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真正的文明時期,夏商周這段時期我覺得的是國博中非常非常值得看的一段時期,有很多國寶級展品。待我慢慢說來。

1.青銅爵

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容器

之前說了夏這個朝代是否存在還是存疑的,這點從古代中國中夏部分展出的展品數量就明顯可以看出來。牆上講解詞說得天花亂墜,但到實物就展出的只有幾件。

馬上就要進入大量的青銅器部分了,先借這一件說一下青銅器的幾種分類。

青銅器雖然材料和陶器完全不一樣,但從器物功能上來說是有關聯的。

很重要的一點,你在國博看到的很多青銅器(尤其是有銘文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實用器,很多都進化成了重要的祭祀禮器。比如說鼎的來源是蒸煮食物,但司母戊鼎絕對不是商王用來煮肉用的,而是一種王權的象徵。這點後面具體會說道。

但青銅禮器的分類確實是按功能來源分,主要來源有:

下面這一段很重要,建議仔細看一眼

青銅食器:

蒸煮器:鼎、鬲(lì)、甗(yǎn)等盛食器:簋(guǐ),豆等青銅酒器:飲酒器:爵、角、觚(gū)、和觥(gōng)等盛酒器:尊、壺、罍(léi)、方彝等

青銅水器:(主要是在行禮時凈手所用)

盤、盉(hé禾)、匜(yí移)、鑒等青銅樂器:鐃、鍾、鼓、鎛等青銅武器:戈、矛、戟、鉞、劍、鈹、箭鏃等

這件是偃師市二里頭文化出土的,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容器。還記得史前部分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嗎?因為容器是立體的,比扁平的兵器更難鑄造,所以出現時間要晚,也體現了生產力的進步。

2.青銅戈(婦好墓)

看青銅器這一部分,一定要看一眼出土地點,看是不是「婦好」墓出土的。

這個婦好是何許人也呢?她是中國商朝第23位王武丁的六十餘位妻子之一。婦好被現代學者熟知主要源於殷墟的商朝甲骨文題詞。這些記錄顯示婦好不僅是當地商方最高等級的女祭司,還是一位善於打仗的女將軍,殷墟的甲骨文記錄了她帶領軍隊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

三千多年前的一位女將軍啊!

她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大量精美的青銅器陪葬品,這一件只是個開始,重點是在商代一位女子的墓中發現兵器作為陪葬品是非常罕見的,這也足以證明她的權勢和武功。

3.「利」簋(gui三聲)

大名鼎鼎的利」簋。還記得前面說的青銅器的分類嗎?簋的來源是盛食器,但國博可見的應該主要是禮器。

簋是重要的祭祀禮器,和鼎配合使用,簋為雙數,鼎為單數。其使用數量有嚴格等級限制,根據史書記載,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而諸侯則使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使用五鼎四簋,士則只能使用三鼎二簋。

這一件利」簋格外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武王滅商和牧野之戰的實證!

看內壁的銘文,你探探頭可以看到

利簋內壁銘文明確記載「武王征商」之役發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正當中天。之前,由於缺乏實物資料,關於牧野之戰的具體日期,千百年來,史學界多有紛爭,歷代學者根據有關記載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數十種之多 [3] [14]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過程中,碳14測年專家用西周初年遺存中出土的炭樣作了測年,給出武王伐紂之役發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範圍;天文學家依據銘中所記「甲子」日「歲」(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周語下》記載的天象記錄,計算出武王伐紂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這一著名的戰役有了一個絕對年代;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 [15] 。

天文學家依據銘中所記「甲子」日「歲」(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周語下》記載的天象記錄,計算出武王伐紂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有沒有感受到這件器物,這段文字穿越三千年光陰的感覺!

