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殲-20

渦扇15"峨眉" 渦扇發動機,是為我國第四代重型/中型戰鬥機而研製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WS-15主要用於雙發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WS-15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廠、430廠和113廠等單位專家組織研製。"峨眉"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驗證機在2006年5月首次臺架運轉試車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又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研製我國第四代重型戰鬥機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07年3月原形機首次臺架運轉試車成功,2011年中航黎明完成了WS-15驗證機的交付,2013年3月發動機完成設計定型試驗,2014年7月生產型發動機定型。

圖為渦扇15發動機

據悉,渦扇15發動機由於研發進度拖延,中航工業611所和成飛公司不得不先為殲20隱身戰鬥機配裝AL-31FN第三批次發動機,待WS-15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技術完全成熟,通過長時間試車考覈並且技術定型後,再進行替換。

此前,WS-15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已經安裝在殲20隱身戰鬥機的某系列原型機上進行了試飛。中航工業611所和成飛公司採取老辦法,即同時在殲20隱身戰鬥機上安裝1臺技術成熟的AL-31FN第三批次發動機和1臺進行考覈試飛的WS-15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渦扇15發動機具備隱身性能,因為採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渦扇-15更耐高溫,強度更高。相信渦扇-15不久之後便能成熟起來堪以重用,成為未來戰場與美日俄歐等先進戰鬥機一爭高下的中流砥柱。


渦扇15算得上是世界第二那麼牛了,最牛的應該是F135了,F135發動機牛是因為這款發動機目前是藍星推力最大發動機,目前他的推力是18噸,關鍵他的壽命還高,美國給他留下了進一步增推的潛力,打算到2023年增推到22噸左右,這樣就會重新定義大推力發動機的概念。

殲20已經足夠先進了,就差發動機這一項了。

渦扇15發動機將會是我國第一款面向未來、應用在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上的發動機,也是我國基礎科學和航空動力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產物,整體性能代表瞭如今我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科技的最高水平,他的推力將會達到18噸,推重比達到12,但是這款發動機的壽命肯定還是沒有F135那麼高,畢竟我國此前在渦扇10A這款發動機上用了多年時間打磨,也只是得到了3000小時的最高壽命,而F135的壽命在6000小時左右。

F135發動機漂亮的就像是個藝術品,精細化造就了高壽命。

渦扇15隻要壽命能夠超過2000小時,就可以進入實用階段了,只要能夠到達4000小時,就已經是世界頂級了,所以我們並不奢望他能夠比F135更加先進,但是也千萬不要像WS10那樣經過多年打磨,現在他的研製進度放慢了,這其實也是好事,在2016年就交付核心機的情況下,現在都還沒有上天,充分說明瞭決心把所有小問題都消滅在研發階段的信心,不要帶進部隊。

殲10B正在測試的這款矢量尾噴,今後很可能就是渦扇15的子系統之一了。

渦扇15發動機很先進,堪稱是藍星第二,僅次於F135,俄羅斯的產品30發動機,據說推力也能達到16噸以上,而且即將交付,但是這款發動機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程度比我國發動機差,今後也不會是機械發動機的主流了,電子科技和電傳飛控技術是俄羅斯無法超越渦扇15的重要原因。


每日點兵為您回答:

您提問圖片中號稱是渦扇15的發動機,更符合渦輪軸發動機或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特徵,雖然小兵兵不知道渦扇15到底長成什麼樣子,但這張圖中的,一定不是。

