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起錢學森,沒有人不知道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錢學森之問,也一直在拷問着中國的高等教育,我們不知道錢老在問起這個問題時是否想起了他的教師——葉企孫。肯定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名字,但是在中國物理學界,在中國兩彈一星的功勳中,說起這個名字,那可是每個人都要深表敬意的。他有多麼厲害呢?我們來看一個他的學生,已經說了的錢學森,第一位當選爲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中國人,是他的學生林家翹;第一位當選爲美國工程院院士的中國人,是他的學生戴振鐸。第一次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楊振寧與李政道,也是他的學生。

國內23位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有2人是他的學生的學生,還有2人的事業也與他有着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整個“兩彈一星功勳“中一半以上都和葉先生有師承關係。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不知要推遲到什麼時候。有人統計他一共培養了79位院士, 有人說他培養了50多位頂尖科學家。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 王大珩、 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鄧稼先、周光召、朱光亞……這些中國科學界的精英,人民的功臣,都有一個共同的教師,葉企孫,他無愧爲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位前清舉人,1918年從清華學堂高等科畢業後赴美留學,同年在芝加哥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後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23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葉先生在在物理學的研究上有兩個重要成果:一是用X射線精確地測定普朗克常數h,得出當時用X射線測定h值的最高的精確度,這一數值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達16年之久;二是開創性地研究了流體靜壓力對鐵磁性金屬的磁導率的影響,這是本世紀20年代在物質鐵磁性方面的一項重要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學界的重視。

他對中國物理學研究、理科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他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1925年,清華學校大學部成立,葉企孫離開南京,北上進入清華大學任教,做副教授。在他27歲那年,葉企孫就創立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第一屆學物理的有4個人,第二屆只有2個人,第三屆只有1個人。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到三年級,都是他一個人教的,所有的課都是他一個人開。他執教非常之嚴,李政道上他的課得了了83。他允許李正道不聽自己的課,“因爲你看的參考書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實驗做得不認真,要扣去25分”。這份試卷葉先生一直留着,他去世後多年,親人發現了這三張寫在泛黃的昆明土紙上的答卷。

他一個人單挑物理系,是因爲當時的物理研究還是零基礎,沒人願意來。但葉企孫相信只要奮鬥,荒漠中一樣可以開出花來。1928年,葉企孫完成了創設物理系後的一件大事,邀請到了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吳有訓來校任教。雖然他是物理系主任,名氣也很大,但葉企孫仍請求學校給予吳有訓高過自己的薪水。一年後,清華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實驗室並投入使用。

後來,葉企孫又推舉吳有訓擔任物理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自己甘願成爲一名普通的教授。他的努力很快就結出了碩果,20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物理系迅速發展,知名教授紛至沓來,校內精英薈萃,已然成爲中國物理學學習的聖地,後來的物理學界棟樑多出於此。抗日戰爭時期,葉企孫積極保護學校內的儀器和實驗材料不受損失。後來清華大學被迫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西南聯大,後又轉至昆明,葉企孫在戰火中繼續和吳有訓等教授培養了一大批物理學人才。

新中國成立前夕,葉企孫被任命爲清華大學校委會主席,主持清華大學的改革工作。而後,國內興起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多年來堅持學術自主和學術自由的葉企孫不太認可,於是就在思想改造運動中成爲後進典型,捱了不少批評。1952年,大專院校院系調整,葉企孫被調往北大物理系任教授,雖然從學校領導降級爲普通教授,但只要能在一線教學,發揮自己的能量,這對於葉企孫來講,已是莫大的幸福了。

這位溫潤如玉,學貫中西的一代宗師,終生未娶,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扶持年輕人身上。然而,在晚年卻過得非常悽慘。文革期間,葉企孫受到學生牽連被無端指責爲特務,教學工作被停止,遭受批鬥,被關進牛棚,肉體和精神經歷雙重摺磨,以致出現幻聽症,每日需交代罪行,整個人處於崩潰邊緣。當時的中關村一帶,有不少人都看過他,他穿着一雙幫裂頭缺的破棉鞋,有時到一家小攤上,向攤主伸手索要一兩個小蘋果,邊走邊嚼。如果遇到學生模樣的人,他伸手說“你有錢給我幾個”。

1986年,葉企孫終於得到徹底平反。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深切懷念葉企孫教授》。1990年,清華大學物理系校友在清華設立“葉企孫獎”。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吳健雄等在內的127名海內外著名學者聯名向清華大學呼籲爲葉企孫建立銅像,聯名者平均年齡高達72歲,希望葉先生的偉大人格和卓越貢獻能被後人敬仰和學習。1995年,葉企孫銅像在清華大學第三教學樓門廳內揭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