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经多方信源确认,央企华润置地“掌门人”吴向东确认加入华夏幸福,他的新职务为华夏幸福的副董事长。这一任命将于近期下发。

吴向东曾经的搭档——华润置地前CFO俞健的辞职报告,也已在2018年国庆节前后获批。12月4日下午六点,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董事长王文学主持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决定聘任俞建为公司联席总裁,分管财务及融资等业务,任期与公司第六届董事会任期一致。

俞健在华夏幸福的就任,先于吴向东一步,一直有媒体猜测其中是否有变数,但据界面新闻了解,这是正常的人事流程。且据界面新闻早前获得的一份“华润集团人事任免通知”显示,吴向东不再担任华润置地首席执行官职务,聘任唐勇为华润置地首席执行官,免去其华润置地董事局副主席、首席运营官职务。这份通知由华润集团人力资源部下发,签署日期为11月22日。

这是2018年中国房地产界最为重磅的人事变动。一方是拥有强大市场化经营能力的老牌央企,一方是以产业新城模式著称的民企华夏幸福。吴向东被冠以华润置地发展壮大的最重要推手,同时被媒体视为“受马明哲重托”加入华夏幸福,其中曲折和之后走向引发市场无限想象。

5个月前,中国平安受让华夏幸福19.7%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9月26日,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来到深圳,与平安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有媒体曝出王文学在华夏幸福某次全员大会上表示,将有三名平安高管加盟华夏幸福,且人选是“双方都认可的”。俞健和吴向东就是其中两位,被双方视为“双引擎”。

此后,华夏幸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提到,为了更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增设副董事长一职,以及分管财务和融资的副总裁。目前来看,拼图补全,负责财务和融资的是俞健,而新任副董事长是吴向东。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夏幸福10月8日新修改的公司章程里,除了新设副董事长席位之外,还有这样的表述——当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副董事长代为履行,这曾引发市场猜测。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章程修订(包括上市公司的公告),都是证监会和交易所的“标准模板”。如果章程里面明确“设副董事长”,董事长不在的时候就得代为履行职务,“这是希望提醒大家注意很多风险,但是并不一定代表这件事本身存在风险。”

现年51岁的吴向东,把人生中最“热血”的25年留在了华润集团。界面新闻多方确认,吴向东加盟华夏幸福后,将出任副董事长。对于华夏幸福而言,吴向东将在商业运营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3年,吴向东加入华润,曾任物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于2005年加入华润置地有限公司。2009年6月,被任命为华润置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作为技术派的代表,吴向东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他持有清华大学建筑管理学和工程力学双学士学位、清华大学交通工程硕士学位及美国旧金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拥有企业管理、商业地产等方面的广泛经验。

2000年,吴向东组建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操刀投资达40亿港元的万象城项目,打造出深圳最大的商业综合体,首年实现盈利。5年后,吴向东以深圳为根据地,为华润拿下深圳湾体育馆、大冲旧改等项目。这些项目至今仍然是华润置地重要收入来源。一位华润置地内部人士评价:“哪怕今天一套房子不卖,这些项目持续盈利应该都稳定在百亿元之上,抗周期能力很强,惯性也很大。”

2006年1月,吴向东担任华润置地常务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2013年6月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除了华润,他在备受瞩目的“宝万之争”中也担任了关键角色,成为媒体焦点。

2018年,华夏幸福全力推进产业新城异地复制,其后端复杂的运营管理,要求华夏幸福需组建强有力的商业运营团队。在华润集团服役25年的吴向东,将成为这支商业运营团队的领军人。

此外,一位华夏幸福核心高管向记者透露,俞健的加盟主要是为升级公司治理结构。“增设1名分管财务及融资的联席总裁,符合行业发展大势,目前这个行业,对于财务和融资,非常重要。”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

俞健与华夏幸福现任CFO吴中兵为上下级汇报关系,但侧重点不同。俞建更侧重于出新,“在产业新城的基础上,探索一些综合的新型不动产业务。”他表示,“这是一个增量。原则上,两个人都对董事会负责。”

俞建入职的节点,正是华夏幸福加强融资的重要阶段。今年7月,平安集团以137.7亿元价格,从大股东华夏幸福基业控股股份公司手中接手其19.7%股份。11月30日,华夏幸福通过其境外间接全资子公司,向境外专业投资人增发1亿美元的“高级无抵押定息债券”,以加强海外融资力度。

