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事業失敗的中年男人,幹起了開計程車的生意,怎奈臺北太小,經常遇到熟人,更悲催的是還偶爾遇到當年的競爭對手。後來他就跑機場線,希望遇到前妻,因為他好久都沒看過自己的孩子了。但有一天,他沒想到,竟然遇到了初戀情人。計程車開動,初戀坐在後排,一個個電話打過去,給孩子,給同事,給往日的朋友,煲了一路電話粥。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裏,把他們分手之後十年的歷程講完。他一邊默默地開著車,一邊靜靜地聽著。到了目的地,正考慮要不要收錢或相認,初戀女友突然用極其平靜的語氣對他說:「我已經告訴你我所有的狀況,家庭、工作、孩子,告訴你現在的心情,而你,而你連一聲hello都不肯跟我說嗎?」

這個故事的名字是《重逢》,來自於我今天要推薦的書籍《這些人,那些事》。作者是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吳念真。吳念真,本名吳文欽。全方位的創意人、電影人、廣告人、劇場人。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1981年起陸續創作75部電影劇本,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又稱吳金馬。

據說白居易每次寫完詩,都要都要讀給老奶奶聽,老奶奶聽懂了,他才認為是好詩。吳念真的文筆也是乾淨、洗鍊,他可以用很簡單空疏的筆,寫一個很複雜、很曲折的故事。他的小說,一點都不挑戰人的理解力,就算放到《故事會》和《知音》裡面,也毫無違和感。

好故事大多有著出人意料的結局,作為全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儼然都做到了。他做的更好的地方是,故事無論是好結果還是壞結果,都看得人心裡非常安穩。那些無法磨滅的苦難過去,或是關乎死生的細節,他都不緊不慢,一點一滴,從字裡行間滲透出的感情不亞於那些激烈和碰撞,你看了也不覺得恐怖或是噁心。好像聽完了一個好故事,可以好好睡覺了。也許就是因為他作品的氣氛吧,那是溫柔的,安心的,甚至輕盈的氣氛。

《道德經》裏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如果說柴靜的感動是滿滿一杯水,那麼吳念真的感動就是一個大搪瓷碗,碗裏放什麼東西,取決於你。就像牢不可破的往事,它就在那裡,不會影響到現有的一切。只是偶爾會像撥動琴絃一樣,於無聲處,帶來一種久違的感動。

我讀書的速度非常快,可是這本《這些人,那些事》,看了第一篇是講母親的《母難月》,第二篇講父親的《只想和你接近》之後,我重新審視這本書,惜它太薄,生怕一會兒就會看完。當你走進書中,吳念真講的都是平凡的故事和平凡的人:家鄉、邊防部隊、山區鄉親、礦工、礦工的老婆孩子、小村警察、麵包坊學徒、小學同學、孱弱的小兵、迫於生計的妓女……而吳念真,總能挑出他們最自然的感情、最美好的人心,來告訴我們生活的美好,他人的美好。儘管生活艱難,這些美好支撐著人們生活得美好,也讓我們讀書者發現了美好。

漸漸我開始明白,這樣重大的主題,就是該輕聲講述。真正懂得的人,真正經歷過苦難的人,懂得什麼叫作娓娓道來,就像吳念真這樣。重的東西,要輕輕地拿,輕輕地放。

推薦大家在紛亂的社會節奏中,看看這種無用的書。尤其是大家庭的孩子,回味下生活的味道,懷念爹媽爺奶二大媽老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