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會選一個胖的不會走路的哨兵?還是一個靈活的可以巡視城牆的哨兵班呢?

(真正能夠擔負預警任務的是臨近空間的高空飛艇)

很難!預警機的存在意義已經不再是可以吧?雷達,架設到高空,更是把一個空中指揮所和空中信息中樞,運輸到空中,尤其把多種功能集合在一款機上來完成。

現在比較流行的高空飛艇預警計劃,主要還是平流層飛艇,或者說是進入到亞臨空間的飛艇。其本身是事實,吧,地面的雷達架設到高空中,依託於地面的控制來進行連續的探測,和預警。效果確實有,例如在海灣戰爭之前的,科威特所使用的高空預警飛艇,就成功的預警了伊拉克部隊的入侵,使得其皇室成員成功逃離。

(只能保持固定線路的飛艇 遠沒有預警機那麼靈活)

只不過由於這種飛艇的活動範圍比較固定,而且其在的平流層或,更高高度也是在地空導彈所能控制的範圍內,因此,可以非常輕鬆地通過雷達鎖定,並建議他進行打擊,它只能作為一種遠距離的偵測,補充,而不可能作為預警機那樣進行大範圍持續性的巡航警戒功能。

(預警機不僅僅是個飛行指揮所 也是一個信息中樞)

目前在全世界高空監控飛艇,主要還是反導和戰場監視的功能,反導非常容易理解,站高看的看的遠,雷達架設到更高的地方,可以提前偵測到遠處來襲的導彈。而戰場監控則是在於其具備一定的固定長時間監控能力,不像衛星那樣需要,只能在到非常遠的距離上或者是比較長的週期纔可以完成,對一個固定區域的連續掃描成像。但是無法替代戰場指揮機,或者預警機使用。同時也因為相對固定,也處於比較容易被擊落的境地。

(被武裝分子擊落的監控飛艇 而預警機至今仍然沒有被擊落的記錄)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


現代空戰是體系的對抗,不同於一戰、二戰時期驚心動魄、你來我往的空中纏鬥,現代空戰大部分時候是單調而且簡單的。雙方戰機在預警機和陸基雷達的引導下進入指定空域,通過數據鏈共享目標信息,接著,將所攜帶的中遠空空導彈向目標傾瀉過去,隨後扔出熱誘彈,做規避機動,預防敵方空空彈。因此,在這樣的局勢下,預警機的地位毋庸贅言,那麼高空飛艇,能否擔任預警機的職責,能否代替預警機呢?

一般而言,我們說的高空飛艇,是指在能夠停在平流層以上的低動態飛行器,這類飛行器能夠利用自身所攜帶的氣體,依靠浮力進入平流層,執行特定的任務。那麼它們具備哪些優勢呢?首先我們看環境,平流層的大氣結構穩定,基本沒有對流運動,且電磁特性好,距離地面也相對較近,平流層十分適合作為空中預警的場所。高空飛艇的造價相對較低,而且相比預警機而言,它的滯空時間長,覆蓋區域廣,具有全天候、可無人化的優勢,就如同一顆低軌衛星,而且相較於衛星,高空飛艇的回收、部署更加方便不需要專門的發射工具,還能夠反覆利用,也是當前多個國家感興趣的並且爭相發展的熱點領域,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高空飛艇可以被用作預警機。

那麼高空飛艇又能否取代預警機呢?我認為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並不能。原因也很簡單,第一,儘管高空飛艇能夠在平流層上停留較長時間,且監控區域大,但是,自身移動速度慢,如果說預警機的機動能力是0,那高空飛艇的就是負數了。第二高空飛艇的體型也是巨大的,面對襲擊,基本就是死路一條,而預警機相對就靈活的多。由此我們就能看出,儘管高空飛艇能夠執行預警機的功能,但是並沒有辦法取代她。


圖注:中國研製的60噸級重載飛艇

飛艇是一種比較古老的飛行器,飛機之前,人類空中旅行用的是飛艇,像早期風靡世界的齊柏林號飛艇、興登堡號飛艇。早期的飛艇由於飛行速度慢、抗擊能力差、內部結構複雜等原因而沒有得到大的發展。但近些年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石油能源的短缺和戰爭需要,飛艇又受到關注。

