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懂茶帝】

黃茶,可以說是六大茶類裡面產量最少,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茶類。有的人甚至以為它並不是一茶類,只是一個茶名而已。

但是在最近的一個學術報告會上,黃茶的大放異彩,吸引了茶界和醫學界的熱切目光!

在前一陣的首屆可可、咖啡和茶(亞洲)國際學術大會上,安徽農業大學博士周秀紅宣布了自己的新發現,即黃茶中的重要品類黃大茶,可以改變腸道的菌群並引起降低血糖和血脂的功效。

總看小懂文章的童靴也知道,小懂對於黃茶成分、功能真的很少涉及,這也是因為一直以來,專家對黃茶健康功能的研究也相對較少。

這次的發現激發起了全場專家教授的興趣,周博士在實驗中把黃大茶茶葉磨成粉,餵給肥胖的小鼠吃,一段時間後再給小鼠做體檢,體檢結果發現小鼠的血脂和血糖都有所下降。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周博士發現黃大茶是通過調理腸道,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生長,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等機制來發揮保健作用。

周博士也表示她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黃大茶的健康功效上,通過這次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黃大茶可以改善腸道菌群;肥胖的小鼠的腸道菌群會失調,吃了含有黃大茶的食品以後,腸道菌群會恢復正常狀態;喝黃大茶有一定的功效,但是吃黃大茶的整茶比喝茶水效果更好。

看到這裡,對黃茶了解較少的童靴,一定會疑惑:黃大茶和黃茶是什麼關係啊?

化學研究小懂做不來,但是茶類的知識,小懂還是可以說上兩句的,所以跟著小懂,好好認識下黃茶吧!

黃茶分類

黃茶是中國六大茶系之一,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

按鮮葉老嫩芽大小劃分,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黃芽茶-

鮮葉最為細嫩,於穀雨前後採摘,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二葉初展。

黃芽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等,其中君山銀針最為名貴,屬於中國名茶之一,雅稱「金鑲玉」。

-黃小茶-

細嫩芽葉製成的統稱為黃小茶,多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

但品質不及黃芽茶,如溈山毛尖、平陽黃湯、雅安黃茶等均屬黃小茶。

-黃大茶-

用粗老原料製成的,稱之為黃大茶,採摘標準為一芽三四葉或一芽四五葉,製作原料多以夏秋茶為主。

如安徽皖西金寨、霍山黃芽、湖北英山和廣東大葉青都是黃大茶。

黃茶歷史

最早的黃茶,是指鮮葉帶黃色的特異樹種製成的茶葉現在所說的黃茶,是指經過燜堆渥黃技術製成的茶。

新中國建立初期,要用茶葉來換外匯,而蘇聯人大多喝紅茶。所以當時黃茶最大的產出地霍山縣全部改制紅茶。

直到1969年珍寶島之戰中蘇關係破裂,才重新開始製作綠茶及黃茶。而這時,黃茶製作工序幾近失傳。

幾位茶學專家與三位耄耋之年的老茶農曆經兩年的走訪嘗試,黃茶才重現人間

不過,由於黃茶的特殊工藝——「燜堆渥黃」很難掌握度,當地又缺乏資料記錄傳統工藝,所以,當年恢復的霍山黃芽,也不能保證工藝完全傳承歷史。

這也就導致了現在市場上的很多黃茶,並沒有很明顯的「黃湯黃葉」特徵

由於大家對黃茶的認知度低,市場需求量也就相對其它茶類少很多,導致很多黃茶的主產區,主產的茶葉卻不是黃茶,這也是黃茶產區廣,但是產量極低原因。

▲黃茶主要產區(圖片來源網路)

這次的研究報告,讓我們對黃茶有了新的認知,也讓更多人開始注意黃茶、了解黃茶。

也許我們一開始是帶著目的去喝茶,但最後對茶的喜歡只會越來越純粹。

以上內容由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提供,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邀請專業人士為你答疑,歡迎關注我們哦!


