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更喜歡開着我的小車在高速上跑90-100km/h,當然是在慢車道上,我從來都不認爲120的時速是一個非常經濟的時速,相反高速上一直以120的時速奔襲,一段路程下來你會發現本來想着跑高速能刷油耗,但是最後卻發現油耗不降甚至反增。

  爲什麼會這樣?原因其實很簡單,不同的動力總成都有着不同的經濟油耗,甚至這個說法可以細化到車型上,SUV與轎車還可以再細化車速

  不賣關子我們先說結論,跑高速其實大排量車更有驚喜,尤其是日系大排量發動機,譬如說天籟公爵,皇冠,雅閣2.4L以及英菲尼迪M35,這些車型得益於大排量發動機以及不錯的變速箱匹配表現,跑高速最佳經濟時速可以突破100。

  其實最佳時速100這個數據,很多車都達到不了,小排量渦輪增壓時代到來之後,排氣量不大的發動機需要拖動自重更大的車型,這一經濟轉速再次被拉低。

  10萬級大家接觸最多,最暢銷的產品,最佳經濟時速大多穩定在60-80左右,按照發動機排氣量,變速箱檔位,車輛自重以及動力總成匹配程度大有不同。

  怎麼看自己高速最佳經濟時速?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變速箱切入最高檔位轉速在往上走100-200轉速是最佳轉速,對比最佳轉速看時速,基本上也能得出最佳經濟車速。對於大多數車來說,高檔位低轉速最省油這一說法永遠不過時。

  相信此前摩托車時代的人更有體會,事實也是如此。

  發動機轉速與噴油次數掛鉤,轉速越高的發動機單位時間內噴油次數更多,1500轉每分與1800每分的轉速噴油次數其實有很大不同,目前四衝程發動機曲軸轉兩圈做一次功,每次轉圈都需有能量損耗,同樣也有新的能量補充進來。能量守恆定律不會騙人,轉得越快就需要越多的燃油供給量。

  其實沒有深扒,目前不少10萬以內的國產小排量汽車,最佳時速其實穩定在60甚至更低,手動擋車型其實相當好辨別,切入最高檔位,譬如說五檔,放低車速發動機抖動的時候補上一腳小油門,基本上此時的時速就是最佳時速。不過高速絕對不允許低速行駛,危險程度極高。

  爲什麼這些小排量車型最佳轉速這麼低?就是因爲是小排量,馬力小功率小,爲了節省成本發動機技術也不夠先進,而且多配合5擋手動甚至4擋自動變速箱,其實路上跑的車嚴格意義上大多都是小馬拉大車,發動機負載本來就大,最佳經濟時速所以也就下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