具體來說渦扇15的介紹(下圖,打著《兵器解析》水印的),就是拿出來騙人的。

主要錯誤有兩個,一個是發動機的圖片是裝配在烏克蘭雅克130教練機上的,烏克蘭伊伏琴柯設計局的AL-222發動機的圖片,而且還是沒有加力燃燒室的。

而裝配在國產L15高級教練機上的,有加力燃燒室的AL-222-25F發動機,則如下圖所示

至於所謂裝在J13上試飛就更扯得沒邊了。殲13是沈飛為中國空軍設計的第三代輕型制空戰鬥機,外形結構參考美國當時的輕型戰機F16,但沒有使用電傳和放寬靜穩定設計,其配套的發動機是蘇聯米格23上裝的R-29-300 型發動機的國產仿製型號:渦噴15。改型戰機在1977年6月1日召開首次大型論證會,在1981年3月下馬。期間只製作過用於風洞試驗和方案展示的小型模型(下圖),連1:1模型都沒有,怎麼可能用來給渦扇15進行試車?渦噴15和渦扇15雖然只差了一個字,技術水平的差距幾乎能達到50年!@《兵器解析》的這張圖片……小兵兵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關於國產戰鬥機發東西性能的回答,請關注《每日點兵》的悟空賬號或移步,雖然小兵兵無法保證我所說的一定是正確的,畢竟保密的東西太多,但我將盡最大可能的做到公正、客觀。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91053674243031309/


渦扇15纔是4代機的標準動力

5代機的4S標準中不就有一項超音速巡航嗎?這種能力要達到的話戰鬥機發動機必須達到10,這樣的話不開加力就能實現超音速巡航。

牛是算不上的,畢竟就算搞出來推重比10的發動機也才達到美國F119發動機的水平,離世界先進的F135還差至少15年的水平。

不過搞出來的話我國就能超越我們的老師俄羅斯,徹底的解決我國戰機心臟病的問題我國現在還大量依賴俄國發動機,跟美國比不算牛跟其他國家比就差不多了。


渦扇15是我國為殲20戰機所配套的發動機,是一臺小涵道比,加力式的推力矢量發動機,代號峨眉,由606所,624所等科研機構進行研製。

渦扇15於2006年試運車成功。預計2025左右能達到設計定型成熟。預計中間推為10.5噸,加力推為16.2噸,推重比為10一級。

1992年我國與俄羅斯展開淡判,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經濟跌倒了谷底,軍隊連伙食費都是問題,軍工研發團體更是得不到政府所拔的研發費用,在明斯克馬丘麗莎會議上明確雅克141被下馬,配套的R79發動機沒有了裝機對象,在圖曼斯基設計局的經濟困境下,1995年中俄同意了把R79發動機技術及圖紙轉讓給我國,但矢量發動機噴管技術被美國普惠買走了,用在了F35戰機的F135發動機上。

此後又購買了R79後續改進型發動機的資料。之後我們開始研發的沛縣扇15發動機。R79發動機是蘇聯時期與AL41發動機競爭失敗的型號,雖然推力達到了15.5噸,改進型17.5噸,但一慣保持了毛髮的特色,推重比低的嚇人,只有五點幾,渦扇九上個世紀70年代的發動機推重比都6了雖然R79是垂直起降所用發動機,但沒有起降設備推重比也就6,比F119推重比10還耍要差的多。

很多人覺得渦扇十五是R79發動機的國產型號,但我覺得不可能,R79隻什麼年代的東西了,我國的渦扇十五可能會參靠一些數據和設計,但完全抄襲有什麼用,會根據我國自己的工作設計和材料,加工的資源發展我們自己的發動機

渦扇十五是我國國家近些年集發動機之大成,雖然可能比起F135會落後一點,但我相信我們會趕上去的。


渦扇15設計最大推力18噸,這個數值要說牛上天那也不至於,但至少可以說趕上了國際一流水平。目前,世界主流的航空發動機如F-119,推力在16.5噸左右,F135最大推力18噸(增推型22噸),俄羅斯AL-41F最大推力14.5噸左右,最新的「項目-30」設計推力在17.5頓左右。如果渦扇15能夠達到18噸的設計目標,那基本就躋身世界一流水準了。國產渦扇15發動機

可惜的是,目前渦扇15還未有消息證實已經列裝。目前殲20使用的還是國產渦扇10b發動機,最大推力13噸,跟俄羅斯AL-31F發動機差不多,跟目前世界主流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裝備渦扇10b發動機的殲20壓根就無法發揮出作為一款隱形戰機的全部實力,這樣子在面對f22和蘇57這種裝備大推力發動機的先進戰機時難免會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殲20裝備渦扇15發動機是必然的要求,無論是對殲20本身而言,還是對中國國防工業發展來說,渦扇15都是必須要跨過的坎。

