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 期 脑科学日报

2019年1月15日

科 学 时 讯

1,重大发现,表观遗传修饰新成员,大牛何川2019年第一篇!

来源:iNature

真核细胞mRNA转录本中常见化学修饰的示意图

在最近发表在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Arango和他的同事发现N4-乙醯胞苷(Ac4C)是N-乙醯转移酶10(NAT 10)催化的一种新的mRNA修饰,它提高了mRNA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翻译效率。

阅读链接:

重大发现,表观遗传修饰新成员,大牛何川2019年第一篇!(另附何川2018年终大盘点)

2,贺永课题组与合作者在NeuroImage发表中国儿童标准脑结构发育图谱

来源:北师大脑与认知科学

中国儿童标准脑图谱集(6到12岁年龄范围,T1加权像模板,T2加权像模板和脑组织分割图谱)。

2019年1月6日,国际著名神经影像学杂志NeuroImage在线发表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贺永课题组及合作者的研究论文「Unbiased age-specific structural brain atlases forChinese pediatric population」。

该文章采用328例6至12岁中国儿童的高质量磁共振脑影像数据,绘制出精细年龄分段下的「中国儿童标准脑结构发育图谱」,为研究我国儿童群体的正常脑发育和异常脑发育(如自闭症、儿童多动症等)提供了重要基础性工具(Zhao, et al., 2019)。

阅读链接:

贺永课题组与合作者在NeuroImage发表中国儿童标准脑结构发育图谱

3,Brain: 跨研究、跨模态一致的神经退行疾病大脑网路定位

来源:功能磁共振

图 跨模态跨研究的大脑网路定位

本篇文章2018年发表在杂志Brain上:Network local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neuroimaging findings,文章关注的核心问题:神经影像的跨模态跨研究结果的重复性危机是否存在一致的解释方法。结果表明,网路定位可能有助于调节研究中的异质神经影像结果,提高将脑症状或疾病与神经解剖联系起来的能力。

阅读链接:

Brain: 跨研究、跨模态一致的神经退行疾病大脑网路定位

4,组内成员的评价对团体创造力有怎样的影响?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前额叶皮层的脑-脑间活动同步性

我院郝宁教授课题组试图探究不同类型的任务评价(积极评价、无评价 vs. 消极评价 )对团体创造表现的影响及背后的脑-脑间互动神经机制,同时检验「延迟评价」这一规则对于积极评价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只有积极评价组的团体认知聚焦性有了显著提升。这可能意味著,当积极评价发生时,其他成员会倾向于积极加工、借鉴和结合目标个体的想法;而当消极评价发生时,其他成员虽然同样会倾向于加工目标的想法,但是,其初衷可能是为了避免报告出与其类似的想法,进而避免他人的消极评价。本研究已在线发表于Neuropsychologia 杂志(SCI, 5-Year IF: 3.325)。

阅读链接:

科学研究|组内成员的评价对团体创造力有怎样的影响?

5,日本发现恢复记忆「神」药,但不是你想的那种「神奇」

来源:康健新视野

在最近的研究中,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叫组胺的物质改善了人们的长期记忆测试得分(长期记忆是指记住48小时以前的事情),还可以暂时延长小鼠的记忆时间——比正常时间长了25天。阐明组胺在记忆中的作用,可能有助于缓解记忆障碍的症状,如阿兹海默病和其他类型的痴呆症。

因此,东京大学的池谷裕二(Yuji Ikegaya)教授和讲师Hiroshi Nomura博士领导研究团队开展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包括日本北海道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合作者。

服用该药物后,原本记忆力差的受试者可以正确识别出更多图片,而且原本难以回忆的图片现在对所有受试者来说都更容易识别。然而,对于原本具有良好记忆的受试者,使用这种药物却降低了测试分数。

阅读链接:

日本发现恢复记忆「神」药,但不是你想的那种「神奇」

6,年幼的孩子入学更易患多动症?!

来源:青青溪水旁

一项哈佛医学院研究表明:在美国,以9月1日为入学截止日的州,8月份出生的儿童多动症几率比9月出生儿童高出30%。而不是以9月1日入学截止的州,这两个月出生的儿童,ADHD的几率则没有这样的差别。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我们需要谨慎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到底是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还是真的因为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导致其多动症,是家长需要斟酌的。

阅读链接:

年幼的孩子入学更易患多动症?!

7,儿童教育要符合早期记忆特征

来源:青青溪水旁

根据最新的脑科普研究,父母们对孩子的学习和记忆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而5岁以前孩子的记忆与外在刺激之间的曲线是平缓的。所以没有必要过份强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时过早的启蒙教育反而得不偿失。

阅读链接:

儿童教育要符合早期记忆特征

阅 读 分 享

痴呆已成为全球重要死因之一,近1/4的患者在中国!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The Lancet Neurology新年第一刊上发表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其他痴呆疾病负担研究,这是首个由GB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发表的全球痴呆患病率、死亡率以及痴呆疾病负担状况研究。

  • 全球痴呆患病人数飞速增长
  • 痴呆成为全球第五大死因
  • 中国痴呆患病人数接近全球痴呆患病人数的1/4
  • 预防、治疗、关怀的全方位干预

阅读链接:

痴呆已成为全球重要死因之一,近1/4的患者在中国!

资 源 分 享

1,当pubmed界面没有doi,右上角没有原文来源,我们该怎么办?

来源:GMIEsholar

本文是一篇关于pubmed检索的文章,主要针对pubmed界面没有doi,右上角无原文来源,底部linkout-more resources里也无法连接到有效链接的一种解决方法(文末另附上八大常用免费文献传递网站)。

详情链接:

当pubmed界面没有doi,右上角没有原文来源,我们该怎么办?

2,小实验,大学问:漫谈对照实验的设计

来源:知乎

一般地,常见的对照实验可以简单粗略地分为四大类: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本文的末尾还将介绍除这常见的四种以外的对照实验。然而,请不要死记硬背,也无需强硬地为某一种特定的对照进行归类。)

一、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具有质控的意义。也就是说,有了阳性对照,当实验失败时,就有助于我们一步一步地排查问题。更重要地,阳性对照还有支持阴性结果的功能。

二、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同样具有质控意义。相应地,阴性对照最重要的意义,是支持实验处理组中所获得的阳性结果。阴性对照有许许多多的形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来设计。

三、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一个实验内,各组之间互为对照,或者具有相同处理条件的实验之间,相互形成对照。简而言之,相互对照有「组间对照」及「实验间对照」两种形式。

四、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即为处理组样品的本身,这是一种比较处理前后指标变化的方法,通常所获得的数据是配对型的(一前一后)或者时间序贯型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

五、其他对照实验类型

还有一类对照,演绎对照是指所施予的处理、刺激或者条件,与实验组具有兼容性或者排斥性的对照,而根据科学假说的逻辑进行演绎,会对应地得到与实验组相近或者不同的结果。此外,还有用于质量控制和数据标准化的内对照及外对照。

详情链接:

小实验,大学问:漫谈对照实验的设计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真菌感染脑部导致痴呆症? Cell:基底外侧杏仁核是快速逃逸的必要条件; 嗅觉为什么会随著年龄增长而下降?;

2,脑科学日报|Neuron: 94岁诺奖得主解析抑郁神经环路机制; 胖子容易大脑萎缩?万人研究显示肥胖又一危害!。



Brainnews脑科学社群

添加管理员微信:brainnews_01,申请免费加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