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案例解釋責任感


首先要理解責任的概念,責有很多種含義,其中有債的意思,也有職責的意思。所以責任也有兩種解釋,一是自己分內的事情,二是對自己的過失而付出的代價。當提到責任感的時候應該是指前者。

如果要詮釋責任感,我認為就不得不提到責任心。責任心和責任感是不一樣的,比如每天按時上班不遲到早退,本分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但這不是責任感。如果他每天在規定時間之前上班,自覺加班,對於不屬於自己的事但是對單位和工作有幫助的事也積極去做,我們會說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所以,應該可以看出,責任感是一種潛意識的感覺,是自覺主動、保質保量的完成本可以不去做的事情,但是內心有一種驅動,去推動自己去完成對這些事,出發點是為了讓周邊的人、環境變得更好,讓我們社會和國家變得更美好。

這纔是責任感應該有的含義。


就最有責任心的就是父母親了吧,他們的責任感出於愛。因為愛,對孩子出不得一點兒差錯。孩子摔了,覺得是自己沒看好,沒喫飽覺得是自己的責任,因為工作陪不了孩子也是自己的責任。

小家靠親情維繫,國家就靠愛國心維繫咯。戰場的士兵自我犧牲是對國家和同胞負責。

現在的社會,應該就是公德心吧。商家如果只為了養家餬口,不為其他人著想(不博愛)就會出現劣質奶粉地溝油假疫苗嘛,還要各種推脫責任。一個良好的社會其實是需要公德心維繫的。否則就如家庭沒了愛,一盤散沙。


我覺得責任感就是,我做啥事之前會想到我還有老婆,我還有兒子。我這麼做對他們是有利還是有傷害。然後我纔去覺得我做不做


做好自己能做的,該做的事情。


責任心做不好事情,自己心裡就會難受,擰巴,所以哪怕是熬夜加班,哪怕是挨批評,哪怕是得不到認可,哪怕是。。。。。都會盡我所能把工作做好。個人感覺應該是小時候養成的,後天培養比較困難。需要積極主動,需要細緻周密,需要堅韌,需要耐心,需要格局。


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承擔起自己的義務,擔當起自己的責任。遇事,有擔當的意識、勇氣和能力。


扮演什麼角色就擔什麼事吧,我感覺責任感是人最珍貴的品格,有責任感就有驅動力。


站在你的客戶的角度看問題

站在你的上司的角度看問題

站在你的公司的角度看問題


只要脫離了只想著自己爽,自己開心,就已經建立了基本的責任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