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有。《碟中諜》這個系列並非科幻片,為了更貼近現實,它所呈現的高科技裝備往往有現實科學依據甚至真實原型。只是電影需要的驚心動魄又遠超現實,因而這些裝備從外觀到性能再到用法和效果都有嚴重的誇張。

這一傳統從50年代就拍起的007系列就奠定了,只是相對來說,007系列更帶科幻色彩一點,其中使用的諸如激光武器、飛行揹包等工具都是當年最風靡的幻想,至今也未完全實現,而《碟中諜》系列更寫實一些,而且特別突出信息時代的特點,除了其中的視覺隱身戰鬥機等個別產品有些太科幻,多數技術,特別是全球追蹤、監視、偽裝、逃亡的手段,又多有現實背景。比如,在現實中,虹膜識別、痕量示蹤、人臉識別、3D列印技術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要做到實時3D列印可以亂真的人臉頭套,使人假扮他人真假難辨,還是不大現實的。片中常見的拆解後組裝使用的狙擊步槍現實中完全有,這並不神奇。爬玻璃牆的工具也是有的。其實最誇張的是電子技術,網路黑客和入侵技術都是有的,只是效果上片中解密碼,通過互聯網滲透戰略武器系統等情景過於誇張。

這還涉及對間諜機關的全民誤解。現實中各國情報機關首要的工作是獲取情報,其間諜的核心工作和生存方式是隱蔽,《碟中諜》刻意突出了美國中情局的「行動處」那些在全球儼然出入無人之境,不受任何限制的偷竊、暗殺、劫持和強攻行動,本身就嚴重誇張了。中情局有這樣的部門和特工,但他們的工作環境多為阿富汗、伊拉克等窮鄉僻壤,主要方式也是靠隱蔽、收買拉攏等手段,而不是靠強攻和任意殺戮。近年中情局用無人機空襲的方式擊斃大量恐怖分子,這是事實,但這也是靠高技術優勢,其操作人員並非三頭六臂的超人。

實際上,《碟中諜》中,特工使用的具體交通工具和武器,比如摩托車、手槍和衝鋒槍等,大多是現實版本,只是比較高端、精密和昂貴而已,這也是廣告機會,但現實中的特工如果裝備太過精良,也會有損隱蔽性,過於招搖,在他們的工具選擇中,不留痕跡,無從查找遠比酷炫重要得多,或許一把餐刀遠勝一支「沙漠之鷹」,一輛殘摩比一輛超跑要好得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