老楊說茶,實話實說。

上圖從左至右分別為:君山銀針、霍山黃芽、黃山黃毛峰

按照現行國家標準《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的規定:「黃茶(yellow tea):以鮮葉為原料,經茶青、揉捻、悶黃、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黃茶的品質特徵是黃葉黃湯。在口感上,具有香氣清悅,滋味醇厚的共同特點。黃大茶干茶色澤黃綠,葉大梗長,葉尖呈黑綠色,開湯後葉底呈現黃紅色,具有焦糖香。黃小茶湯色黃而鮮亮,品質鮮嫩,葉底嫩黃。

黃茶的類別根據現行國家標準《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黃茶的類別有:「芽型、芽葉型、多葉型三種。芽型:採用茶樹的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加工製成的產品。芽葉型:採用茶樹的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初展加工製成的產品。多葉型:採用茶樹的一芽多葉加工製成的產品。」

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制茶學(第二版)》中,按照鮮葉原料的嫩度,黃茶分為黃小茶、黃大茶。黃小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溈山毛尖、北港毛尖、平陽黃湯、遠安鹿苑茶等;其中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屬於黃芽茶。黃大茶主要有: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市面近年來出現的齊魯老乾烘或齊魯干烘就是皖西黃大茶。

國際標準和大學教材中的黃茶分類,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在區分時,要按照不同分類標準進行區分,不能死搬硬套。但是,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這類黃小茶中的黃芽茶肯定屬於國標中的芽型。

歡迎各位茶友關注老楊的今日頭條公眾號(蘇州老楊說茶)文章,有興趣的我們可以線上線下同步交流。


黃茶的種類是按照鮮葉的等級來區分的。在製作黃茶之前,對黃茶的鮮葉採摘提出了要求。一般有芽茶,就是全部都是芽葉。第二種呢,就是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習慣稱為小茶。第三種啊,就是一芽三葉、一芽四葉的鮮葉,我們稱為大茶。

黃茶講究的是黃葉黃湯。它的制茶工藝與綠茶比較相似。主要有委凋,殺青,揉念,揉念後的茶用紙包好,堆積後用濕布覆蓋。然後初烘,復攤再堆放,最後乾燥分級等。

以上所說就是黃茶的通俗分類,傳統分法三大類。即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黃茶的品種也比較多,湖北湖南江西都有生產。具體品牌不再贅述,以免有廣告之嫌。


黃茶的工藝不同品種還是有稍許差別的。

黃茶一詞原指茶樹品種,芽葉自然發黃,始為黃茶。唐朝六安盛產的蒸青團茶"壽州黃芽"便是品種的黃芽茶。

黃茶工藝一說是指制茶過程中的悶黃工藝,是從炒青綠茶演變過來的,是在公元1570年前後。是通過炒青綠茶中殺青和揉捻後,不及時乾燥或乾燥不夠,葉色變黃,再通過實踐,形成了悶黃工藝,創製了黃茶。

黃茶製造的基本工序為:殺青、堆悶、乾燥這三道工序;

黃茶品質特徵:黃葉黃湯,滋味濃厚鮮醇;

黃茶的分類:

一、殺青後濕坯悶黃

有溈山毛尖、蒙頂黃芽等等;

二、揉捻後悶黃

有平陽黃湯、北港毛尖、遠安鹿苑等等;

三、毛火後悶黃

有黃大茶、君山銀針、霍山黃芽等等;

註:摘錄自我本人所寫文章"六大茶類起源(二)"


黃茶可以說是六大茶類里最沒有存在感的一種了

黃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於微發酵茶,最大的特點是三黃:黃葉黃湯黃茶底

黃茶按照原料芽葉的嫩度和大小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中國茶葉的命名並無統一的格式和規定,叫毛尖的未必是綠茶,叫銀針的未必是白茶。比如信陽毛尖、鳩坑毛尖、都勻毛尖等都是綠茶,而君山銀針,溈山毛尖是黃茶,白毫銀針是白茶

黃茶知名度最高的是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君山銀針曾是貢茶,自古以來就有「價壓天下,名蓋中華」的美名

謝謝

——公號:梳茗敘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