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卜辭中有一個驍勇善戰的古國,它不服從商王朝的管轄,且處處與商王作對,神出鬼沒,好打游擊戰,以騷擾商畿之地或商的附屬國爲樂,商王爲此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嚴密佈控、監視,也曾大動干戈,調集多方力量出征討伐,不惜讓王后婦好代爲出征甚至自己親征。這個古國便是商代土方。根據卜辭提示,商代土方大致位於殷商西部以北。那麼具體位置在哪?學界提出土方地望位於今山西呂梁山西麓,黃河東岸的石樓縣一帶。石樓,西漢初這裏曾爲土軍侯國,後置土軍縣,“石樓”名從隋朝始,據說是因其境內有名山疊石如樓而得名。北魏時因胡、漢音譯訛變爲“吐京”,改置吐京郡,《水經注》記載:“(河水)南過土軍縣西,吐京郡故城,即土軍縣之故城也。”建國以來,山西以北地區曾出土大量帶有“土勻”銘文的戰國布幣,布幣是戰國時一種通用銅製貨幣,研究後認爲,“土勻”即“土軍”,“勻”和“軍”都帶“勹”,“勹”古通“包”,據說“土勻”地名由來跟其當地著名景點“黃河第一彎”有關。土軍(土勻)戰國時屬趙,可以說明戰國時趙國的大量貨幣由“土勻”邑製造,土勻邑當是一個鑄銅冶銅產業較爲發達的區域。商代土方的強大和善戰或許跟它有史以來發達的冶銅業有關。

  “土”的甲骨文下面“一”橫,表示“地面”,上面爲隆起狀,表示被大地承載的天地萬物,所以《說文解字》說:“地之吐生物者爲土。”“土”的造字本義或跟祭祀有關,人類生存離不開土地,所以有“土爲社主”一說,“社主”就是土地之神,後來發明五穀後又衍伸出社稷之神,遠古時期已經開始祭祀土地神,並有社主供奉,《淮南子·齊俗訓》記載:“有虞氏社用土,夏后氏社用鬆,殷人社用石,周人社用慄。”不過也有說法認爲“土”的最初意義來自母系氏族制,原始社會以女性爲主宰,稱爲“後”,“土”象徵孕育人類的女性,所以後世有“后土”、“土母”一說,“地爲陰者”應該也源於此。《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頭頂皇天腳踏后土的意思。不管怎麼說,兩者會有一定的因果關聯。土方的起源或在母系時,是個信奉土神祟拜女性的部落。

  土的甲骨文

  商王及其附屬國們對其鄰近土方的一舉一動是十分警覺的,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立馬向上峯報告。卜辭:“…王佔曰:有求,其有來艱。迄至九日辛卯,允有來(艱)自北, 妻告曰,土方侵我田十人。”這是一份妻囗的諜報,妻囗,可能是某國出嫁到某國的女子,土方來侵,她急忙向母國求救,而她的母國和夫家都是商王的附屬國,便一起向商王求助,換一種角度說,它們都是商王的耳目。囗的諜報內容是,土方侵佔了他們國家的田地,並被擄走了十人。卜辭:“癸巳卜,貞:旬亡禍?王佔曰:有咎,其有來艱。迄至五日丁酉,允有來西,沚告曰:土方徵於我東鄙,囗二邑,(上工下口)方亦侵我西鄙田。”(上工下口)方跟土方一樣,也是西北部的方國部落,屢屢侵犯商朝的成員國,卜辭中有不少兩個方國同時侵犯商境的記錄,這則卜辭講得是沚國(商成員國)來報,土方和(上工下口)方一起來犯,土方大舉入侵沚國東土,被擄去了兩座城池;而(上工下口)方從西面入侵,搶佔沚國的田邑。同樣,這也是一則沚侯向商王求救的諜報。

  土勻瓶

  商王屢屢收到來自西北部土方犯境的諜報後,終於開始坐不住了,決定商議討伐土方事宜。卜辭:“…賓貞:今春共正(徵)土方。”這年春天,商王糾集軍隊征討土方。卜辭:“甲寅卜,貞:戉囗令正(徵)土方,一月?”大意是一月,商王令戉囗出征土方。卜辭:“丁酉卜, 貞:今春王共人五千正(徵)土方,受有又,三月?”大意是商王結集軍隊五千人出征土方。卜辭:“辛巳卜,爭貞:今春王共人乎婦好伐土方,受有又,五月?”這是商王貞問這年春季的五月召集衆人,準備令婦好討伐土方,能否得到上天的庇佑?除了婦好,沚侯、以及商王自己也參與了土方的征伐,卜辭:“乙卯卜,爭貞:沚囗爯冊,王比伐土方,受有又?” “戊午卜,賓貞:王比沚囗伐土方,受又,五月?”以上兩則卜辭大意爲商王親征,由沚侯協從,共同討伐土方。可見商王爲滅土國確實下了血本,作足了準備。

  方足布土勻

  土國估計亡於武丁時,其亡國後裔不知去向,有待考證。土國之後應該有土氏,但現今土姓似乎主要起源於“后土”一說,不知跟商代土國有沒有關係。

  文/堰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