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籠統的角度,心理和醫學的背後都離不開生理機制。這應該是心理學和醫學最大關聯。

從具體的角度,我們都知道,研究任何疾病,都無法避免研究疾病產生過程中的生理病理機制。其實不僅是疾病具有生理病理機制,很多心理現象的研究也無法迴避其產生的生理因素。

然而,大眾往往會過分關注心理現象產生的外因(例如重大變故,壓力),忽視心理現象的生理病理機制。以下舉三個例子:

A 以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為例,從表面來看,好像是人經歷了重大的創傷,才導致的。那麼分散分散ta的注意力就好了,安慰安慰ta就好了。但實際上,有些研究者認為,PTSD和飆高的去甲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有密切相關(Leskin et al.,1998)。

B 再比如,很多研究認為偏頭痛與抑鬱症有共病機制,儘管醫學界對偏頭痛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是否也說明偏頭痛和抑鬱症有著相關的生理病理機制。

C 抑鬱症是一種經常被提及的精神(心理)障礙,很多人會不以為然地認為,不就是抑鬱嗎,每個人都有啊,為什麼還要喫藥?有些人會不停的會勸抑鬱症患者「想開點啊」。不可否認,社會外因也是引起抑鬱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抑鬱症其實也和生理因素密切相關。目前看來,心境可能是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和5-HT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這可能也是某些抗抑鬱葯可以改善抑鬱症的原因。


跟醫學與化學的關係差不多吧,都是互有交叉相互影響。醫學心理學主要是為了治療疾病,關注個體。教育心理學主要關注行為和引導。社會心理更傾向於羣體。現在學科那麼細,跟誰有點交叉也不奇怪。。


推一波央視前幾年的《走近科學》,很多在醫學上查不出的病例都是由於心理原因造成的。

附一張重慶殭屍男孩的簡介


謝邀

1,心理學不是醫學,但是主要開設院校是師範院校和醫學院校,一些較小的醫學院校甚至還沒有心理學這個專業。中山大學醫學院應該是有心理學專業的吧,學校口碑本身就好,院校也大,應該沒有問題

2,心理學和醫學都是理科,醫學是肯定招理科生,有部分高校招心理學要文科生,但這種學校已經非常少了,甚至有學文專業的學生想考心理學都查不到那些學校心理學招文科3,學習心理學是不需要任何基礎的,但是如果非常想打一定的基礎可以先看一下專業的普通心理學,因為這是心理學的入門課,也是你最終考驗自己對心理學是否感興趣的一個測量儀器吧!

心理學屬於理科。像數學,物理都是理科。

醫學屬於醫科。

科室都不同。

不過在臨牀上面。有些疾病的治療需要心理生理同時進行纔有效果。


心理學者如果丟掉了醫學,就丟掉了心理學的一半。這是我從無數次臨牀經驗裏總結出來的。

如果說精神現象有一半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那麼心理學就有一半是建立在生理學基礎上的。


謝邀,仔細思考了一下,現代醫學和現代心理學之間的聯繫大致是以下幾方面:

首先,我們講的是現代醫學和現代心理學,因為如果從源頭去考證的話,很多學科的起源都很接近,比如起源於古希臘的哲學等等。

就目前而言,醫學和心理學之間的第一個聯繫在於精神病學與心理治療之間。前者屬於醫學,而心理治療(諮詢)屬於心理學,那麼二者之間有逐步融合的趨勢。

其次是認知神經學科,這應該是屬於醫學和心理學交叉學科,研究人的神經系統與人的認知思維等心理現象之間的關係。

從總體上,我們有一種理念性的東西叫做「身心一體論」,也就是說,人的生理和心理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從這意義上說,醫學和心理學之間的聯繫應該是非常豐富和重要的,只是目前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只是冰山一角。

補充:目前已經有一些研究證明一些身體病變與心理因素有關,同時一些心理問題和疾病也與生理指標的改變有關。抑鬱症其實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比較嚴重的抑鬱症的患者為什麼需要同時接受藥物治療?就是因為長時間的抑鬱情緒會改變生理條件(比如一些激素水平),而當這些生理條件改變之後就會反過來抑制人的情緒(讓人想高興也高興不起來),因此到一定程度需要通過藥物幹預使得體內的激素水平維持正常,然後再心理諮詢解決心理問題,單一措施對抑鬱症的療效很差。這也就是說明瞭身心一體論。

現代心理學來自精神病學,心理學的早年宗師都有豐富的精神病學經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