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最近越演越烈,戰鬥機都打下來了,這不由讓人想起1999年印巴卡吉爾(Kargil)大規模衝突,那次衝突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中國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圖1)和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圖2)的崛起。

1999年的衝突很激烈,雙方士兵傷亡超過1000人,印度在後期佔據上風,一個很重要原因在於印軍大量裝備了GPS定位設備,這對複雜山區機動作戰而言是莫大的優勢。GPS在90年代展現出來的軍用價值太可怕了,1990年海灣戰爭、1996年科索沃戰爭乃至卡吉爾衝突,都是極好的例子。

為及時終止雙方衝突,美軍切斷了印軍的軍用GPS接收機服務,極大限制了印軍進一步行動,最終雙方回到戰爭起點。

曾經,為了加強GPS在區域內的應用精度,印度最初計劃發射配合GPS的區域衛星導航增強系統,就像現在的日本準天頂系統(QZSS)一樣,它們相當於GPS系統的附屬。但是卡吉爾衝突給印度上了很大一節課,拼盡全力也要發展獨立自主的系統,哪怕印度並沒有足夠能力建設全球性系統,但是折騰一個服務於南亞地區的IRNSS系統還是足夠的。

這個決定是對的,最近發射的GPS第三代衛星更進一步加強了隨開隨關能力,不想讓你用,非常容易。

中國也是很早就意識到了GPS的可怕。90年代,張大嘴巴圍觀海灣戰爭中美國吊打中東第一強國伊拉克、科索沃戰爭「零傷亡」作戰、外科手術式攻擊,被科技完全顛覆的戰爭形態讓人震驚。

1999年,世界第一、單價20億美元的B2轟炸機投下的幾枚GPS精確制導炸彈「一不小心從不同角度誤炸」了我國大使館(圖3),這事兒帶來的恥辱更是沒誰了,但牙咬碎又如何?

不用再猶豫,完全獨立自主的北斗立即開始立項,技術不行慢慢來也要搞,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持續的建設,就是要做出來。

2018年終於大豐收,北斗1年10箭18星,比俄羅斯建設Glonass期間最快的1年9星都快很多。這兩年,北斗即將收尾。

2019年2月26日,北斗在全球的可視衛星數已經非常理想(圖4,大於4即足夠實現定位),「點亮」全球。亞太地區更是特別加強,精度更高。

往回一看,已經憋了20年。

航天人,是值得尊敬的。

在太空中如何實現「毫米級」定位?

www.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