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作者&來源/ 晚安少年

ID / v_night

有那麼個階段,人不自覺會處於一種極度抑鬱極度消沉的狀態。

你也不知道怎麼了,就覺得這該死的生活太糟了。糟到想大哭一場,卻怎麼也流不出一滴眼淚。

我將這種快要崩潰的狀態傾訴給了身邊的朋友。發現這其實也是大部分成年人的狀態,只是他們大多都把這種情緒藏了起來。

前陣子,重刷了一遍《請回答1988》。

在“你對我的一個誤解”第二集中,德善奶奶去世了,德善傷心的大哭。

在回老家給奶奶弔唁的路上,德善覺得爸爸應該會很傷心,但卻發現他在很熱情地招待着客人,甚至滿臉笑意,而感到不解,失望。

直到葬禮最後,大伯的出現,德善爸才抱着自己的哥哥失聲痛哭。

這時,徳善才知道,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們的事。但大人們,也會疼,也會像個孩子一樣痛哭流涕。

知乎上一個叫張丹的用戶,是這麼說的:

這就是我們作爲一個成年人的基本狀態

在面對那些原本會刺痛而流淚的事

因爲年齡的增長而失去了依靠

也永遠喪失了訴苦痛哭的資格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難過不在意,只是我們需要去面對的太多。

@EMMA說奶奶去世那天自己無比的平靜,想掉幾滴眼淚都擠不出來。

別人都責怪他說冷漠不孝順,但只有他知道自己心裏是愛奶奶的,只是那時感覺整個世界都不太真實。

直到好幾個月後,沒有任何背景渲染,他突然想起了奶奶,那個愛打麻將的奶奶。

想起了已經很久沒和奶奶說過話了,才意識到奶奶已經去世了,在房間裏邊嚎啕大哭邊寫下對奶奶的回憶。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情感隔離”,指的是在情緒進入意識之前,將自己與不愉快的情境隔離開來,不去面對由此觸發的痛苦和傷害,但理智上我們是知道自己此處該有情緒的。

而我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我們最怕的不是一時的痛苦,而是永遠的失去,是在心底,我們以爲他們還在。

就像一個老年喪妻的老人起牀後,說:“老伴兒,你睡會兒,我去給你做飯。”給老伴兒掖被角的手舉在半空,淚如雨下,因爲老伴兒已經去世五年了。

讀者@阿紫對我說,剛入職新媒體的她更糟。

週四那晚坐在電腦桌前5個小時,卻一點進展都沒有,她說明明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但到了關鍵時刻卻怎麼也寫不出來。

那個時候真的崩潰地想哭,躲進廁所裏,明明壓抑地快窒息了,卻怎麼也哭不出來,滿腦子想着沒有時間了,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個月。

“我真的有很努力去調節自己”,阿紫說。

去運動,去看電影,去和朋友聊天,所有能想到的放鬆自己的方式我都試過了卻怎麼也好不起來。

直到在一個沒有買到喜歡喫的吞拿魚三明治的下午,眼淚撲哧撲哧就出來了。

這讓我想起前陣子微博有一個熱烈討論的話題是,“女孩子的哭點真的很特別”。

她們因爲天氣太冷又特別困還要早起給委屈哭;因爲大冷天跑去買蛋糕,結果蛋糕店關門了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因爲睡的太久醒來嫌棄自己然後哭了。

這些哭點奇特的女孩,讓人忍不住驚呼也太可愛了。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奇特哭點的背後,也許就像阿紫一樣是積攢了很久得不到釋放的情緒,只是在自愈後被當做是玩笑話一樣說了出來。

就像話題熱評中第一條說的那樣:都是理由,就是想哭罷了。

而在那些想哭該哭的時刻,我們講究“可控”。

因爲成年人的崩潰,是有條件的。需要挑時間地點,甚至還要計算成本,此刻的崩潰不會給我帶來任何好處,只會影響我的工作。

久而久之現代人的崩潰變成了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

微博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裏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實際上這種默不作聲的崩潰只會使我們越來越糟。

該如何形容這種狀態呢,抑鬱、壓抑、絕望、悲傷。

就像心電圖一般,哭是有情緒波動的,它會跌落到底部再反彈上升,而哭不出來,就是一條平穩的斜線,一條向下的線,不會上升只會慢慢越來越糟。

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只能說那些內心深處的情緒,終有一天會在不知不覺中湧出讓人得以釋放。

@程霈瑜說情緒累積到崩潰的那天,一邊發抖一邊流淚地走在路上。

一小時後還要去工作,沒有勇氣及條件請假。但情緒已經崩了,一心只想着逃離,甚至去死。

後來,我大哭了一場,也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就這麼邊走邊哭,最後還是去工作了。

在同事看來我那天格外消沉,狀態極差。但我覺得我是自己的英雄,我已經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來維持自己不脫離正常生活的軌道。

寫在最後:

我們因爲長大而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多。

在這裏我想說,哭泣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它卻成了成年人生活裏一件很難的事。

如果還有什麼可以讓我們熱淚盈眶,讓我們痛哭,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剋制。

盡情地大哭,哭過後還能夠站起來,清楚自己要走什麼路,做什麼事,成爲什麼樣的大人。

今日話題:你哪些瞬間崩潰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