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錫、鎳、鉛、磷等化學元素的合金,這種合金是世界冶金史上最早的合金,歷經幾千年的化學反應,會在表面形成一層青灰色的銹,所以,今人也稱其為「青銅」。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有多件珍貴的青銅器,還有不少都是國寶級哦!今天從《中國歷史密碼》一書中,挑選6件青銅器向大家介紹:

函皇父鼎(國寶級)

函皇父鼎是西周晚期(前9世紀至前771年)周厲王時期器物,1933年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上康村西周銅器窯藏。器物通高58釐米、口徑49釐米、腹深27釐米,重31. 5千克,立耳蹄足,腹壁稍外鼓,頸及腹均飾卷鼻獸紋。內壁一側鑄銘文37字。銘文書寫筆道圓潤,結構和諧,靜中寓動,雄闊剛健,韻味十足。

羊首勺

羊首勺為商代晚期(前13世紀至前11世紀)器物,1977年陝西省清澗縣解家溝出土。為挹酒器,長17. 5釐米。勺柄端為一羊首,角大而後下曲,雙目圓睜,柄面扁平,前立一小羊,小尾後豎,作驚懾之態,羊後立一虎,張口垂涎,作捕食之勢。造型別緻、製作精美、設計新穎的羊首勺,是獨一無二的青銅器藝術瑰寶。

五祀衛鼎(國寶級)

西周中期(前10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器物。1975年2月出土於陝西省岐山縣京當公社董家村1號西周銅器窖藏。該鼎腹內壁鑄銘文19行207字,記錄了一件因為土地補償引起的違約案件的處理過程,是研究西周中期社會經濟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資料,對史學研究和法學研究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銘文中有確切紀年,因此五祀衛鼎是判斷西周中期青銅器的標準器,是一件非常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多友鼎(國寶級)

多友鼎是西周晚期(前9世紀中葉至前771年)的器物,1980年出土於陝西省長安縣鬥門鎮下泉村。鼎高51.5釐米,口徑50釐米。腹內鑄有278字銘文,銘文記載了西周厲王時軍事指揮官多友(人名)率軍在今陝甘交界的徑水流域抵禦北方民族獫狁侵擾的戰鬥情形,是研究西周軍事和對外關係的重要資料。

銘文結構凝練,字跡秀麗,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中的重要篇章,是一件不可貌相的國寶重器。現為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饕餮紋四足鬲

商代中期(前15世紀至前13世紀)的器物,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城固縣五郎廟村高22.8釐米,口徑21釐米,腹深16釐米一般鬲為三足,而此四足銅鬲,是鬲中的特例,在目前所見的青銅器中僅此一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西周旟鼎(國寶級)

西周早期器物,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眉縣楊家村。通高77釐米,口徑56.5釐米,重達78.5千克。造型敦厚雄偉,紋飾莊重神奇,鼎腹內壁上鑄有28字銘文,大意為:「某年八月初,王姜將原賜予師櫨的土地收回,轉賜給旟,旟便做此鼎紀念。」該器物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同時被公認為周康王時的標準器,為國寶級文物,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青銅器是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製成的器皿和用具,它不是普通人可以擁有的,而是作為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流傳於世的,因此,歷史學家也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稱之為「青銅時代」。

保守估計,這一時期從夏商周三代而起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是青銅器產生、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時期。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歷史學家們譽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件,還有很多珍貴的青銅器值得欣賞。更多青銅器的故事,可閱讀《中國歷史密碼》,一本書瞭解陝西,一本書讀懂中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