4.蚌鐮

沒有太多想說的,只是覺得放在普通展櫃中,怕不太容易被發現,我覺得還是蠻有情趣的。

5.青銅龜(打不出來)

一說造型藝術,確實很棒,不屬於我前面說的那麼多青銅器中任何的一種,純粹的「雕塑作品」

二說紀念意義,銘文為

「丙申,王戈於洹,獲。王射,(歺又,意為貫穿)射四,率無廢矢。王令寢馗貺於作冊般,曰:「奏於庸,作汝寶。」

這是一件和商紂王直接有關的器物。銘文記述了在丙申這一天,商王到洹水上漁獵,經過四箭,均射中大鱉,商王命寢馗將這隻大鱉賜於作冊般。回到家,般馬上命人按照大鱉的樣子鑄造了此物。

可以看一下這篇回答,寫得很妙

那個老撕機:國寶在深圳 - 作冊般黿,中國1800年青銅器時代的唯一例外?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6.「婦好」三聯甗

又是「婦好」

先來說說甗是個什麼東西

看上面寫到的分類,甗屬於蒸煮器,實際用起來像蒸鍋一樣。甗在器形上可分為聯體甗及分體甗,分體的甗由上面的甑和下面的鬲構成,聯體甗分明顯的上下兩部分,上面與甑相似,下面與鬲相似。考古發現的青銅甗以聯體的居多。

甗下部的鬲用於煮水,上部的甑放置食物,和蒸籠一個原理。

一件甗

可以觀察到用於通蒸汽的十字形孔

為什麼要說甗呢?這裡主要是想提到如下一件殷墟的甗。

經過專家考證,這個人頭是被放在這個甗里蒸煮過的。經過牙釉質的檢測,這是一顆15歲少女的人頭。她並不是河南本地人,而生活在安徽地區,並且經過口腔的一些檢測,得出她屬於貴族階層。極大可能是她所在的部落被商王朝打敗,她被俘獲,並被梟首祭祀。

15歲少女頭顱青銅器中蒸煮 揭開一個王朝崩潰真相?

news.sina.com.cn
圖標

這就引出了商王朝大量的活人祭祀行為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國家殺人和不殺人的這一步是西周時候跨越的。我們發現的西周墓葬很少有殉葬人的成批殺戮的,最初有一點點,後來就很少了,或者沒有了。 但是商朝的時候,我們挖開一個貴族墓葬,經常會看見殉葬人,有的時候一個很小的墓葬裡頭躺著好幾個人,這個事情對我做考古來講也是一個很震撼的事

商代用人祭祀的風俗明顯呈現一個減少的趨勢,根據姚孝遂先生對有關甲骨的統計,殷墟早期(武丁時期)用人牲計數者有5418人、不計數有247次;中期(祖庚到文丁)用人牲計數者有1950人、不計數有189次;晚期(帝乙到帝辛)用人牲計數者有75人、不計數有29次。

五千多人啊,對於那個時候的人口規模。。。

有興趣的一定要看這個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229290?from=search&seid=5810193184683913695?

www.bilibili.com

另外,注意一下這個標誌,底下還會說道。

7.青銅觥

觥籌交錯的「觥」,飲酒器,全身為動物造型。

商周的青銅器可以明顯看出大量的動物紋飾和動物造型,這一件可以看到頸部的動物紋飾(有時間查查具體是什麼紋飾)

8.後母戊鼎

終於說到這件國之重器了!

後母戊鼎原來是放在二樓的中央大廳(青銅器展廳)的,那個展廳撤展後才移到負一樓。

先不需我介紹,您仔細看看這件我們無數次在教科書,電視,網路上看過的國寶。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不需任何介紹就已經被它的氣勢震住,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先說鼎這個概念,鼎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祭祀禮器。一般圓鼎為三足(三足鼎立),方鼎為四足。因為四足鼎製造難度更高,所以級別較圓鼎更高。你在後母戊鼎的附近能看到子龍鼎,子龍鼎是已經發現的最大商代圓鼎,2006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徵集,曾流落日本。但已發現的最大的圓鼎是楚幽王墓出土的楚大鼎,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後母戊鼎重832.84千克,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容器。該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

先說紋飾吧,看鼎的正面,可以看到上下兩處獸面紋(饕餮紋)

饕餮紋

饕餮紋的典型特徵是,有一個正面的獸頭,有對稱的雙角、雙眉、雙耳,以及鼻、口、頷等,有的在兩側有長條狀的軀幹、肢、爪和尾等。餘下空間多填以雲雷紋。[4]饕餮上有類似水牛的角、老虎的鼻和鳥的羽毛。[5]布局一般為:以鼻樑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成獸面形象,大眼、有鼻、雙角,通常沒有下唇。也有使用兩個夔紋對稱排列,組成饕餮形象的例子。

