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一罩難求”,但口罩的錢不好賺?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宋傑

  國內疫情逐漸穩定,加上前期大量企業加入“口罩生產大軍”,口罩產能不斷攀升,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口罩生意開始變得不好做了,“口罩機就是印鈔機”的日子一去不返。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國內產能釋放 口罩價格迎拐點

  疫情爆發後,我國口罩最缺的幾個時間點分別為:2月2號,2月9日,2月16日和2月23日前後(假期結束,一週後第一次極小部分復工,第二次小面積復工,第三次部分復工,最後大面積復工),其中最緊張的是2月9日和2月16日前後 。因為復工要求必須要戴口罩。

  有上海老闆向記者表示:當時,假如一家公司有100個員工,復工不準備10000個口罩,敢開工嗎?萬一口罩斷檔了再停工,比不開工損失還要大,而且,每家每戶買口罩都是幾十上百個的買,導致大家集中在這段時間全民囤貨。

  很多人就看到機會了,開足馬力改造生產線造口罩。造尿布的,造服裝的,造車的都改造口罩了。而入局賣口罩門檻也在降低,有在朋友圈直接接洽的,也有購買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資質的,經營資質代辦費也從3月初的3000元降低至了月底的600元,這樣一來他們可以通過電商銷售。

  “2月份一家小工廠一天生產20萬個口罩,老闆偷偷拿出來倒賣,有醫療器械註冊證的醫用一次性口罩最高時一個可以賣到3.5元(批發價),而成本不超過1塊錢,一天可以賺50萬元,高價格一直可以賣到2月23日,而且20萬個大約只是1條線的產能,可想有多暴利。”某醫療器械公司總經理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那時候口罩機就跟印鈔機似的。”

  這種哄擡物價的行為受到了監管的注意。3月23日,上海首例疫情期間哄擡口罩價格非法經營案在上海市鬆江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本案中,被告人以及被告單位,在1月初進了5.125元每盒的口罩價格以後,就是在短短的這段時間裏,十幾次的漲價,從每盒7元漲到198元, 瘋漲28倍。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全國共有口罩企業75943家,熔噴布企業1103家,防護服企業9984家。其中,疫情爆發以來,口罩、熔噴布、防護服企業的增速,與2019年同期相比,同比分別高達1821.55%、3178.57%和1909.85%。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只,日產量達到1.16億只,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12倍。

  廣州在3月初就宣佈,口罩日產量達1011.6萬隻,是疫情防控之初的20倍;3月17日,深圳口罩日產量首次突破千萬,是疫情防控之初的500餘倍。上海在1月27日(年初三)產能就恢復到80萬隻,2月4日已超過260萬隻,基本上都是內銷,2月份後每天有180-200萬隻口罩供應零售市場。

  與此同時,我國的口罩使用量正在下降。國內疫情好轉,需求量整體減少;口罩原料成本開始下降。口罩價格越來越親民,甚至出現暴跌,行業開始迎來拐點。

  全球85%醫用口罩產能在中國 “假單”滿天飛

  有人說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可以賣國外去啊。

  國外口罩市場有多“香”?據外媒報導,隨著疫情的蔓延,意大利口罩等價格飆漲。口罩在線價格從10分歐元(約合人民幣0.76元)漲到10歐元(約合人民幣76.2元)。

  另據外媒報導,摩根·士丹利稱,目前全球85%的醫用口罩產能在中國,高於新冠病毒疫情來襲前的50%。

  看似國外市場廣大,但實際從民間途徑購買的訂單並沒有那麼多,原因是中間有無數口罩“倒爺”存在。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假如有10個“倒爺”看到了國外的10萬個口罩採購消息,每個“倒爺”可能會對接10個上線“倒爺”詢價,甚至更多,於是市場上就出現了100個人在找10萬個口罩的訂單,而實際需求並沒有那麼多。

  “我大概每天要接200個電話,問各種物資有沒有。我不想接受任何不認識的人的個人詢價,這羣人基本都是拿著所謂幾百萬幾千萬的單子在這詢價,但很可能根本沒有客戶。他們詢價後拚命砍價,拿到價格不付定金,再去找買家,成功率基本為零。”做醫療投資的唐經理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提供了一份自稱為海外詢價的防疫物資採購清單,上面寫著:“N95口罩1000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2000萬個,消毒粉5萬噸…..”

