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這是一個關於二戰期間德國進攻聯的那段歷史。

《巴巴羅薩計劃》最初的構思者是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後來再由德國陸軍高級將領保盧斯在1940年制定完成的打擊蘇聯的計劃。

如問題所指,此計劃提前一個月實施是否能成功?我理解的意思就是應該是不是能勝利?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沒有答案,歷史己經無法用如果去逆轉,因為最後的結果是以德國失敗而告終。

說到這,再回到蘇聯與德國戰爭前的關係上。

希特勒與斯大林曾於1939年聯手侵吞波蘭,之後兩國簽定了互不侵犯條約,相互間施行貿易往來。蘇聯大量提供石油,德國也反過來提供高科技研發技術。這兩個人表面上惺惺作態,暗地裡卻都暗藏野心,相互戒備。按當時來講就是臭名遠揚,干著狼狽為奸的勾當。

而斯大林也清楚,希特勒在早在他的名著《我的奮鬥》一書中就重點提到了俄國種族的可惡之處,提到了蘇聯有霸權的野心(斯大林也是侵佔領土的主兒,占波蘭就體現了出來,還有之前沙皇俄國在中國與日本之爭),早就有意將蘇聯在東歐版圖上抹去。所以兩人暗中都較著一股勁。

最後,致使兩國發生戰爭的導火索就是軸心國的組成。

當三國同盟結成後(德意日.時間應該是1940年)開始階段,斯大林也有意加入同盟「戰線」。希特勒經過「慎重」考慮後同意了,並向斯大林提出了加入條件,蘇聯為此也做好了準備,但從此卻音信皆無,希特勒不再搭理斯大林。一年多以後,斯大林看到加入同盟國希望渺茫,便與希特勒撕破了臉皮,雖然這期間兩國還在進行貿易合作,但火藥味己漸濃。矛盾衝突不斷,遂漸升級。在波蘭問題上更是互不相讓,最終走向了戰爭的邊緣。

當德國徹底吞併波蘭後,按照早期保盧斯制定的《巴巴羅薩》對蘇作戰計劃,德軍於1941年6月突然對蘇聯發動閃電式攻擊。當時斯大林毫無防備,還在與希特勒「運籌帷幄」。幾天之內,蘇聯邊境線一潰千里,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初期蘇軍慘敗,經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後,元氣開始恢復,德軍開始全線潰退,被蘇軍打到了本土,最後柏林失陷。

個人認為,《巴巴羅薩》只是個作戰計劃,具體實施後的「時間點」德軍(保盧斯)也是有充分的準備,肯定也是佔了「天時地利」才果斷出手,但「計劃」只是個方案,並不是最終結果的肯定,也就是說戰爭的態勢、走向與變數雙方都不可預料。一場戰爭不是兒戲,所以,德軍最後敗了,不是《巴巴羅薩計劃》早點實施的問題,而是過程問題。

簡單講吧!別說早一個月,就是早二個月也是那麼回事兒。希特勒在這一點上有點兒彪,那麼大一個國家,不是拍死一隻蚊子那麼簡單。更何況斯大林也不是隨手捏來的善茬,他在當時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惡霸」,能在「大清洗」中殺掉百萬民眾及眾多高級將領,就證明其心狠手辣的程度,在這一點上希特勒失算了,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誤、本來好好的,卻去老虎嘴裡撥了一顆牙……

所以,本人認為《巴巴羅薩》不是早晚的問題,應是本不該實施…………

觀點有誤之處還請諒解,可能問題里制定〈計劃〉的那大長串兒名字也有些出入,見諒!還請指教一二!

謝謝


《巴巴羅薩計劃》是由大德意志帝國陸軍上將兼帝國大本營陸軍參謀長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將軍提出並主導的進攻惡 羅 剎的一項軍事行動方案,該方案經陸軍元帥凱特爾審閱提交元首,該方案提出進攻惡 羅 剎的時間是1941年5月6日,以陸軍周密的閃電戰配和空軍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惡 羅 剎,在8月底冬季到來之前更有把握的發揮德軍的優勢佔領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等地,這樣就可以讓德軍佔領更多的敵軍物資在城市裡過冬就可以免遭被凍死的危害,而且那樣惡 羅 剎人就會被德軍的優勢消滅或趕出城市被凍死,但因空軍元帥戈林害怕功勞被陸軍搶去而遭到帝國元帥赫爾曼戈林的嫉妒、干擾和反對因此進攻時間被推遲到6月22日,這樣就貽誤了兵家最寶貴的「戰機」,而戰爭中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怕「貽誤戰機」!!!!!!!德國在失去了一個多月最寶貴的時間,戰爭就像下棋一樣一步之差滿盤皆輸,就像我們華北在小暑節氣後晚一個半月種夏玉米就會失去寶貴的時節優勢一樣絕收………………

如果元首嚴格按約德爾提出5月6日進攻的時間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那麼德軍的優勢就會得到足夠多的時間的發揮,就絕對有把握佔領那些城市,那樣就會消滅惡羅剎人或者把惡羅剎人逼出城市,凍死的就是惡羅剎人了!!!那樣戰爭就會是德意志帝國的勝利!!!!那樣戰爭的結果就會是另一種結局!!!


頂多第二個拿破崙,也就是攻佔被堅壁清野以後的莫斯科,然後被慢慢耗死。戰爭時間能拖久一些,但不太可能影響結果。是否成功,取決於如何定義成功。攻佔莫斯科算一種成功,但最後註定被耗死,算不得成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