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resdefault.jpg

诺兰一出,谁与争锋?

敦克尔克还未上映,国外影评就一致热议:

2017最佳影片,没有之一。

 

真的是一部很伟大的电影。

最讨人厌的战争题材,却最刻骨铭心。

 

故事相当简单,

大致上是叙述1940二战初期,

英军被德军困在英吉利海峡彼端的法国敦克尔克,

德军试图以空袭来阻断英军退路,

而英军则征招了民间船只,

一艘艘小船一路航向前线,

成功载著三十万五千大军返回家园的故事。

 

很难说谁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

(至少绝对不会有人因这部电影被提名最佳男主角)

诺兰同时也使用多重视角多方战线来叙述这场战役,

首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

 

~~~以下剧透~~~

 

小兵本来和队友行走在几乎已经净空的敦克尔克街区,

又饿又渴,

原先希冀从民宅中取得一些饮水甚至是烟屁股聊以慰藉,

却没想到在此时遭受敌军枪击。

枪击极度猛烈,

只有小兵一人重回英军阵营,来到海边。

 

英方四十万大军坐困愁城,

一边德军压境,一边是茫茫大海,

实在不知何去何从。

英方军舰原先可承载大批士兵返国,

但因为码头遭空袭毁灭,

眼下只有小型船只可靠岸接济,

杯水车薪,远水救不了近火,

一切变为棘手。

 

出海口,

载满弟兄的英方军舰才驶得不远就遭轰炸,

千辛万苦意图挤上船的小兵,

眼睁睁看著上了船的弟兄浴火弃船,

重回岸上。

 

****

 

与此同时,英方在英国沿海征招民间船只,

准备航向前线,载回困于法国沿海的英国士兵。

 

****

 

海峡的这一端,

四十万大军眼巴巴地候著寥寥几只驱逐舰和运输舰,

终于靠得了岸的,

却在出海后在暗夜里被鱼雷击沉。

以为上了救生艇,

却再度陷入地狱般的深海和爆炸当中,

有的人挤上了筏子,

有的人只能勉力游回起初亟欲离开的海岸线。

 

截至目前为止,

有人被敌军枪杀

绝望投海自杀

上了船,却马上被轰炸机炸死

没被轰炸机炸死,弃船跳水却溺死

好运又上了另一艘船,却被鱼雷击中

被困在船舱里溺死

在逃出船舱的过程中被烧死

没力游回岸边筋疲力尽而死......

 

称不上好运但实在命大的小兵再次回到敦克尔克,

等待下一个机会。

这时,

一群高地兵团(不知是啥,但他们可先上船)似乎发现了一艘弃船,

小兵决定跟风(就跟他当初混上军舰一样)一起去看看。

 

小兵因为不属于高地兵团一员,

所以常被要求前去探路,

或用手指档子弹,

总之一行人本来计划等涨潮时利用这艘弃船向大海撤退,

却没想到成为敌军的箭靶,

船身被打得千疮百孔不说,

一行人还差点又溺毙在船舱里。

在这狭小的空间,

一个鱼目混珠的法国士兵差点成为牺牲者,

战争的狰狞和穷凶极恶。

 

****

 

英国空军此时正在动员。

根据维基百科纪录,

英方当时出动了2739架战斗机,

击落德方140架战斗机、

英方也损失了106架战斗机。

本来如蝗虫过境般的空中战场,

可能电影碍于篇幅(?),

诺兰只拍出了三架(!!),

老实说,天空太干净得有点失真。

 

一行三架战斗机的空军队伍试图净空英吉利海峡领空,

但三号战斗机率先被击落,

二号战斗机飞行员迫降于海上,

幸而被正前往敦克尔克的民间船只救起。

由愤怒道汤姆哈迪先生驾驶的一号战斗机与敌军缠斗至最后一秒,

终于净空天际,却也滴油不剩,

停摆的螺旋桨、优雅的机身如流星般划过天际,

等著他的却是敌人的无情枪火。

 

说好要写一百个诺兰让我们回不了家的理由,

但其实这部电影就是要提出那一个

让家园主动迎向士兵的最佳解。

民间船只赶到了,

816艘小小的渔船、游艇、客轮,

有3/4的船只成功达成任务。

和军舰相比,

无声无息,

在惊滔骇浪汪洋大海之中,甚至肉眼也看不太到,

却像蚂蚁雄兵一样,带著「家」朝著前线来了。

 

诺兰把一幕幕令人不忍卒睹的画面堆叠起来,

成为了一部没有主角的伟大电影。

真要说主角,

那是英国海军拉姆齐中将这个异想天开的回家计划吧!

 

****

 

最后听一段电影配乐大师Hans Zimmer

在电影里头无数次引用的交响乐章:

英国作曲家Elgar的谜语变奏曲~

 

导演诺兰有次搭游艇跨越英吉利海峡到敦克尔克,

全程总共耗费19个小时,

这还是在无战事的海平面上,

那么天际布满轰炸机、

水中鱼雷一触即发之际呢?

这就是敦克尔克大行动,

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就像一生寂寥的图灵一样,

他们的伟大,终于为人所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