現在20元紙幣上還能看到饕餮紋。

從斜向觀察鼎足,同樣能看到饕餮紋

足部饕餮紋

鼎身上部斜向能看到牛頭紋飾

牛頭紋飾
這一處牛頭紋飾在鼎耳處

鼎耳很有意思的雙虎食人圖案。龍虎食人的藝術形象在先秦好像真的挺常見的,後面還有一件。並且被食的人通常臉上都有迷之微笑

雙虎食人

鼎耳的魚紋

鼎耳的魚紋

螺旋的紋飾被稱為雲雷紋。

具體的紋飾可以看這篇文章

司母戊鼎紋飾探窺 | 設計在線.中國?

www.dolcn.com
圖標

然後說道後母戊鼎被發掘的歷史:

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縣(今安陽市殷都區北蒙街道)武官村吳培文家的農地中出土。後母戊鼎發現後被古董商蕭寅卿欲以20萬大洋買下;但因鼎太重太大,移動困難,其便要求村民鋸斷大鼎然後運出,但僅鋸一耳便鋸不斷,惟有作罷,並重新埋下避免被其他人發現,其後該耳亦丟失。

另有說法,大鼎在出土時只有一隻立耳,另一隻丟失。挖出鼎的村民為了便於運輸,決定用鋼鋸鋸鼎,但最後收效甚微,只鋸開一個小口,只得作罷。最後是用回填土的辦法,用了3個晚上把大鼎挖出地面[1]。大鼎剛出土恰逢聞訊而來的日本人索要,當地村民為了防止大鼎被日本人搶走,村民將大鼎重新掩埋起來。1946年後母戊鼎被重新掘出,原物先存於縣政府處。同年十月底,為慶祝國民政府主席蔣某60壽辰,湯恩伯、王仲廉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一集團軍正在進攻豫北的冀魯豫解放區,在當地用專車把它運抵南京作壽禮,蔣指示撥交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存。張鳳於1946年11月17日《中央日報》第十版發表《安陽武官村出土方鼎銘文考釋》主張稱之為「司母戊方鼎」,為中央博物院採用。1948年5月29日,該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出,常凱申親臨參觀並在鼎前留影。1949年國民政府離開大陸的時候將大批珍貴的文物運往台灣,由於戰事緊急,而後母戊鼎太重需要起重機吊裝,當時無法找來起重機,只得留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鼎存於南京博物院,1959年轉交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參觀的蔣某

現在能這麼方便看到還是歸功於這件大鼎的重量啊(笑)

司後之爭:

為什麼現在國博叫後母戊鼎了呢?

1949年後,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將銘文釋讀為「司母戊」,並將該鼎訂名為「司母戊鼎」。郭氏將「司」字解釋為「祭祀」之意,「戊」為墓主人的廟號[6]。1962年,台灣大學教授、甲骨文學家金祥恆先生髮表《釋「後」》一文,首次將鼎中銘文釋讀為「後母戊」,並指出商代字體較為自由,可正寫也可反寫。然而囿於材料有限,當時並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6][7]。1977年,歷史學者李學勤也提出銘文當隸定為「後」,並提出「司母戊」為動賓結構用的短語,在銘文中罕見。此次釋讀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6]。

2011年3月,修整後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重新開館。2011年3月6日中午12點,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30分》播發了一條簡單的文物新聞,主持人和記者將「司母戊鼎」念為「後母戊鼎」,從而使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青銅藝術」專題陳設中將「司母戊鼎」改名為「後母戊鼎」更名的事情曝光,「司後之爭」正式白熱化。[8]然而在該鼎出土地——殷墟以及中國唯一一個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它的釋名仍為司母戊鼎。目前關於「司母戊鼎」和「後母戊鼎」的爭論仍在持續。[9]然而,支持維持「司母戊」的學者認為,「後」這個字用於指稱帝王配偶的用法是在春秋才出現。《白虎通》中記載「商以前皆約妃,周始立後」。殷墟卜辭當中並沒有此用法,而是以「毓」字來指稱王后。[8]有學者經考證後認為「司」字應當「祭祀」之意使用[10]。周禮的四時祭祀分別名叫礿、祠、嘗、烝,「祠」字金文省作「司」是合理的。

上次在國博聽到兩哥們如下對話

「誒,這個就是那個司母戊鼎嗎?」

「不是嘞,這是後母戊鼎,是另外一件」

9.「婦好」青銅尊

又是「婦好」!

在古代被視為戰神,和婦好女將軍的身份相符。

還記得史前部分說到的陶鷹鼎嗎?

