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

  還記得開學第一課時,領到嶄新的課本,便迫不及待翻開閱讀。

  有的課文中還配有精美的插圖,形式不同,風格各異。

  有時一幅立意角度與視覺效果俱佳的插圖,既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又能輔助師生理解課文。

  例如飛奪瀘定橋、狼牙山五壯士、周總理的睡衣……每一幅都讓人記憶猶深。

  你知道這些經典的插圖都是誰畫的嗎?背後又有哪些不爲人知的故事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那些熟悉的畫面的背後的故事!

  1

  《飛奪瀘定橋》

  這幅油畫作品的作者叫雷坦(1939-1999),中國美協會員、廣州畫院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特美國畫廊”藝術顧問。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197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美術工作,1985年轉業到廣州畫院。

  另一幅《飛奪瀘定橋》的油畫誕生時間更早,由中國第二代油畫家劉國樞於1957年創作,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2

  《狼牙山五壯士》

  這幅附於課文之後《狼牙山五壯士》插畫雖然畫質不一定清晰,但是畫中紀念碑式的堅毅悲壯成爲5位英雄在人們心中的最終定格。它由28歲的油畫家詹建俊畫於1959年。當時他接到的任務是爲剛剛成立的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創作一批軍事歷史題材的美術作品。在衆多創作主題中,詹建俊選擇了“狼牙山五壯士”。

  完成《狼牙山五壯士》的過程並不順利,爲了創作好這幅作品,詹建俊深入狼牙山山區考察寫生,走訪當年跳崖的倖存者葛振林。當時一些領導不認同這種靜態構圖,要求一定要表現戰鬥場面,經過反覆爭論,這幅畫才得以審查通過並出現在小學課本上。

  3

  《周總理的睡衣》

  《周總理的睡衣》這幅畫的作者是軍旅畫家華克雄。這幅國畫描繪的是七十多歲的鄧媽媽戴着老花鏡給周總理補睡衣,旁邊的小護士捧着睡衣望着補丁上又勻又密的針腳溼潤了眼睛。

  1977年,華克雄完成這幅畫之後,把它贈送給了畫中的鄧媽媽鄧穎超。鄧穎超收到畫之後非常喜歡,把它掛在了中南海西花廳的家裏,並回贈給華克雄一方硯臺。2014年國慶期間,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還曾經把這幅畫和硯臺組合展出過。

  4

  《我們也要當紅軍》

  這是課文《我們也要當紅軍》的插畫,描寫的是在荒野茫茫的崎嶇山路上,兩個歷盡辛苦、長途跋涉的貧苦少年,終於趕上紅軍隊伍並要求參軍,而毛主席微笑着答應他們參軍的場景。

  這幅畫原名爲《貧農的兒子》,作者是我國老一代著名畫家蔡亮

  畫面以略微仰視的構圖,重點刻畫了兩個揹負着簡而又簡的行囊、衣衫襤褸的農家子弟的背影,儘管含蓄了兩個孩子的面部表情,但孩子堅定而有力的雙腳,仰頭向“首長”極力請求的姿態,已經體現了兩個貧農的兒子要求參加革命的迫切心情和他們倔犟執着的性格。

  他們看得出那位長者的“首長”身份,然而卻不知道他就是毛澤東的戲劇性情節,賦予了這一嚴肅題材以令人感到輕鬆和親切的氣氛,此畫之妙亦在於此。

  5

  《爲人民服務》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張思德同志是爲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在《爲人民服務》這篇課文裏,毛主席對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這幅插畫出自國畫家杜滋齡之手,杜滋齡從師於葉淺予、李震堅先生。曾任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總編輯,南開大學任東藝系主任、教授等職。課本里的插圖是他1976年的作品,2011年他還創作了另一幅《張思德同志》。

  從上世紀60年代,杜滋齡就開始畫張思德這個題材,爲了創作好這個題材,曾數次到陝北,在張思德當年工作過的地方體驗生活,訪問過張思德的戰友,蒐集素材。

  6

  《武松打虎》

  這幅工筆重彩的武松打虎圖其實是連環畫《武松打虎》中的一張,作者是著名連環畫大師劉繼卣。劉繼卣(1918-1983),新中國連環畫奠基人、泰山北斗、連壇第一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

  劉繼卣的《武松打虎》一改過去重彩畫的呆板面孔,人物設計生動、景物強調透視,色彩有虛實明暗變化,精道的工筆線描與水墨寫意有機結合。

  他筆下的虎被畫得栩栩如生,是他整個作品中最出彩的地方。可以說後來的各類作品中,多少都有他《武松打虎》裏的痕跡。

  7

  下面介紹的一批插圖,想必也會勾起不少人的回憶,可是你知道嗎?它們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像戴着銀項圈在月光下刺猹的《少年閏土》

  腦海裏不禁迴盪熟悉的旋律的

  《讓我們蕩起雙槳》

  恨不能每次看見都要掉眼淚的

  《十里長街送總理》

  教會了我們“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

  《將相和》

  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的

  《苦柚》

  讓陳賡將軍狠狠打了自己一個嘴巴的

  《倔強的小紅軍》

  把棉衣讓給戰友自己被凍死的

  《豐碑》

  讓我們看到周總理有多麼辛勞的

  《一夜的工作》

  知道了世界上有個物理學家叫伽利略

  有座塔叫比薩斜塔的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瞭解到了貝多芬給盲姑娘談鋼琴

  無意中創作出了《月光曲》

  用這些插圖承包了我們語文課本的人叫王惟震。他是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人民體育出版社美術編輯,副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

  順便提及一下,英語課本里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李雷、韓梅梅,同樣出自王惟震之手。

  8

  繼王惟震之後,又有一位藝術家將包攬很多學生的求學記憶。他就是中國當代藝術家李晨。

  2017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李晨的《苗家聖節》及他的東方藝術家形象出現在納斯達克大屏幕。李晨是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出生於1963年,198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

  李晨技術功底深厚,造型能力極強,他筆下的作品細膩獨特,形神兼備,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神韻、氣質。

  如果你仔細去看,就會發現這些插圖對課文內容都是神還原,從場景、人物動作神態到每一個細節,都精緻無比,耐人尋味。

  統編《語文》教科書中的插圖

  >

  9

  《杜甫像》,作者爲水墨人物畫一代宗師蔣兆和。

  據說,蔣兆和創作這幅畫的時候,人物畫作原型無從參考,無奈之下他參照自己的樣子畫出了《杜甫像》。

  他還畫了另外一個人物——李時珍

  畫李時珍的時候,同樣束手無策,怎麼辦?機智的他找來了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四大名醫之一蕭龍友。

  後來蔣先生憑藉難以置信的塑造能力,一鼓作氣創造了我們課本中衆多經典的古人形象,誰能想到,這一幅幅畫就此成爲我們幾代人的回憶。

  9

  當然,其他生動傳神的插畫背後的作者,我們同樣不應忘記。

  《挑山工》

  《挑山工》插圖 作者育華

  《黃繼光》

  《黃繼光》插圖 作者張洪贊

  《綠色的辦公室》

  《綠色的辦公室》插圖 作者劉克敏

  《金色的魚鉤》

  《金色的魚鉤》插圖 作者 王惟震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插圖 作者 王炳炎

  離開校園,恐怕再難翻開課本,回憶那些泛黃的照片;回味當年老師聲情並茂的解讀。

  時光易逝,歲月難求,願現在的你,還能如當年的少年一般,雖多一份成熟,卻始終純真如初。

  文章來源 |中國之聲。綜合整理自公號“人民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