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對此類文化類綜藝節目表示肯定,但此類節目仍需精細化編排

一.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出現 首先,當越來越多真人秀出現在熒屏上時,受眾難免出現視覺疲勞。其次,受眾欣賞能力的提高要求此類節目的出現。第三,綜藝節目受制,發展陷入困境,回歸傳統是創新發展最好的形式。最後,隨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播出,文化類綜藝得到受眾認可,隨之纔出現了各種文化類綜藝,例如今年播出的《朗讀者》

二.《朗讀者》分析 《朗讀者》在內容選擇上,選取了國內外經典名篇,對受眾具有教育啟示功能;在嘉賓選擇上,選取了有故事有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人們,朗讀內容與朗讀前分享內容符合;在節目形式上故事分享與朗讀穿插,不會視覺疲勞且具有創新意義;主題鮮明,主持人,編導團隊力量強。因此還是一檔非常不錯的綜藝節目。


從《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新年伊始,文化類節目越來越受矚目,越來越火爆熒屏,似乎標誌著文化綜藝的春天就要來了。但是,近日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表示,「我不認為《朗讀者》獲得關註標志著文化節目就開始大火,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是的,進入新時期以來,文化生態越來越多種多樣,由於工作生活的「壓力山大」,觀眾不僅需要哈哈爆笑來解壓,更需要悠久的文化來滋養。而像《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這樣有營養的節目,顯然更受追捧。

近年來,各類綜藝節目看似「百花齊放」,從音樂真人秀到明星玩遊戲,熱熱鬧鬧,實際上同質化嚴重,沒有多少藝術含量,也沒有多少文化含量,備受觀眾詬病。電視輸出的任何節目都應該是文化產品,至少是「三觀」正確的節目,而像《奔跑吧》系列就是一個字「玩」,《中國式相親》更有「三觀」不正確的嫌疑。主持多檔文化類節目的董卿說,「文化類節目真的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地設計。」想要把觀眾留住,關鍵在於引起觀眾的共鳴。《朗讀者》就是想通過情感上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一種認知和最溫柔的記憶。

《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目,每期節目將根據一個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通過人們飽含深情的朗讀,以舞臺視覺語言輔助呈現,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的力量,引發共鳴,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近年來這類節目極為稀缺,這就是《朗讀者》口碑爆棚的原因。事實上,人們不是不稀罕文學,而是沒有引起共鳴的文化節目,《朗讀者》就是一個窗口,就是一個突破口,將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完成統一,帶給觀眾一場關於文學與情感的「碰撞」盛宴。

近年來,隨著各類綜藝節目的繁榮而泛濫,文化類節目也日漸崛起,從之前的《漢字英雄》、《中華好詩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到近期的《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文化類節目越來越受到歡迎。也許說文化類節目正在崛起還為時尚早,但說價值正在逐漸回歸是恰如其分的。正如董卿所言,《朗讀者》「起碼是個風向標」,電視文化類節目已經漸漸顯出崛起的跡象,特別是近期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撥動了億萬觀眾心中那根文化之弦聖潔之弦。電視節目沒有文化太可怕了,電視文化不傳播文化太可怕了,電視必須傳播文化正能量。


是個好節目,有一種文化的氛圍


渾濁界的一股清流,電子化時代的返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