這一件也採用了兩足+一尾的設計方式

尊屬於酒器

我覺得看青銅器一定要注意動物紋飾,最方便的就是開動想像,找動物的眼睛

盤蛇

10.「後母辛」青銅觥

這一件可能重要性沒有前面那些那麼重要,但可以請大家好好找找這件觥身上的紋飾。

11.青銅方彝

如果你在現場看到,就可以明顯覺得,雖然前面的後母戊鼎之內的氣勢恢宏,但比較粗線條。這件器物則顯得精美無比

方彝,來源為酒器。從這一件器物上能看出周王朝時的宮殿造型。

展開想像,能發現下圖的動物紋飾嗎?

12.四羊方尊

非常值得一說的一件國寶。

四羊方尊是商代方尊中現存最大的一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件如此工藝水平如此之高的的青銅器,出土地點是湖南寧鄉,這並不是商王朝的核心區域。

這就引起很多爭論了,四羊方尊是該地區受商文化影響製造出來的青銅器,還是說是他地帶到湖南的?

不管怎麼樣,看這件巧思的造型。

我也是聽到講解才注意到的。

從側面看,兩羊共用羊身羊腿,無論怎樣看都是一直完整的羊的側面。

側面

從側面看則可以把邊緣的兩條腿看做邊角那隻羊的前腿,也是一隻完整的羊。

我覺得這個巧思還是挺難得的,很有點中國智慧的感覺。

注意看一下下面的龍頭蛇身,是浮雕裝飾的。

然後再說一下這一件國寶的歷史

四羊方尊1938年春出土於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的轉耳侖山,姜景舒兄弟鋤地時挖出,黃材鎮萬利山貨號的老闆以400大洋收購,後他以1萬大洋賣出。由於當時有許多湖南出土文物被盜賣出境的案件,政府正在嚴厲打擊盜賣行為,高價購得四羊方尊的四位商人還沒來得及到手,就遭當時的長沙縣政府派人去文物存放的長沙縣靖港鎮將文物沒收並上繳,後置於湖南銀行保管。同年11月12日,長沙發生文夕大火,3000年的古城基本毀滅。四羊方尊在之前隨省銀行一起遷往沅陵的途中,不幸中彈被炸成十餘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中央政府派人追查文物下落並在原省銀行的倉庫中找到碎片,隨後復原。1956年,湖南省文管會將四羊方尊移交湖南省博物館收藏。1959年被調往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後,此後四羊方尊就一直留在該館。

注意,這件四羊方尊可是被炸彈炸成十幾塊的!

現場看實物,基本發現不了任何裂紋

復原國寶的人還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13.龍虎紋青銅尊

直接看圖吧,放這個主要是想說一下雙虎食人(呼應一下後母戊鼎),和浮雕龍(呼應一下四羊方尊)

雙虎食人和迷之微笑

14.青銅罍

這一件的部分是中原地區和其他文化的交流。

放這一件主要想說一下古蜀國和中原文化的交融。

看下面的紋飾

是不是覺得和前面中原地區的文化的青銅器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處。

看來蜀地在很早很早之前和中原文化就有極其深入的交流了。

15.青銅人首

大名鼎鼎的三星堆!

我想先說一下我18年9月在國博看到的「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特展

當時是我第一次去國博,古代中國都沒看,稀里糊塗地轉到了這個特展。

我之前說過我每一次看到後母戊鼎都會被震撼到。現在我想說,當時我在國博特展的展廳里也被這些古蜀的青銅器震撼到了。兩種感覺非常不同。看到後母戊鼎時感受到的是那種氣勢恢宏,那種王權的宣示。但看到古蜀地的青銅器則感覺到的是一種恐懼,一絲神秘和瘋狂的氣息。我當時馬上聯想到克蘇魯神話中所說的「難以名狀的恐懼」,感覺san值驟降。

以下出自克蘇魯的呼喚,純私貨。

永遠長眠的未必是死亡,經歷奇異萬古的亡靈也會死去。人類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個名為無知的小島上,這海洋浩瀚無垠,蘊藏無窮秘密。但我們並不應該航行過遠,研究太深。在拉萊耶塔的宮殿中,沉睡的克蘇魯於夢中等待。

放一下當時的照片

由於缺少文字記載,我們只能通過這些文物來嘗試窺伺古蜀之地那個遠古時期的文明。

古代中國里三星堆的展品就較少了,很難給人我之前說的那種恐懼感。下次去四川,一定要去三星堆博物館,這也是我的下一個小目標。

注意一下這個小辮子

16.「燕王」青銅劍

為什麼要提這一件青銅劍呢?

