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的动机是因为刚读了知友 @baojian e 的这篇文章,看到其中观点,一时手痒,想写条评论讲讲个人观点。在不成功地组织了几次语言后,发现评论区是装不下我这个废话过多的人的思路的。所以单独写一篇文章,探讨一下关于平板和手机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定位,以及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

baojian e:我对于iPad Pro 2018版极其失望?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本文没啥干货,纯个人想法。


对于拥有多台设备的个人来说,要获得完善的跨设备办公体验,核心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主机上的Photoshop处理一张照片、用iPad上的Excel做一份表格,这是信息处理;把处理好的照片放进iPad,或把做到一半的表格传到主机继续做,这是信息交换。明确了这两个需求,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做?

传统上,计算机及其附件如何连接,大体遵循以主机为中心的模式。主机作为计算中心,主要处理输入(用键盘表示)和输出(用显示屏表示)的任务,同时负责网路连接。

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主机也担负起了平板、手机和其他设备数据处理交换的任务,比如很多人的电脑上都有手机管家和手机助手。在这一模式下,平板和手机都不被真正看作生产力的工具,而是作为具有更高运算力的主机的附属,提供数据资料(如将平板里的报表拷贝到电脑上),或作为一种特殊的输入设备(如将平板作为数位板、或滑鼠触摸板)。

主机中心模式

家用条件下,通过区域网连接设备也是一种模式。这一模式下,家用区域网/路由器起到了数据中心的作用。比如当下十分流行的智能家庭就是这个思路。

区域网中心模式

问题是如果不在家/公司,那传资料怎么办?从前可能是拿U盘或者开远程控制,现在则是云服务。

云服务模式

如果要做一个总结的话,大概是这样:

  • 主机模式中,信息交换的中心是主机、主机统一处理信息,适用于区域网;
  • 区域网模式中,信息交换的中心是路由器、各设备各自处理信息、适用于区域网;
  • 云服务模式中,信息交换的中心是云伺服器、各设备各自处理信息、适用于广域网;

@baojian e 在文章中对iPad的设想是这样的:

ipad上的word,当外接显示器时,微软可以将外界显示器的屏幕内容显示office完整版画面,在ipad上的画面则是一个带触摸震动感觉的虚拟键盘,一个虚拟的滑鼠触摸板

好了,一个新的生产力工具产生了

按我个人的理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主机模式,只不过用iPad承担了计算和处理中心的任务。同样地,罗老师的TNT模式,也属于这种情况。

以iPad为中心的生产力模式

这种模式是值得探讨的。但就我看来,它至少有以下三种弊端:

一、软体适配问题

很多知友在评论区里指出,iPad的屏幕是4:3,而市面上大多数的设备是16:9。如果将外接显示器作为iPad的第二屏幕,势必造成解析度不协调。

文章的解决方法是:

所以这么看来,苹果开放iPad Pro可以外置显示器,是应用级别的开放

当ipad pro开放可以开放外接显示器,然后接上显示器的时候,ipad pro会把接上外置显示器的这个信息通知给到当前的应用。应用自己根据外置显示器的解析度(4K还是5K)去重新设计第二屏幕的画面……当外接显示器时,微软可以将外界显示器的屏幕内容显示office完整版画面,在ipad上的画面则是一个带触摸震动感觉的虚拟键盘

但这样一来又带来两个问题:软体要多大?值不值得为了这个功能重新设计软体?

软体开发是考虑成本的。如果一个app要做第二屏幕适配,那在开发时要比只针对单屏幕的同行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用户还不一定用得上。如果真做了,为第二屏幕适配的内容会使安装包比原来大数倍,这显然是不经济的。

安卓阵营为了规避这个问题,从系统层面上就加入了对扩展屏的支持。国内比如锤科的TNT,

锤子 Smartisan OS TNT 桌面系统上手:体验 TNT,其实不需要 9999 元 | 极客公园?

www.geekpark.net
图标

再比如华为的投屏。

华为手机用户,有投屏这么好的功能,你居然没用过?! - 华为Mate10系列玩机技巧 花粉俱乐部?

club.huawei.com

至于Windows阵营如何连接显示器,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用过。

二、职能重复问题

理论上,以平板电脑或手机为计算中心,是完全可行的。但在现实中,如果你看到一个显示屏,那你也会找到另一样东西——另一台主机:

接入主机还是接入iPad,这是个问题

如果是需要回到家处理工作,换作是我,应该会选择用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的主机。至于如何让平板上的工作搬到台式机上,以前可以用U盘,现在则有更快捷的云服务。在网速允许的情况下,平板上做到一半的工作可以及时同步到台式机上,吃完饭接著做就行了。

不过,如果是出差住宾馆,显然使用自己的设备会更安全。实际上,这也是安卓阵营的投屏功能的一大使用场景。还有一种方法叫Windows to go。不过做WTG步骤繁琐,对U盘也有特殊的要求,并不是多数人的首选。至于大多数公司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则是——配一台笔记本。

三、算力不足问题

这个就很明显了,一般家用台式机的性能都是显著由于平板的,除非代差实在太大……


事实上,限制移动设备生产力的,不是触摸屏,而是键盘。

很多绘画软体的操作逻辑是基于滑鼠的,到了iPad上势必有不适应,但这并非不能解决。反倒是毫无打击感还要占一半屏幕空间的屏幕键盘,才是生产力的真正大敌。

所以买iPad必买键盘夹、买Surface必买type cover。

而且iPad已经将基于触摸的操作逻辑优化得很好了。以绘画为例,高分屏+压感笔的组合,在平常使用中毫不逊色于台式机+数位板,甚至在某些时候能做得更棒——只要解决了高分屏适配问题。


我个人设想的未来设备,是由柔性屏/折叠屏为核心的移动设备。摊开来是平板,折起来是手机,连上显示器能当主机,接上手柄就是PSP。在家里没事儿投三个屏,一个打游戏、一个看电影、还有一个跑数据分析。

归根结底,跨设备体验有三种思路:微软试图将各个设备统一于Windows 10;谷歌将外接屏幕作为Android的扩展功能;而苹果则针对不同的场景开发不同的系统。孰优孰劣,看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定。

通过区域网连接的一体化移动设备和多个屏幕之间的互动

最后,作为一名软狗,其实我最喜欢干的是用Win10的投屏,把surface当扩展屏来用……

具体的开启方式是:设置-系统-投影到此电脑。然后在主机上搜索无线显示器,连上以后按ctrl-p设成第二屏幕就行。

iPad上有第三方实现了这个功能

这个 U 盘大的小玩意儿,让你的 iPad 变身 MacBook 外接屏幕?

www.ifanr.com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