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不好用語言描述。我嘗試結合案例來闡述,不到之處,請方家批評。

首先,這句話不僅適用於黃庭堅,古代一些經典法帖也適用。甚至包括其他學問。如李小龍,以無法為有法,其實是相通的。

其次,書法學習的過程都是先經由技法訓練,在這些訓練,日課,肯定是有法的,有意的。因為我們要獲得更全面,更高級技巧,必定先刻意仿摹別人。有少數人終究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悟性,能將筆運轉隨心,字的結構,章法都達到人書俱老的境界。這時候,一旦外因素波及到較強的情感層面,有心要記下來,那麼,這時必一心寫文,寫的好醜都無所謂,表達是第一位了,這和我們今天創作作品相反,我們是在想寫好,一直在理性有意有法狀態下。而如王羲之寫蘭亭序,顏真卿寫祭侄稿,好看不好看無所謂,把要說的話寫出來為算,況且是草稿。但他們技法層面早已不用考慮,隨手一寫,仍然不違法度,而且融情感於筆墨。這樣,千古名作就產生了。這就是題主所問的答案了。

最後,要強調一點。胸中無才,不會寫文章也不行。技法再高,要書寫時總在磕磕絆絆糾結於文字,寫出字早已不是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總結:神作產生三要素,技法高,感情真,文採好。

附本人習作

喜歡就關注我吧。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宋四家之一,尤其擅長大草,黃庭堅本人曾被一度譽為「草聖」,可見其草書水平之高。

其草書作品的欣賞

黃庭堅草書最大的特點是章法處理高明

如圖示,字形豐富,各有姿態,這樣舞蹈般的美多麼生動!另外黃庭堅善於使用上線和短點來打破空間的均勻,給人視覺上跌宕的美感,就如同坐過山車一樣驚險刺激

黃庭堅學書主張

黃庭堅是北宋人,北宋尚意書風倡導者之一。北宋書法最突出特點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卑唐」,在卑唐方面,米芾所為最為突出,米芾如果在今天,就是大家網上常說的噴子,在米芾看來,唐人幾乎沒有一個算的上好的。

黃庭堅在這一方面相對含蓄,但幾乎與米芾立場相同,他學書先參禪,他主張「以禪入書」,這種觀念實際上是與蘇軾「無意於佳乃佳」是一對呼應,對唐代法度是一個挑戰,這個無法之法就是這樣來的。

但是黃庭堅的草書有學懷素的痕跡,在歷史上也記載了黃庭堅見過懷素《自敘帖》真跡的事情,故而,這個有法之法當指技法。但是黃庭堅學書的態度並不是一味臨摹,而且強調自我,故而能留大名。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指的就是黃山谷作書態度。

一金堂書法篆刻工作室,感謝您的邀請,還請關注評論點贊,非常感謝!


1首先我們都知道在宋朝時期,人們的書法講究尚韻。黃庭堅作為宋四家他的草書當然也是尚韻的!

2所謂從有法到無法,講的是精通書法以後,在書海的世界可以自由書法,因為你懂的書法,你怎麼寫也是有法可依的。不會僭越書法,而橫塗亂摸!這也是追求個性的一種表現!

3所謂從有意到無意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只要精通書法的法了之後,可以跟著自己的感情書法,它表現的是一種率意",不受約束。盡情的徜徉書法海洋!!!

4綜上所述學習書法還是要懂法的,只有懂了書法中的法,纔可以表現的從容而尚韻!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謝邀問答題。黃庭堅草書作品,″從有法到無法,從有意到無意"的過程。只要知道黃的草書書法的特徵,象貌就不難回答。我認為,黃庭堅草書在宋代,是一種較有創意性書法。他的創意主要看字的雄性和格調,即不是照搬唐代或唐代以前的書學套路,也不是全盤否定前朝書法的脈向,完全走自己古今結合的書法路子。這就是黃的書法從有法變無法的書法途徑。有了創新意向和厚重的傳統書法根基,為有意摸仿到無意革新,整體書法的維新體系就充分凸現出來了。所以,黃庭堅的草書書法在宋代是尉然一新的。


從黃庭堅遺存的詩文書法可以看見他對書法不斷的探索,尤其他的草書從羣丁撥棹,長年盪槳有悟,見素師自敘後縱觀不已,頓覺超逸。是一個從法入,從法出,從有意,到無意,法則隨心,,從心所欲的過程,蘇東坡說書無意處乃佳就是這個意思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