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诗赋传情”、“绿色殡葬、文明祭祀”、乘坐地铁来园祭扫可兑换礼品、免费提供黄丝带……在合肥,这个清明节显得充满“绿色”和“新意”。

  昨天,合肥700余人参加了清明集体共祭活动。

  清明共祭:诗赋传情寄相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月5日上午,伴随着婉约的古筝声,合肥市2019年“人文共祭爱传万家”清明集体共祭活动在合肥市殡仪馆一号厅拉开帷幕,共95个家庭、700余名市民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以“诗”为主题,意在“诗赋传情”,在倡导“绿色殡葬、文明祭祀”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饱含优美韵律的诗歌向逝者传递最真挚、最深切的缅怀之情。今年的清明共祭仪式,在以往点烛祈福、诵读祭文等环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心愿瓶寄语、插柳等创新环节,让代表绿色新生、缅怀思念的美好祈愿得以传递,充分表达市民的追思、祭奠之情。

  前来祭拜恩师的许增福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清明共祭活动,“整个流程特别好,大家都很文明,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完全将我的思念之情抒发出来。”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清明共祭活动还在三里街街道、杏林街道、亳州路街道和曙光社区设置了4个分会场,累计有143个家庭参加了集体共祭活动。

  清明期间,合肥各大墓园里,人们用鲜花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从启/摄

  绿色清明:丝带鲜花祭先烈

  昨天,大蜀山文化陵园举行了合肥市2019清明文化节,开展了随手拍清明、铭记红色历史地图寻宝、儿童画展等活动,传播清明传统文化,缅怀革命先烈。为了避免清明祭祀高峰出现拥堵,陵园推出了绿色出行活动,乘坐地铁2号线来园祭扫可兑换礼品。另外,在清明期间,陵园提供免费循环专车,免费提供黄丝带、心愿卡、午间小食等温馨服务,园内设置多个服务摊点方便客户祭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清明文化节,大蜀山文化陵园推出了以“合肥印记”为主题的2019年全新文创系列产品,写着合肥本土特色方言的徽章,印有徽园、大蜀山、大钟楼、合肥大剧院等合肥十大特色地标建筑的环保帆布包等纪念品,不仅充满奇思妙想,还注入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十分值得收藏。记者从陵园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4月2日,大蜀山文化陵园的文创小店正式上线,很快便走红网络。据了解,首批产品的销售收入将全部捐给“口罩天使”慈善项目,用于帮助贫困白血病患者。

  昨天,合肥小蜀山陵园举办了第五届清明共祭活动,以“文明共祭绿色新风”为主题,当天活动所需物品全部由陵园免费提供,在宣传生态、绿色殡葬理念的同时,给祭祀市民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文化盛宴。

  除了这两个陵园,合肥的包河区文化陵园、大兴塔陵园、经开区青龙潭公墓园、新站区三元日月宫、高新区玉兰大道功德园等都迎来了清明祭祀高峰。记者了解到,大部分陵园实行全面禁烧管理,禁止携带冥纸、冥币等可燃物进入园区。此外,不少陵园都开展了鲜花兑换冥纸活动,提倡线上祭祀以及绿色出行,以保护生态环境。

  刘达青 张红艳 杨家平 李晶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韩诚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