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聯合國上週五宣佈,全球一百八十七個國家就限制塑膠垃圾出口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此舉旨在大幅減少流入全球海洋的垃圾。新規則在一年後生效,將限制各國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難以循環再用的塑膠垃圾,美國等出口塑膠垃圾的國家須得到接收國的政府同意,纔可輸出(現時可向接收國的私人機構運送,而毋須政府同意)。美國則反對這項協議。

自中國去年停止接收外國運來的塑膠廢料後,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的鄉村淪為外國運入塑膠的垃圾場,引起廣泛關注。來自一百八十七個《巴塞爾公約》(是一項控制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的國際公約)締約國的一千四百名代表,在日內瓦舉行了十二天會議,考慮修正《巴塞爾公約》,規範塑膠垃圾的出口交易。大會通過修訂《巴塞爾公約》,將管制危險廢物項目包括塑膠廢物在內,讓全球出口塑膠垃圾的運作更透明及更有效管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祕書帕耶特發表聲明說,這是全球最逼切需解決的環境問題之一。他說:「我感到自豪,《巴塞爾公約》成員國本星期在日內瓦就一項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範圍塑料垃圾管理機制達成協議。」帕耶特表示,這是歷史性的協議,是首個有關塑料垃圾的具法律約束力國際協議。

  這項協議在一年後生效,讓一百八十七個國家可監察及追蹤他們境外的塑膠垃圾的移動。帕耶特說,簽約國將可自行定立他們處理塑膠垃圾的方法,即使少數沒有簽署巴塞爾公約的國家像美國,當他們向簽約國輸出塑膠垃圾時,亦受新協議約束。

出席日內瓦會議的代表指出,並非《巴塞爾公約》成員國的美國反對這項新協議,指有關代表不明白這項新協議對塑膠垃圾回收業界造成的震動。目前美國等出口塑膠垃圾的國家可以向發展中國家的私人企業輸出塑膠垃圾,毋須得到有關國家的批准。中國過去多年來回收大量全球塑膠廢料,加工成能讓製造業再利用的材料,但自去年開始,為保護國內環境及空氣品質,中國幾乎向所有「洋垃圾」關閉大門。中國停止接收塑膠垃圾後,環保人士發覺塑膠垃圾在發展中國家堆積。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LA)表示,他們發現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的鄉村在一年間淪為外國運入塑膠的垃圾場。該組織女發言人表示那些塑膠垃圾來自美國。

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網絡(IPEN)表示, 這項新協議讓發展中國家可以拒絕其他國家向其傾倒塑膠垃圾。IPEN科學顧問表示,發達國家像美國和加拿大,長期將有毒的塑膠垃圾輸往發展中國家,聲稱它們可以循環再用,但其實大部分受污染的有毒塑膠垃圾不能循環再用,只有堆積、焚毀或傾倒入海洋。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監蘭貝蒂尼歡迎這項新協議,指富裕國家長久放棄處理龐大數量的塑膠垃圾的責任,並說:「這只是部分行動,我們及全球需要一條全面的條約處理全球塑膠垃圾危機。」塑膠垃圾在陸地堆積,塑料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在深海造成污染的情況日益嚴重,危及生物的生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示,每年有八百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帕耶特的聲明也指出,目前海洋中發現的塑膠廢物約有一億噸,大部分來自陸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