俞建的过往履历和专业性为他在华夏幸福的职业生涯做了强大背书。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俞建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部资金总监及财务部高级副总监。2014年,俞建加入华润置地有限公司,离职前担任CFO一职。接近华润置地人士评价,俞健是融资高手,备受资本市场认可。

在加盟华润之前,他还曾在BP香港及伦敦总部的战略规划和资金部门工作8年,并在北京和香港的中信集团从事了七年的融资租赁业务。作为特许金融分析师,他持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学士学位及美国密执安大学Ross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拥有二十年的财务管理经验。“将让华夏幸福长期在资本运作上的短板提高,”上述高管向记者表示。

吴向东的强势在行业有口皆碑,此次又拉上了老搭档俞建,所以一直有人担心这两位来自国企的高管,是否能顺利融入民企华夏幸福。对此,华夏幸福一位高管向界面新闻表示,“第一,大家愿意把事情做好。第二,等他们来了之后过个两三个月,我们再探讨这个问题可能更恰当,因为现在你连人都没看到。但我们也不是很担心这种事情,因为华夏幸福的风格也分很多种,当时的创业者是一套风格,做战略是一帮麦肯锡人的风格,做产业的人一种风格,还有不少来自政府和其它企业的同事。但从此前的经验看,彼此融合的不错。在华夏幸福,高管的稳定性一直不错。”

此外,此次人事变动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华夏幸福将确立南北双总部的运营模式。即原有业务及其管理团队总部仍在北京,由包括俞健在内的“新高管团队”管理的业务总部设于深圳。

吴向东入职后,华夏幸福将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75层建立新总部。他掌控的新业务将与老业务分隔,实现“新老划断”。“要充分享受新股东和新团队带来的利好,又要避免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担忧。” 一位华夏幸福核心人士向记者表示。

他认为,专注于产业新城的原有团队已经相当稳定,不会做太多变化。今年,华夏幸福历史上第一次推出了股权激励,就是限制性股票和期权方案,其实已经把现有团队这个产业新城基本上已经绑定在华夏幸福这艘大船上面了。而新团队的业务,包括康养、长租等,都将是未来探索的方向。

“新的发展依然依托于华夏幸福的这个平台,因为很多业务无法脱离产业新城。”他解释说,“比如我们现在产业新城这个是已经完成所有的,几乎我们觉得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产业化发展最好的是核心城市周边,就是你未来得很多的基于这种像康养、长租也好,产业园也好,你不能放弃产业新城这个阵地。所以很多时候,虽然新老业务划断,但是还是一个协调合作关系,”

从更高战略层面看,南北双总部加上吴向东+俞健的组合,将有利于华夏幸福实现新的突破。2018年之前,华夏幸福重仓持有环京地带。华夏幸福执行总裁吴中兵曾向媒体表示,华夏幸福环京地带2016年成交1860亿元,2017年1500多亿元。

2018年第三季度,华夏幸福产业新城不断落地,新签PPP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共17个,其中包括14个产业新城项目和 3个产业小镇项目,环南京、环郑州、环杭州、环合肥、环武汉区域初具雏形。华夏幸福总裁孟惊曾表示,2018年华夏幸福的销售目标中,“希望环京和外地各占一半”。

由此看来,“南下”成为华夏幸福必然选择。这一前提下,南北双总部布局符合发展大势。或许,这场人事变动引发的改变,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南北协同,也不仅仅是两位“地产老兵”的职业新春,华夏幸福也正在谋划着更大的棋局,变化只是刚刚开始。

深圳是王文学的福地。

17年前,刚刚卖掉火锅店投身房地产的王文学,带着华夏幸福的一位副总和在廊坊市政府当秘书的表弟南下深圳,向当时名震地产界的资深策划人王志纲虚心求教。王志纲给王文学在京城南边划了一个圈,送给他四字箴言:产业地产。

醍醐灌顶之后的王文学自此一条道走到黑,成为地产行业的一匹黑马,中国产业地产第一人。

而彼时身处深圳的马明哲,还在为平安集团业务免于被分拆而上下求索,四处奔波。巧的是,王文学和马明哲在发迹之前都曾当过司机。

17年后,两位“老司机”碰头了。

2018年9月26日,王文学带着华夏幸福的一众高管,飞赴深圳。当天,高管们从下榻之处一起跑至深圳市莲花山,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致敬。