洲際彈道導彈以超遠的射程、威力強大的彈頭、精確的命中精度以及多彈頭分導的巨大威力,成為對國家的重大威脅。反導、提前摧毀來襲的遠程彈道導彈成為國防技術發展的動力。要反導就要首先提前發現。作為遠程探測的重要手段雷達,距離地面越高則預警探測距離也越大。雷達探測範圍受地球曲率影響。將雷達裝置在飛機上就可以提高雷達位置高度。於是出現了預警機。

但是預警機攜帶燃油有限,留空時間有限。有沒有其它替代?人們想到了古老的飛艇。飛機依靠運動、通過空氣動力學的原理產生升力,維持飛機留在天空飛翔。飛艇則不然,飛艇通過靜力學原理,依靠浮力氣體與空氣密度不同而產生的浮力維持飛艇停留在空中,而且在靜止的空氣中,飛艇不消耗動力也容易維持飛艇靜止懸浮,尤其適合長時間留空值守。於是高空飛艇的研製得到了軍方支持。軍方將高空飛艇作為反導偵查與通訊的基地。

不過飛艇自身存在的缺點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例如,飛艇想定點懸浮,就必須不斷迎風飛行,時刻客服迎面風,才能維持定點。但風速會隨著不同的高度、不同空氣濕度、不同的地點隨時變動,規律較為複雜,難以掌握。並且迎風飛行時也需要消耗能源、消耗動力,而不論是反導預警還是其他民用目的,都要求飛艇能在高空長期駐留,這對飛艇能源提出挑戰。


對於這個問題,老鷹航空從以下幾點來回答吧:

第一呢,飛艇儘管滯空時間比較長,現在能夠達到數月之久,相比於預警機的幾個小時巡航時間來說是比較長,但是現代高空飛艇僅僅是探測設備載體,並不配置人員(本質上安全性遠不如飛機),因此,相比於預警機的指揮功能而言,飛艇只是一個具有探測功能的空中平臺而已,功能並不完備。

第二呢,飛艇的飛行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因此現有飛艇的實際用途往往是在邊界地區進行「定點」部署,相當於一個設立在高空的一個雷達站而已,相比之下,預警機就顯得「靈活」的多,可以針對任務需要靈活部署,使用效率遠非飛艇可以相比。

第三點,現代飛艇大多採用氦氣充填,為了高空部署需要往往採用鋁箔貼附艇身表面以防止紫外線照射,此外飛艇內部採用獨立氣囊方式,並設置了基本框架結構,總體而言,現在的高空飛艇研製費用和採購費用並不是想像的那樣「低廉」,相反,價格還是比較昂貴的。

第四點,稍微多說一點,其實高空飛艇這種產品在航空工業界表現的像是一種「雞肋」,遠看似乎有優點,近看卻都是缺點,向上不如衛星,向下不如預警機或者其他飛行器。所以,現實中,高空飛艇這種產品更多的時候都是航空產業界的一種科研產品而已,實際部署的極少就反應出實際需求方並不看中它。

OK,關於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需獲取更多航空科技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頭條號或者「老鷹航空」微信公眾號。


高空飛艇是否可以代替預警機?

飛艇的飛行方式,是來自孔明燈漂浮模式,因此特點有兩個,一個是速度慢,一個是受到風影響大。

因此人們就想辦法解決,一個辦法是繫留式,也就是用一根繩子拴住它;另一個辦法是讓它繼續升高,來到對流層之外,來到臨近空間,這裡沒有風。

確切說,飛艇可以載雷達預警,但並非完全替代預警機。美國有一種繫留式飛艇組成的國土預警系統,叫JLENS,可以在3000米高空持續30天。用於預警跟蹤巡航導彈還是很好用的。中國也在2008年建成了類似飛艇預警系統,報道過相關雷達研製者吳曼青的事蹟。另外中國在臨近空間自適應飛艇上也走在排頭。

但是飛艇飛行速度慢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不能機動靈活地支援各地區。載重也沒有預警機那麼大,不能有那麼大的雷達和那麼多的人員來指揮和電子對抗。

因此,飛艇預警可以代替一部分預警機的作用,主要是國土防空的,但不能完全替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