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小祕書邀請!

茵陳和白蒿是同一種植物。只是不同的季節叫不同的名字罷了。二月長出來的叫茵陳。春寒剛退,大地復甦,茵陳白絨絨的率先露出頭來,這時候它屬於葯類。這季節,很多城裡人會跑到農村挖一些茵陳曬乾,加紅棗和雞蛋,熬水喝,它具有清熱利濕,保肝護肝的作用。 因此每年初春,我都會打電話讓老家的親戚給我挖一些曬乾拿來我熬水喝。下面這是今年我回老家親自挖的茵陳。

茵陳生長到三月就是蒿了,蒿的藥用價值就遠遜於茵陳了。蒿和茵陳都可以當做野菜拌澱粉蒸著喫,味道清香,非常好喫。我們一到春天就會蒸這種菜喫。不但有益身體,而且改改口味。

到了四月份,蒿就長高長壯,不能當葯當菜喫l了。農村有句俗語「二月茵陳三月蒿,四月白蒿當柴燒」

說的就是茵陳、白蒿和季節的密切關係。

我們當地有一個工廠就是用茵陳加工「茵陳汁」飲料,口味甘苦,非常受人喜愛。

我們這裡的農村,這些既是菜又是葯的植物品種非常多,我是伴隨著這些植物長大。對它們有著樸素的愛!

如果你看到了我寫的這篇答題,你也正好來自農村,那我們暫且叫老鄉吧,請老鄉給我點贊,留言,關注我,相互學習和交流!

謝謝大家的支持!


我們經常在菜園裡甚至在菜攤子上都會把一些喫的蔬菜弄混掉,更不用說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中草藥,這些都很難分辨。白蒿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主根單一,狹窄紡錘形,莖下部稍木質化,縱棱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茵陳,別名牛至,田耐裏、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那麼,白蒿與茵陳有什麼區別呢?

白蒿與茵陳有什麼區別

茵陳:多捲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很小,長1.5~2.5cm,直徑0.1~0.2cm。去除白色毛皮後可以看到明顯縱紋;質地脆,容易折斷。葉具柄;蔓延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子長1至3釐米,寬1釐米;小裂片是卵形或略帶倒披針形,條狀,先端銳尖。空氣芬芳,味道略帶苦味。

白蒿:是一種多年生軸根小半灌木。回到早春並且快速增長。從3月中旬開始增長到4月,8月中旬開花,9月初結實,10月初成熟。根系發達。在正常使用草地的條件下,主根可以進入100 cm土層,側根和不定根主要集中在30 cm以內的土層中。根系入土深度超過株高的4~5倍,根幅大於冠幅2~3倍。使用過量,棲息地乾旱程度加劇,植物地下部分比植株高10~20倍,主根效應減弱,不定根大量出現,甚至發育以不定根取代主根根的作用。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菌陳和白蒿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只是叫法不同。俗話說「三月菌陳四月蒿,過了五月當柴燒」。

雖是同一種植物但是菌陳和白蒿的功效作用也有些許不同。

菌陳是灰白色或者灰綠色的,布滿白毛。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材,清熱解毒。預防流感,感冒。可治療腹痛、腹瀉嘔吐、食積腹脹、月經不調、水腫等症。春季裏都會挖取一些晾乾泡水喝,對身體很好。不過,現在菌陳的數量越來越少了。

菌陳是從去年沒有死亡的老根上生長出來的,既可藥用也可食用。菌陳味道清苦,可以包包子、蒸窩窩頭。最經典的做法便是蒸菜,將菌陳粘上麵粉上鍋蒸熟。 清明節過後 ,菌陳便長成蒿了,個頭大了許多。

地上部分含白蒿素,此時白蒿的藥用價值和口感都減少了許多。五月之後的白蒿,已經「老」了,口感硬而差,一般不會食用採摘它們了,一般當作雜草處理掉。 所以,菌陳、白蒿的價值在幼嫩時期很高,食用口感也好,藥用價值也高。

可以在三月份多採摘一些菌陳晾乾泡水喝。 (農業引擎之憶風)