  “這個訂單可笑在哪裡?我就當這訂單是真的,你告訴我,這批貨怎麼運過去?我還有個專業醫療器械從業人員羣,裡面還有人要10萬臺有創無創兼容的呼吸機,百億訂單,最後都是不了了之。”由於假單太多,唐經理建議同行像他一樣採用詢價保證金製度,即詢價必須支付保證金,詢價後如果沒有成交,需向被詢價方提供曾經洽談的證明然後再退回保證金。

  唐經理的主業受到了疫情衝擊,機緣巧合之下,從3月起轉行醫療投資。但他表示,這一個月,他並沒能賺到錢,中間的倒爺賺了。

  外貿口罩生意“現實很骨感”,如何“避雷”?

  國外疫情嚴重,剛需就在那裡,但想賺海外的錢,也沒那麼容易。

  3月14日消息,有外媒報導稱,亞馬遜宣佈已經在其網站上屏蔽口罩、洗手液等與新冠病毒相關產品的新品上架。3月30日晚間,阿里巴巴國際站也下發給商戶通知:未取得準入資格的會員將不可發佈防疫物資產品,4月3日仍未取得準入資格的會員已經發佈的產品將會被處理。對於惡意規避準入規則、故意混淆產品信息、錯放類目、虛假誇大宣傳等違規行為,阿里巴巴國際站將視情節嚴重程度,採取包括但不限於下架、刪除產品、扣分、限製使用網站產品功能、關閉賬號的處罰。

  退一萬步而言,就算電商們都一路“綠燈”,也會遇到難題。因為出口的口罩,到美國必須要有FDA的認證,而到歐洲的口罩,則必須要有CE的認證。如果沒有,你的口罩就清不了關。

  3月30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以廠家身份諮詢某民營檢測機構,對方表示:FDA認證,N95口罩歸屬II類以上醫療器械,認證週期最少需要6-12個月。但如果打個擦邊球加上“一次性”字眼,變為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N95口罩,週期約15天就能出證。

  而CE非官方認證費可能只要幾千元或一萬元,而且幾天就能出檢測報告,但這樣的報告,海外客戶很可能不認可,有些口罩生產企業不瞭解,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選擇這類認證機構,導致後續出口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

  “很多商人無論以前是醫療行業還是商貿行業的,都曾認為出口防疫物資會很好做,但事實是被套了很多錢,能夠真正全款拿到的沒幾個。比如,某國採購方支付了50%定金,到對方國家,海關說你質量不行(兩國標準不一樣),你不可能跟它打官司。我有朋友問我進了20萬個N95口罩,送到某國清不了關,最後50%的尾款收不回來。而這種跨國官司很難打,疫情的時候你找誰打?疫情過了,這批貨也不值錢了。”上海醫療器械業內人士崔先生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做海外口罩交易必須要求電彙付款,美金報價,信用證不要做,彙率變化太大,而且很多國家現在彙率跌成地板,銀行沒有付彙能力!一定要小心。不全款絕不發貨!”崔先生提醒,現在的物流增加了3倍的運費,有的航線甚至是停運,這也是必須要考量的因素。

  崔先生說:“很多朋友知道我有器材,都打電話問我拿貨,包括賣渦輪機的朋友也想做,但最後都沒有做成,因為他們都不懂醫療設備整個流程。我奉勸大家冷靜一下,這筆錢不好賺,賺老外的錢更難。”

  崔先生現在全部做FOB(“離岸價”)單子,只有通過領事館介紹的單子他才接,貨款到位了再發貨。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防疫物資出口政策也在收緊。3月31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關於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對防疫物資出口加強管理。

  公告稱,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是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重要舉措。

  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為有效支持全球抗擊疫情,保證產品質量安全、規範出口秩序,自4月1日起,出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的企業向海關報關時,須提供書面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海關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驗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