因為很小的時候就看過東周列國志(當然是青少插圖版那種),當時就看到了燕將樂毅幾乎滅掉齊國,但被田單使用火牛陣反殺的例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前284年,齊湣王內被人民所怨,外被秦國讎視其強大(因為當時齊國強大到令很多準備臣服秦國的國家轉態,臣服齊國),燕昭王趁機組織燕、趙、韓、魏、秦五國聯軍攻齊,以燕將樂毅為聯軍元帥,於濟西大破齊軍,斬殺齊將韓聶,之後趙、魏、韓、秦四國軍隊相繼撤退。樂毅領燕軍攻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再於半年內接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僅剩莒(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今山東平度市東南)兩座孤城未能攻克。

楚國將軍淖齒以援助為名領軍至莒,齊湣王任他為齊相,但淖齒卻將齊湣王虐殺,乘機與燕瓜分齊,之後莒地的齊人殺死淖齒,並擁立太子田法章為齊王,是為齊襄王。即墨大夫出戰陣亡,田單率族人以鐵皮護車軸逃至即墨,被推舉為城守,即墨全城軍民由田單率領抵抗,雙方交戰五年。樂毅強攻不克,改采包圍策略。反間連環[編輯]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使得樂毅被廢除職務,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領,樂毅被迫出奔趙國。田單佯裝有神師來助齊,以振奮城中軍民人心,果然激發人心。其後,田單又用激將法,詐稱齊人怕被劓刑,結果騎劫把齊人俘虜、降者處以劓刑,不知已經激怒了齊人之心。田單又稱齊人怕先人的墳墓被掘出來併火燒屍體,若這樣做齊人必定投降,結果騎劫再度中計,在城外掘墳焚屍,結果更加激發人心,齊兵的怒氣更盛。其後田單佯裝城中軍力虛弱,快要投降的樣子出來,並送金、降表出城,要求破城不要擄掠,騎劫第三次中計,使燕軍十分輕敵,騎劫囂張到自稱比樂毅更厲害。火牛陣破軍[編輯]此時田單趁機收集牛隻,聚得千餘只,畫上五花彩紋、披上土黃色綢緞、牛角扎了刀和牛尾綁了用油浸過的葦草。田單鑿開城牆十餘口,於夜間布置好,準備了五千士兵,準備好了就放牛出城並且點火在它們的尾,牛隻疼痛不已,猛力向前沖,突襲燕營,齊壯士五千隨後衝殺。燕軍將士見此,以為神兵天降,田單又聚集婦孺齊敲銅器戰鼓,聲音震天動地,嚇得燕軍將士潰不成軍,騎劫亦死於亂軍之中,田單率兵乘勝追擊,收復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打敗了燕軍,燕軍一直潰逃到河上。田單收兵迎接莒地擁立的齊襄王入都臨淄,因功被封任為相國,為安平君,又益封夜邑(今山東掖縣)萬戶,死後葬於安平城內。

這件燕王的青銅劍在齊地被發現,極有可能是那段歷史的印證。看到這件器物,不禁有些恍惚,有些朝花夕拾之感。

17.青銅冰鑒

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戰國時的冰箱。現場看覺得真的是精美異常。

使用方法如下

18.錯金銀青銅馬首

無比精美,請現場觀看,

想說的話:

終於把商周的部分寫完了,之後的因為了解不多,可能會把古代中國剩下的部分一篇寫掉。就像最開始說的,我寫的器物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是能讓我產生共鳴的。

希望大家有機會還是能去國博看看,能住在北京,生活壓力這麼大,除了更好的工作機會,各種博物館,各種展覽,各種文化活動真的是最低成本能讓我們體會這些高於俗世生活的機會。我認識一個從南京趕到北京,就為了看一場北影節的黑暗騎士。

希望能生活在北京的人不要浪費這個難得的機會。

這些器物已經見證了兩千年,無數像我們一樣鮮活的人都死去了,其中很多連痕迹都沒有留下。我們有一天也終將死去,而它們將繼續存在下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