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前245年),嬴姓趙氏,名丹。趙惠文王之子,東周戰國時期趙國第八代君主。前266年即位,在位21年。對於趙孝成王來說,是趙國一位非常關鍵的君主。在趙孝成王之前,趙武靈王推動“胡服騎射”,促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增強。趙武靈王之後,趙惠文王連續擊敗齊國、秦國等強國,推動趙國的實力達到巔峯。在此背景下,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孝成王於公元前266年即位。彼時,齊國、魏國等大國已經衰落,趙國成爲山東六國中唯一可以單獨抗衡秦國的諸侯國。對此,趙孝成王在位期間,和秦國展開了兩次大戰,結果一勝一負。

  一

  首先,就趙孝成王來說,和秦國之間的兩次大戰分別是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具體來說,根據《戰國策》、《左傳》、《史記》等史料的記載,趙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死,太子丹繼位,是爲趙孝成王。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了三座城。在此基礎上,秦國和趙國之間的大戰,已經是不可避免了。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遣大軍進攻韓國,切斷了韓國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國都城之間的聯繫。對此,韓國已經無法救援上黨郡。不過,當秦國以爲上黨郡已經是唾手可得的時候,上黨的郡守馮亭卻選歸降趙國。

  二

  當然,面對上黨郡這一燙手的山芋,趙孝成王也是有所猶豫了。一方面,上黨的郡守馮亭進獻十七城,這確實有助於擴大趙國的疆域。另一方面,秦國一直對該地區虎視眈眈,顯然不願意趙國坐收漁翁之利。不過,趙孝成王還是太貪圖上黨郡這一土地了,所以沒有聽從平陽君趙豹的勸諫,選擇接受了韓國的上黨郡。在此背景下,秦昭襄王可謂非常生氣,自己辛苦打下的疆域,結果卻讓趙國坐享其成。於是,秦昭襄王調集大局,於公元前260年前後展開了針對趙國的長平之戰中。在長平之戰的初期,趙國大將廉頗雖然喫了敗仗,不過,在整體趨勢上還是擋住了秦軍的進攻。

  三

  但是,趙孝成王卻選擇用趙括來代替廉頗。對此,藺相如等大臣苦苦勸諫,依然改變不了趙孝成王的注意。於是,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將白起擊敗了趙括,一戰就坑殺了45萬左右的趙國精銳。在長平之戰後,秦國又派遣大軍進攻趙國都城邯鄲,以此爆發了邯鄲之戰。在邯鄲之戰中,趙孝成王從趙括身上吸取教訓,再一次重用廉頗這位老將。對此,在兵力懸殊的背景下,廉頗沒有讓趙孝成王失望,憑藉着堅守讓秦軍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在堅守邯鄲之際,趙孝成王還派人聯繫魏國和楚國,最終促使魏國和楚國派遣大軍救援邯鄲。

  四

  最後,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魏、楚兩國軍隊先後進抵邯鄲城郊,進擊秦軍。趙國守軍配合城外魏、楚兩軍出城反擊。在此背景下,趙國贏得了邯鄲之戰的勝利,重創秦軍,後者付出了數十萬士兵傷亡的代價。在邯鄲之戰取得勝利,趙孝成王繼續重用廉頗這位老將。比如公元前251年,燕國趁機派遣大軍進攻元氣大傷的趙國。結果,趙孝成王讓廉頗率軍迎戰,廉頗不僅擊退了燕軍,還包圍了燕國都城,以此確保了趙國後方的穩定。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太子趙偃即位,是爲趙悼襄王。總的來說,趙孝成王這位君主在位時,和秦國兩次交手,結果一勝一負。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