白雪公主草莓苗和四季草莓苗接受明年預定,優質草莓苗母苗供應! 農業引擎規劃諮詢團隊,農業投資機會研究、農業園區規劃、農場運營管理諮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茵陳和白蒿是一種植物,只不過在三月以前採集的是一種藥材,在中藥裏叫茵陳。

河北民間的俗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明白蒿在不同生長節段,有不同的用途和不一樣的價值。人們也用來教育孩子,少年不努力,到大了只能是燒火的柴禾。

我的記憶中,白蒿最好的用途是驅趕蚊蟲。少年在農村,祖母總是把曬乾的白蒿用馬蘭葉綁成蚊繩,晚上用火點著一頭,掛在室內,一夜蚊蟲不咬。白蒿的煙也不嗆人。

六十年代,白蒿的驅蚊作用被商業開發,市場上出現了驅蚊香。稍後又出現了驅蚊油。這些商品的主要成分都是從白蒿里提取的。


茵陳和白蒿其實是一種植物不同季節的不同叫法,「三月茵陳四月蒿,過了五月當柴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茵陳是學名,一般老百姓不說。在農村,一般老百姓所說的白蒿,其實就是茵陳在二三月剛長出來的時候的叫法,因為白蒿剛長出來的時候,葉子的背面有一層白白的絨毛,所以稱之為白蒿。

白蒿全草入葯,可預防流感,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過多、崩漏帶下、皮膚搔癢及水腫等症,其散熱發表功用,尤勝於薄荷。特別是對於肝病患者有奇效,可清肝利膽,去肝火,對酒精肝、脂肪肝、早期肝硬化都有很好的療效。


敗火消腫,明目去肝滯,兩者加一起涼性更強,叫金鋼鋼。


茵陳和白蒿的區別是在於時間,同一個植物在不同的時間便會是兩種叫法。

三月裏茵陳,四月的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意三月的茵陳是採挖最好的時候,蒸著喫,燒水喝味道都很好。到四月的時候再去挖來喫,蒿子氣味就很大了,不好喫嘍!


茵陳和白蒿有什麼區別?

其實茵陳和白蒿就是同一種植物,剛出芽兒很小的時候叫茵陳長高了長老了就叫白蒿了。

茵陳是一種很美味的野菜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做法也有很多種比如蒸菜、炒雞蛋、包餃子等等,前幾天還挖回來一些用來炒雞蛋挺好喫的,新鮮的茵陳也就這幾天,過幾天可就喫不著了想喫的朋友可要抓緊了。


茵陳和白蒿有什麼區別?茵陳和白蒿沒有區別,只是叫法不同,茵陳是學名,白蒿是老百姓的土叫法,因為其顏色發白所以又稱白蒿;如下圖

古語三月茵陳四月蒿,有人誤認為三月的叫茵陳,四月就叫白蒿,其實不是這樣,三月的既叫茵陳也叫白蒿,四月裏所指的蒿是由白蒿變成的青蒿如下圖:

茵陳即白蒿現在正是食用的好時節。白蒿的相關食用價值如:降血壓、提高免疫力、保肝護肝、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等等,大家相比都已知道,不作贅述。

今天簡單介紹兩種白蒿的喫法,希望大家喜歡。一、蒸菜喫。用白蒿和玉米麪相拌,加入少量食鹽蒸著喫,注意白蒿和玉米麪相拌時加水很重要,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加水太多,蒸菜發粘,加水太少,蒸菜發乾,只要玉米麪和白蒿掛在一起即可,這種蒸菜清香的很,絕對是一種美味,請大家做一下嘗嘗是否符合你的口味?

二、蒸窩頭。同樣用白蒿和玉米麪加適量鹽捏成窩頭,上鍋蒸40分鐘即可。若有豆麪,和玉米麪配成1:1蒸出來的窩頭更香更好喫!

我現在一頓飯一個,可好呢,比饅頭米飯好喫多了,主要是還養生!


茵陳和白蒿是同一種東西!茵陳是白蒿的幼苗,三月茵陳四月蒿,五六月後當柴燒!(這是北方之說)南方因該是:二月茵陳三月蒿,四五月後當柴燒!茵陳養肝護肝,尤其幫助新生兒退去黃疸效果特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