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809_566951496713582_779815509_n  

 

  肖形印   来楚生篆刻

 

 

 

 

http://www.buzzhand.com/post_315086.html?fr=after_content

   哲学的微笑

*学习哲学,如果学到了一个了知其局限的境界,知道命运

的不可抗拒与理性的无能为力,我们或许就能测量其间的鸿

沟,越出情理之上。虽在人世,又与世间一切相隔,从容而

有进退余裕,这是不是佛像脸上的微笑的意义呢?

──哲学的微笑

 

 

*读哲学的微笑有感

 

 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等等许多西方的哲学与个人生命无关,不在

"哲学的微笑"讨论范围之内,所以要先缩小范围到生命哲学才能谈

 及个人生命与现实或宗教的关系。康德也谈到理论与实践的

关系: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未经实践检证的理论是空

虚的。这句话也适用于宗教。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所以古悊从心,心口一致),今之学者为人

(所以今哲从口,光说不练)。一个画家若只谈画不画画,大概只

 能说是评论家。只谈哲学不实践,也只能说是学者。所以,

论语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把学习的

人生道理时时实践出来,这是打从内心的喜悦。画家能够把

理解的技巧与画论表现在画布上,大概也是乐不可支。禅宗

讲道在平常日用中,也是强调日常生活的展现,而不是耍嘴

皮。基督教的保罗在书信中,一开始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如果只是听听而已不实践,就像照镜子,人在镜子前可看镜

中物,离开后镜子又空空了。

各家对生命的诠释不一样,但是依法实践是必然的要求。

「所谓的耶稣再来,不再是基督意识单独地显现在某一个人身上。

而是唤醒每一个人内在的基督意识,好让你们能够真正地在地球上

创造天堂——让每个人都成为神的孩子。」如果不实践,可能吗?

如果不实践,难怪上帝会说:我不认识你。

人如果如法实践了,不仅佛陀微笑、孔子微笑、基督也会微笑、上

 帝亦然。大地万物也会微笑,因为不如法的人类行为让万物

过得很辛苦,人类的痛苦自不在话下。

 

 周朝事死如事生,这个观念没被老子与孔子导正过来,后来

的广修灵寝及种种的厚葬铺张,就挡不住了,一直到今天,

这个观念还是被民间坚守著,随个人之财力,铺张程度不同,

从脚尾饭开始,都是这个观念传下来的。

 古文没有上下文,很难断定。有了上下文也不一定懂,必须

先掌握住作者的思想方向,方向认知不同,解出来的内容也

会不一样。论语是孔子的学生编辑,又被删减过,确实不易

理解。最主要还是要先掌握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下学而上达,有他的成长历程,五十岁前后的思想行

为差异蛮大的,所以看论语也要知道那段话是几岁之前所讲

。孔子无法谈 道或生命的本质,所以只能述而不作。老子是

个悟道者,所以他既谈本质也谈现象,但是不谈其他人的著

作。与孔子刚好相反。如果孔子是应病与药,老子则是根本

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把病躯救回来,否则医好了,不久病又

回来了;或者根本还没来得及固本,早已奄奄一息。所以孔

子的仁政与老子的无为而治都无法付之实行。老子由上讲下

来,孔子由下讲上去,这也是中国哲学与佛学的两条修学路

向。看个人的情况而定。也可以说是圣人引导与人本主义的

分水岭。佛教没把释迦的佛法如实传承,儒家也是,基督教

也是,造成了大混乱。

什么是如实?就跟生命的探讨一样,各说各话,莫衷一是,

就随个人自取了。

看别人的缺点,学不到什么;看别人的优点,多少可学一些

。既是往圣先哲,必有其过人之处。

 

 

生命的抉择:涅槃之路与创造之路──赛斯也只能是赛斯

 

  生命的抉择这一篇是在讨论生命的根本问题,不像一般问

题的解说那么好理解。不过,化作佛教语言,也许可以理出

个方向。

东方宗教的真我与假我,赛斯以内我与外我称之,真假的称呼已说

明目前的人类肉身是幻化不实的,所以要藉假修真。内外我的称呼

则是一体的,内我是真正的自己,包含许多个体,外我是为了因应

地球的物质世界而产生的人类肉身,以体验物质世界的生活及创

造,所以要内外合一,增加外我发展的能力以及意识的扩展。

真我也可说是本来面目、本心本性、真如、佛性、空性、自性、如

来藏。内我则是本体或存有,本体是你真正的自己,也可说是

本来面目,但是有差别。佛教说空性(本来面目)是不一不异、不

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断不常。最后有如一滴水入大海

不再出现生命现象,可说是究竟的无余涅槃。因此才会转折出菩萨

发愿众生不度尽,永不成佛。似乎成佛就与世间无缘,所以佛教徒

会求菩萨帮助,很少人会去求释迦牟尼帮助。

但是佛教也引发空有之争,空中一路空到底,然而有宗(真常系、

如来藏)则主张最究竟是不空,所以从苦空无常无我到常乐我净,

因此佛有千百亿化身。赛斯的本体则是多元化多重次元的发展,本

体有非常多的个体,每个个体也可发展成本体或存有,但是与原本

体之间,永远是既合一又独立。

当个体(假我或外我)发展到可独当一面的阶段(佛教说是开悟解

脱),就面临涅槃或创造的抉择。成佛则涅槃,选择菩萨则继续度

化众生(类似创造之路),因为菩萨为了度众,必须依情况示现或

慈航倒驾派出分灵再度红尘。这就是赛斯说的本体依须要会派出新

人格解决问题。而这些新人格或分灵将成新独立体走自己的路,所

观音本体之下的送子观音、鱼篮观音、南海古佛等等也在民间持

续独自发展。差别是,菩萨为了救众度众而存在,赛斯的本体是为

了持续创造。如来藏系统的说法是比较接近赛斯的说法。(原本的

如来藏系统基本上属于创造论,中国的道统与赛斯都属于创造论的

系统,因此中国佛教也选择了如来藏系统。所以在人类理性思维未

开始当家做主之前的生命思想几乎都是创造论的传统,也就是由上

讲下来;理性思维与学习之后,是下学而上达。

 这种分流的现象必须弄清楚,圣与贤也可以说如庄子天下篇所言

,道术是未分化、源于一;方术是分化后的百家论,理性思维生命

与人生问题。人类的发展已较成熟,必须当家做主,学习成长与发

展物质文明。因此,从孔子开始开启学习之门,赛斯认为自我与灵

魂都须经由学习而扩充。释迦牟尼的开悟是源于一,而部派佛教开

始是方术时代,加入印度哲学的论战,也就是透过理性分析与思维

,不断扩充佛法的论述范围与内容,和婆罗门教、哲学派别相抗衡

,也因此造成佛法的理论分析化,专有名词越来越多,也就是学术

化、学问僧,与重实践身心修行的佛陀逐渐拉出距离,和老百姓的

距离更行更远,终致在印度消失。)

终极生命的抉择其实也影响人生的过程,因此不须等到学有所成,

透过前人的论述,如果我们对于生命有所认识,也可选定方向,在

过程中我们已可开展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