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期節目當中,我們爲大家介紹了幾種典型的石質硯臺,他們在質地或者是外觀上都各有千秋,那麼石質硯臺還有沒有其它的特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石頭叫做樂,樂是音樂的樂,顧名思義它是能敲出音樂聲音的石頭。能夠敲出音樂的聲音的石頭,那肯定是用來做樂器的,這種猜想當然不無道理,但是樂石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用來製作硯臺!

  樂石硯是我國傳統手工藝品,屬於中國古代名硯,產於今安徽省宿州市。樂石硯始於南唐,興盛於宋代,這是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境內的處闌珊,樂石就產自這座山。不過並非這座山上的所有石頭都是樂石,這種石頭非常稀有,只產於某一塊特定的區域。越是質地細膩,摸起來很像。在漫長的地質運動中,這一區域的石頭形成了特殊的構造,在外觀上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色彩,再加上巖層塵器的次序有先有後,會在石頭的剖面上形成一層一層的過渡色。越是的開採歷史悠久,春秋時代就有人開採樂石製作樂器,用樂石制硯,開始於南唐,興盛於宋代。如今的出欄山上還保留着宋代的彩石老坑,挑選樂石的過程十分講究,首先是看樂石的質地,看它夠不夠堅硬。

  其次要從外形上來選擇,根據樂石的天然形狀,初步確定樂石硯的主體外觀。然後要看細節,也就是樂石的顏色和紋理。最後挑選樂視的音質。表演時。在挑選樂石的時候,都會去敲擊樂石,看它能否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如果具備了以上四點,這塊樂石就可以被視爲製作硯臺的理想材料了。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蘇軾曾經多次在宿州流連,當地至今仍然有扶疏碑等珍貴的遺蹟。據史志記載,蘇軾在徐州任知府的時候,曾經曰肅州知府一同到褚蘭山挑選樂石,並且請當地的工匠師製作了兩方樂石硯。蘇軾在拿到硯臺之後,親手在硯臺上刻下金聲玉振是垂於真的銘文。宋徽宗也曾經在一方樂石硯,玉體橫陳,但是被文人墨客如此推崇的樂石硯,在宋代以後的史書當中卻少有記載。這是爲什麼呢?

  北宋末年,金人侵犯中原,宿州一帶成爲主戰,當地的百姓備受戰亂之苦,不得不背井離鄉,樂石硯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金戈鐵馬之中。直到上世紀70年代,隨着宋代彩石老坑重見天日,消失已久的樂石硯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樂石硯的雕刻者在傳承記憶的,同時,也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在佈局上,充分利用月食天然的形狀,顏色和紋理,進行再創造,給人以渾然天成的感覺。他們將浮雕深雕,透雕根,各種技法一併施展,高發剛勁有力,線條流暢。

  雕刻時一般會用鉛筆在樂石上勾勒出圖案的線條,然後再用不同的刻刀進行雕刻。這種頭部方而扁的刻刀是用來走線的。硯臺上的花紋部分都用這種刻刀來勾勒,而這種頭部尖而窄的刻刀是用來修飾細節的。一些較小的圖案或者層次較深的地方,都是用這種刻刀來雕刻。樂石硯愛好者在挑選樂石硯的時候並不僅僅注重外觀,他們對樂石硯的聲音也十分的挑剔。噹噹噹,叭叭叭叭。相比較最後一塊石硯的音質最好。文房四寶硯爲首,硯臺不僅是書房用具,而且因爲質地堅固,傳百世而不朽,成爲歷代文人珍藏把玩的首選。我國用石材來製作硯臺的歷史悠久,很多地方也都出產硯臺,但是在保有硯臺的基本功能之外,還能夠發出金玉之聲的,恐怕也只有樂石硯了。

  各位網友你們又長知識了吧?要是有別的觀點和看法請留言告訴小編一起討論!您的留言和評論都是對小編莫大的鼓勵。非常謝謝您!此號所有文章全屬原創,未經允許,嚴禁搬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