美國F135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這個短板困擾了中國很多年,中國航空工業在其他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唯獨航空發動機這一塊始終無法追上世界主流水平。從當年的殲10再到殲11,殲15,殲16再到如今的殲20,中國大部分機型都還在使用俄羅斯的發動機,而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不僅性能有限,而且通過購買根本無法取得發動機的技術,最後還是自己去研發。長久以往,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對中國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研究弊大於利。

俄羅斯最新的「項目30」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長久以來都是我國亟待攻克的難關,如今,隨著渦扇-2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在該領域長期受西方壟斷、嘲笑甚至壓迫的局面將被改寫。渦扇-20是我國延照西方核心發動機理念研製的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在我國未來航空工業領域的前景非常廣闊,可用於大型戰略運輸機、大型客機、遠程隱身轟炸機和第二代遠程反潛巡邏機。現在,國內很多大型飛機,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都翹首以盼它的問世,屆時將解決我國一大堆飛機平臺無國產大功率發動機用的困境。

首先,作為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承擔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研發之時,在發動機方面運-20就推出了兩個國產方案,其一是使用在俄羅斯先進發動機基礎上仿製的渦扇-18中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第二就是換裝性能更加優秀的渦扇-20,讓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徹底擺脫國外航發的束縛,隨著渦扇-20研製工作的推進,今年渦扇-20配裝運-20已經沒有什麼障礙。

除去運-20,我國自主研發的民用大型客機之星C919同樣可以換裝渦扇-20,之前C919能否軍用一說被討論了很久,結果普遍認為C919如果要發展成軍用,那就必須換裝美國通用公司生產的LEAP發動機,顯然美國不可能將此發動機出口給軍用C919。現在,渦扇-20或將徹底扭轉這一局面,因為兩臺推力13-14噸地渦扇-20提供的動力足夠C919用了。

並且,隨著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噴氣式反潛機、噴氣式預警機等一系列特種飛機都將問世,這些特種用途的飛機必然離不開國產渦扇發動機,渦扇-20便能很好的供它們使用。沒錯,我國航發起步確實晚了西方30年,但我們沒有放棄,正在努力追趕,而且已經卓有成效,要合理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暫時的落後不可怕,自怨自艾才致命。


WS-15正在研製當中,具體參數我們還不知道,當然各大高票答案都是分析,有一定的可信度,片面地講:具備矢量推力是一定的、推重比增加、推力更大、穩定性更好,因為是專為J20定製,所以一旦裝備,肯定是最適合J20的發動機

喜歡我的回答請點個關注,謝謝!


殲-20作為新一代隱身戰機,備受世人讚譽!但發動機問題一直飽受詬病!眾所周知的是,殲-20的技術驗證機採用的是俄羅斯AL-31F系列發動機,這也是最穩妥的方案。但在批量服役之後,到底採用何種發動機,這纔是關鍵。最近媒體曝光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殲-20將裝備專門為其研製的WS-15第五代航空發動機,這是這款大推重比發動機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WS-15發動機)

根據央視播出的紀錄片來看,中國第五代航空發動機WS-15首次曝光!該型發動機在坊間傳聞已久,這是首次對外確認!根據介紹顯示WS-15』峨眉』是中國研製的第五代航空發動機。曾在航展上展出過,相比於WS-10系列,WS-15的推重比與美軍F-22戰機的發動機相當。中國在十多年前就研製出發動機矢量尾噴技術,但當時技術水平較低,無法達到相關使用要求。但蘇-35的進口極大改善了這種局面。美國曾說殲-20就是四代半戰機,但WS-15的出現,美國媒體估計就不敢胡說了吧!

(殲-20)

雖然WS-15展現在世人面前,但具體參數未知。參考國際先進戰機來看,如果殲-20想達到2000公里的作戰半徑,WS-15的推重比將達到10.85,這已經接近美俄的先進技術,可以使殲-20獲得超音速巡航的能力。根據中航工業官網的消息來看,在2017年工作會議上指出,專門為殲-20研製的「WS-15」和為運-20研製的「WS-20」發動機,將在十三五內成功收關,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受制於人的局面,將在未來五年有所改觀!

(運-20)

本文內容及圖片版權均歸〈兵器解析〉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平臺已開通原創保護功能,抄襲將被追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