当然,王文学和高管们此行不光是为了“朝圣”,他们是“抱平安的大腿”来了。

在此两个多月前,华夏幸福(600340.SH)的控股股东——华夏幸福基业控股股份公司(下称华夏控股)已将其19.7%股权转让给平安资管和平安人寿,平安集团由此成为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

这一次约见,大股东和二股东是为在业务及管理上商谈合作。《棱镜》了解到,在最后的战略合作签约现场,平安集团方面包括总经理任汇川、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

华夏幸福方面则包括董事长王文学、总裁孟惊、华夏控股董事程涛、华夏幸福副总裁赵鸿靖,以及吴中兵、陈怀洲、赵威和傅明磊一众高管。

对赌背后的大瘦身

平安的入股,极大改变了华夏幸福原定的战略方向。

2017年年底,王文学在公司大会上提出华夏幸福将诚意正心干好产业新城,称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不能动摇。

然而,2018年的形势,却让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业务不太好干。

华夏幸福的业务模式是通过跟地方政府签订产业园区协议,拿下地块进行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随后的土地二级开发中,通过特设的条件,以相对低价拿下住宅开发地块,通过“卖房子”的利润来反哺此前的投入和此后的运营。

不过,目前,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的园区结算收入不振,房地产销售在大幅降低售价牺牲利润的情况下,依然难有起色。

华夏幸福的经营简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产业园区的结算收入为207亿,同比仅增长1%,而其前三季度的房地产签约销售额为846亿,同比仅增9%,同期其房地产销售面积则同比增长53%,达到961万平方米。

在过去几年,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板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跑马圈地,但如今成为负累。来源:华夏幸福官网

业务不振导致华夏幸福资金持续吃紧。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货币资金为379亿元,同比下降44.34%,其偿还债务付出的资金达到421亿元,同比增长144.48%。而其因政府园区收入尚未结算而导致的应收账款和票据则达314亿元,同比增66%。

不同于以往的是,平安集团成为二股东之后,华夏幸福增加了“对赌协议”压力。

按照协议,华夏幸福 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 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应分别不低于 30% 、65% 、105% ,即分别不低于 114.15 亿元、144.88 亿元、180 亿元。否则,华夏幸福将对平安资管进行现金补偿。

而2018 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净利润为 78.78 亿元,同比增长 26.49% ,要完成对赌协议的任务,颇显艰巨。

10月9日,华夏幸福将旗下位于环京地带的部分项目开发股权80%出让给万科,拿到资金32.34亿元。

目前,华夏幸福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也逐步走高,2018年11月,华夏幸福境外子公司增发一笔1亿美元的债券,利率高达9%。

忧患之下,华夏幸福开始瘦身。此前,华夏幸福已将其天津事业部、重庆事业部裁撤。据华夏幸福内部人士称,目前其产业小镇集团也已经撤并到产业新城集团,其京南事业部也大量裁员。

实际上,在今年二季度时,华夏幸福已经开始进行人事收缩。一位华夏幸福地方员工表示,6、7月份的时候,公司地方层面进行了伤筋动骨的人员和架构调整。

华夏幸福的人事变动一向剧烈。“我工作4年多,上面换了5个分管领导,此前华夏幸福业务扩张太快,从知名房企挖了大量的人过来,薪酬都是原来的两倍甚至数倍,但这些人不一定能马上适应华夏幸福的公司文化和业务需求,也有很快就走了的。”上述地方员工表示。

华夏幸福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达90.75亿元,同比增加44%。

上述员工称,平安成为二股东之后,华夏幸福有了业绩对赌协议,公司的经营压力更大,加上总体经济大形势的影响,减员增效也是必然之策。“我认为是好事,之前公司就是步子迈得太快,摊子铺得太大了。”

减员增效同时,华夏幸福的业务模式也因平安的介入而有所改变,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华夏幸福此后要进军康养地产、长租公寓等新的业务领域。

“济济多士,使于四方,幸福桑梓,华夏以宁。”这是华夏幸福内部编撰的《劝学篇》里的一句话。而今,华夏幸福的“济济多士”或将出走四方,也许是自愿,也许是被迫。

在平安集团即将派驻一批高管进入华夏幸福之时,华夏幸福原有的高管团队是否会有所变动?一位高管表示,“维持不变”,暂时安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