關注自閉症孩子們。

  圖文丨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 趙春剛

  編輯丨無雙

  審校丨繁文

  重點推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