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構圖、著色風景寫生與靜物寫生有很大區別。由於戶外光線變化大,光源色、環境色相對不穩定,因此在寫生的過程中應多分析比較自然狀態下的色彩傾向,做到心中有數,儘可能一氣呵成。選好景後,馬上確定構圖位置,注意景物的比例關係,確定繪畫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在一個角度只能畫一兩個小時,因此一幅畫有時需要兩、三次在相同的時間、光線、角度下進行。

著色有兩種常用的方法:一種是先從局部畫起,如先將山石、石牆、樹等前景的物體,畫得很具體,很深入,再結合前景的地面,讓物體在色調關係上儘可能確切,然後再畫大面積色調,進一步尋找色調關係,這種方式是為了追求真實感。另外一種方法是在起稿之後,便尋找畫面大的色調關係,將大的色塊都畫起來,然後再深入刻畫,這種方式對於獲得大的色調非常有益

主題與中心是打動畫家的第一感受,我們為什麼要畫這幅畫?要把自己的感受固定下來,並在作畫過程中不斷強化這種感受。同時,要大刀闊斧地進行取捨。大千世界琳琅滿目、紛繁零亂。但我們不能被這些現象所迷惑,要有主動的駕馭和提煉意識。

既要強調鮮明、豐富、和諧及色彩語言的規律;也要強調視覺感受與視覺心理。但取什麼,刪什麼,直接體現出畫家的修養。要強化地域特點、季節特點、光線特點等等。觀察與歸納這在風景寫生中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開始作畫前要先觀察,並計劃好作畫的步驟。尤其在用色觀念上,不要追求細微複雜的色彩變化,應注重把握宏觀的色調,並糅進作畫者自身的創意,比如聯想、設計、意念等,再創造出一個物我兩映的色彩世界。

對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以及冷暖、色調、對比、和諧等方面進行認真思考和歸納。特別注意整體組合之後各種色彩的結構關係,比如,色相的對比、節奏的安排、面積的大小、色塊的冷暖、鮮灰的主次、色調的提煉等,最終找到一個最貼切的、能象徵主觀理想的畫面色彩分佈。使觀察進入到表現,寫生進入到歸納,想像進入到升華,完善從客觀到主觀的過程,使畫面呈現出一種單純超脫的明凈之美。整體與表現有經驗的畫家往往十分注意畫面中物象外形的處理。外形,是整理和提煉的常用手段,外形好看的作品帶給觀眾有暢快、整體的視覺美感。同時將景物概括出遠景,中景,近景幾個大的層次,注意天空、地面、主體物三者的關係,這就是畫面的整體關係。


寫生就是對景記錄,就是以自然景物陶冶自己的繪畫藝術感悟和認知,為最終作品找素材,抓住要點全面佈局,嚴禁所見到的都畫進去,只畫你需要的就成。從中體會筆墨,結構,關係。最終寫出你終身難忘的優秀寫生記錄。下圖我的寫生作品。


所謂寫生,就對觀察到的物體用畫筆進去描述,注意大體與細節的關係,在確定大輪廓。主色調後,再對細節進去加工,要有取含,並不是象照相都記錄下來,也可對畫面進去加入一些元素,如人物,小亭,小樹等,使畫面生動,一句話多練習多觀察,看臨優秀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進步。


寫生時應注意的問題:

1、首先要觀察寫生物,看整體;

2、抓住寫生物的特徵;

3、還要按正確的寫生步驟進行;

4、充分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